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瑾瑜 趙亞楠
山西財經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我國貨幣供應量對物價水平的影響
邱瑾瑜 趙亞楠
山西財經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本文在已有的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分析我國貨幣供應量對物價水平的影響,選取1992-2015年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M1、M2、M3)、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同比增長率( CPI),對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并運用Eviews軟件建立OLS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物價水平會隨著貨幣供給量的增長而增長,目前我國貨幣供應量規模龐大、增長態勢穩健,政府可以通過控制貨幣量來調控物價水平。
貨幣供應量;物價水平;CPI;實證分析
貨幣政策是貨幣當局進行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其實施的好壞影響著國家經濟的平穩持續發展。中央銀行通過制定貨幣政策來達到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穩定物價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的宏觀調控目標。研究我國貨幣供應量對物價水平的關系,有利于政府在復雜變化的經濟環境中制定并實施有效的貨幣政策來調控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對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協調、穩定、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于貨幣供應量與物價水平二者關系,理論界看法不一。傳統貨幣數量派提出貨幣數量方程式MV=PT并認為,貨幣供應量與物價水平成正相關關系,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會引起物價的上漲,反之則導致物價的下降。凱恩斯認為適當的貨幣供給能夠產生合理的通貨膨脹從而促進經濟發展達到充分就業水平。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學派依認為長期來看,貨幣增加只會引起物價水平提高而不會影響實際產出,若長期推行通貨膨脹政策,不利于促進經濟增長。理性預期學派認為應公開宣布一個固定貨幣供給量增長率并且長期不變,而且應該與公眾預期相一致,政府應該根據公眾的理性預期確定最優貨幣供給量,只有這樣才可能實現物價水平的穩定。
貨幣供應量按層次劃分有M0、M1、M2 三種,本文選取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M1、M2、M3)以消除時間序列受季節性因素影響的干擾,而且與貨幣供應量絕對數額相比更有利于反映央行擴張或者緊縮的調控意圖。同時選取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同比增長率( CPI) 作為物價水平的衡量指標。由于在九十年代之前,我國經濟開放程度低,計劃經濟占主體地位,不利于貨幣供給對宏觀經濟影響的分析。因此,本文選1992-2015年的年度數據作為研究樣本。數據均來源于Wind資訊。本文變量之間關系通過Eviews軟件進行模型建立和檢驗。
為理清貨幣供應量與物價水平之間的關系,分析采用兩種方法:一是數據描述法,通過描繪上述指標的變動軌跡,簡單直觀地反映變量之間的關系;二是運用計量及經濟學Eviews軟件進行相關性檢驗,分析其相關系數,并通過模型分析變量之間的關系。
(一)數據描述法
從實際情況看,曲線M2與CPI 整體上呈現較強的一致性。1992-1994年,由于投資需求的擴張,CPI 逐步上行,這一階段M2呈震蕩上行,增長到1994 年的34.5%。隨后,由于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的緊縮措施,M2增長逐年下降至1998 年的14.8%,CPI 也逐年下降至1998 年的0.8%。受一系列緊縮措施影響,2003-2005 年CPI 有所下降,M2增幅趨于下降。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CPI大幅下降,政府為刺激經濟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使M2大幅增加。曲線M0、M1波動幅度較大,總體上與CPI 的一致性不甚明顯,但部分年份還是有較強的擬合性。
總體來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與CPI有較強的正相關性,但由于貨幣政策的滯后性,物價水平的變動在有些年份明顯滯后于貨幣量的變動。
(二)建模分析
使用Eviews軟件計算相關系數,由相關系數矩陣圖可看出,CPI增長率同M2增長率之間的相關系數在0.7以上,可見其相關程度之高且為正相關;CPI增長率同M0增長率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6471與0.5311,表明其為正相關,相關程度居中M2與CPI 的相關性明顯強于M1、M0與CPI (同PPI)的相關性。
為了能更好解釋貨幣供應量與物價水平之間的關系,本文進一步建立模型進行OLS回歸分析。為避免M0、M1、M2之間多重共線性的出現,這里只采用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率(M2)作為貨幣供應量變動的度量指標。根據之前的分析可知,M2增長率和CPI增長率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M2的增長會影響CPI的增長。所以建立模型,其中CPI是被解釋變量,M2是解釋變量,模型如下:
分析圖表可以看出,該模型R2=0.5814,F檢驗值29.1654,方程顯著,說明所建模型整體上對樣本數據擬合較好,即解釋變量M2的增長率對被解釋變量CPI的增長率的絕大部分差異做出了解釋。同時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M2的系數t檢驗顯著。表明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加1%,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增加0.66%。
通過以上兩種方法得出結論:CPI增長同貨幣供給量的增長是正相關關系,表明物價水平會隨著貨幣供給量的增長而增長。從貨幣供應量的現狀分析可知,目前我國貨幣供應量規模龐大、增長態勢穩健,政府可以通過控制貨幣量來調控物價水平。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我國貨幣供應量與物價水平之間的關系,通過數據、相關系數及計量經濟學方法對我國的貨幣供應量對物價水平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得出貨幣供應量與物價水平存在較強的正相關性。作為以維護幣值穩定為己任的我國央行,在制訂和實施貨幣政策的時候,應當堅持將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通過調控貨幣供應量防止通貨膨脹,促進經濟增長,同時,要適應形勢的變化,不斷拓展央行視野,相機抉擇實行貨幣政策,還應充分預計貨幣政策的時滯帶來的影響,避免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加劇,合理有效地搭配使用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1]趙昕,劉玉峰.中國貨幣供應量、GDP 和價格水平關系的再檢驗[J].統計與決策 ,2013(03)
[2]張成思.貨幣政策效果與貨幣需求構成的關系及政策建議[J].經濟學態,2010(8)
[3]胡俞越.超量貨幣與GDP和CPI之關系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11(01)
[4]李曉玲.物價指數與貨幣供應量關系的實證研究[J].時代金融,2012(01)
[5]陳希娟.CPI 與 GDP、M2 的關系[J].經濟研究,2009(04)
邱瑾瑜(1991—),女,山西呂梁人,山西財經大學 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央銀行與宏觀調控
趙亞楠(1993—),女,山西運城人,山西財經大學 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央銀行與宏觀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