齊淑慧,彭慶文
(1.蘇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6;2.懷化學院體育學院,湖南 懷化 418008)
近3年來大學體育研究動態的文獻計量分析
齊淑慧1,彭慶文2
(1.蘇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6;2.懷化學院體育學院,湖南 懷化 418008)
本文以2014—2015年CSSCI體育學來源期刊載文為數據源,通過文獻計量統計,總結了近3年大學體育研究的年度數量分布、期刊分布、主題分布等情況,以期幫助大學體育研究者把握我國大學體育研究現狀與發展方向。
大學體育;研究動態;文獻計量
本文選擇南大版2014—2015年中文核心期刊(CSSCI)中10種體育刊物上發表的有關大學體育研究的論文為研究對象,采取文獻計量學方法,對2012-2014年3年期間發表的有關大學體育的研究論文的總體分布、主題分布、作者特征、作者單位的類型結構與地域分布、合作科研作者的群體特征等這些問題做了詳細統計與分析,為及時把握大學體育研究的發展態勢和繼續或進一步進行大學體育研究做一些奠基性工作。限于版面,這里揀其重點,對年度數量分布、期刊分布、主題分布情況作一簡要匯報。
1.1 研究對象
選取10種(2014—2015) CSSCI來源期刊(體育科學、上海體育學院學報、天津體育學院學報、西安體育學院學報、中國體育科技、體育與科學、體育學刊、北京體育大學學報、武漢體育學院學報、沈陽體育學院學報),取其2012—2014年3年時間內刊登的有關大學體育的所有論文為研究對象(不包括專業體育高校和高校中的專業體育作為研究對象的文章)。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檢索與在懷化學院圖書館手動檢索相結合的方法,查閱了10余篇有關大學體育科研現狀與文獻計量法方面的資料,了解了與本研究相關的知識與方法。
1.2.2 文獻計量法 按2014—2015年南大版的中文體育核心期刊(CSSCI)劃分,收集并整理了10種體育類核心期刊有關大學體育研究論文的篇名、作者、主題等數據,運用Excel軟件進行了統計。
1.2.3 比較與分類法 通過比較與分類的方法,對大學體育研究的年度數量以及期刊的分布、研究主題的年度數量與期刊分布,作者的群體特征做了詳細的統計與整理。
1.2.4 邏輯推理法 根據統計與整理的數據特點,結合我國大學體育發展的實踐,通過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對我國大學體育研究的發展現狀特點與前景進行深入探討。
2.1 大學體育研究論文的年度數量分布情況

圖1 2012-2014大學體育研究論文的年度分布
某類研究論文的年度數量分布是期所有CSSCI期刊年度發表該類論文篇數的比例,它反映了該類研究論文數量上的動態變化特征。通過統計,2012—2014年,10種體育類CSSCI核心期刊發表的大學體育論文總共只有101篇,呈下降至穩定趨勢(圖1)。比照王莎莎(2014年)和丁寧(2010年)的研究,可以確定一個結論,就是論文發表的年度總量確實是減少了。但另外有一個問題值得商榷,為什么不同作者對大學體育研究論文的統計數量相互間有比較大的差別?王莎莎統計的2012—2013南大版10種體育核心期刊2002—2012年11年間年度發表大學體育論文的總量達到了300多篇,且逐年下降,而丁寧對2008年版16種北大版中文體育核心期刊的統計,數量始終在200~350篇之間起伏,數量基本上是穩步上升,而本研究統計3年的論文卻只有101篇呢?通過與原作者溝通,我們認為,既有統計刊物不同的原因,也有作者對大學體育研究類型的判斷不同的原因,當然,只要在一篇研究中堅持一個標準,就無礙其研究結論的得出,只是這些研究相互間的借鑒意義由于統計標準的不同而受到了影響,這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發表論文的數量逐年下降的現象從刊物這方面講,說明大學體育研究從“粗放式的發展”逐漸轉移到了“內涵發展”,從“視野乍開”的初創階段逐漸發展到了深入研究的平穩發展階段。從研究者方面講,大學體育研究整體上需要提高研究質量。
2.2 大學體育研究論文的期刊分布情況
期刊分布指的是某類研究的論文在不同期刊的發表數量之間的比例,它可以反映出不同刊物對這類研究關注度的傾向性,包括刊物的主辦者和投稿者的意向,比例大的刊物說明刊物的主辦者對這類研究比較關注以及這類研究的投稿者對此刊物的比較信任,大學體育研究論文的期刊分布可以指導后來者針對不同的刊物進行投稿。統計數據表明,不同期刊關于大學體育研究論文的刊載量是有區別的,大學體育研究論文刊載期刊按載文量可以分為4個層次,首位是《北京體育大學學報》(48.5%);《體育學刊》(10.9%)《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0.9%)次之;《沈陽體育學院學報》(8.9%)《上海體育學院學報》(5%)《中國體育科技》(5%)再次之;《西安體育學院學報》與《天津體育學院學報》最后。這就很明顯地揭示出了大學體育研究論文的投稿方向。非常可惜的是,《體育科學》這幾年沒有表現出對大學體育研究的興趣(0篇),也許是大學體育研究論文的意義和水平與《體育科學》的要求有所不符,期待大學體育研究在代表中國最高體育學術水平的《體育科學》上經常有所體現。
2.3 大學體育研究論文的主題分布
研究主題分布,指的是把各種研究主題進行歸類后的結構比例,把握研究主題的分布情況,對后繼研究者把握研究方向至關重要。我們把收集到的論文的研究主題按研究對象和內容做了以下的歸類,見表1。按照這個分類進行統計后,2012—2014年大學體育研究主題的總體分布就非常明顯地表現出如下特征:大學生體育學習與鍛煉(占16.8%)、大學生體質與健康(占14.9%)、大學高水平運動隊(占14.9%)、大學體育課程(占13.9%)成為大學體育研究的主要集中點,大學生課余體育(占7.9%)、大學生業余訓練與競賽(占5.0%)、大學體育場館(占5.0%)、大學生運動員(占4.0%)、大學教師體育(占4.0%)次之,其他如大學體育文化(占3.0%)、大學社區體育(占2.0%)等研究主題星星點點。這樣的特點說明,大學體育研究主題涉及的范圍比較廣,研究主題中既有傳統重點內容,也有新的增長點,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表1 研究主題分類
3.1 結 論
3.1.1 大學體育研究論文的數量逐年下降,說明大學體育研究從本世紀初的快速發展過渡到了平穩發展階段;從研究者方面講,大學體育研究整體上需要提高研究質量。
3.1.2 不同期刊關于大學體育研究論文的刊載量是有區別的,大學體育研究論文刊載期刊按載文量可以分為以《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為首的4個層次,這為大學體育研究者的投稿指出了方向。
3.1.3 大學體育研究主題涉及的范圍比較廣,研究主題中既有大學體育課程、大學高水平運動隊、大學生體育學習與鍛煉、大學生體質與健康等傳統重點內容,也有大學體育文化、大學教師體育、大學生課余體育等新的增長點,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3.2 建 議
3.2.1 大學體育研究要注重研究水平的提高,進行多學科、量化的研究是大學體育研究的發展趨勢。
3.2.2 大學體育研究選題目前宜選擇大學生體育學習與鍛煉、大學體育文化、大學教師體育、大學生課余體育等主題進行研究。
3.2.3 大學體育研究論文的投稿要有的放矢,《北京體育大學學報》《體育學刊》《武漢體育學院》是首選的投稿對象。
3.2.4 文獻計量學研究可以非常有效地揭示科學研究的現狀,大學體育研究態勢還不穩定,需要經常進行統計整理分析,時間以近5年的研究論文為宜。
[ 1 ]彭慶文.論新時期大學體育的基本屬性——現代大學職能的分析視角[ 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5):75.
[ 2 ]王莎莎.2002—2012年我國大學體育研究動態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D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 3 ]丁寧.我國大學體育的科研現狀與動態研究[ D ].蘇州:蘇州大學 ,2010.
[ 4 ]范麗雯,孫良吉,陳繼東. 2006年《北京體育大學學報》文獻計量分析[ J ].情報科學,2008,26(2):241-243.
[ 5 ]朱紅軍. 12種中文類體育期刊NBA文獻的計量學分析[ 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7):172-173.
G807.4
A
1674-151X(2016)10-04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9.024
投稿日期:2016-09-02
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13YBA262)。
齊淑慧(1994—),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彭慶文(1969—),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大學體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