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光,韓桂蘭(1.新疆財經大學統計與信息學院,烏魯木齊 830012;2.新疆社會經濟統計研究中心,烏魯木齊 830012)
干旱區綠洲生態環境不斷惡化[1,2],尤其在塔里木河流域(以下簡稱塔河流域),干流下游綠洲生態環境惡化主要源于生態水權分配不能保證;應急生態輸水的生態環境恢復效應[2,3],也主要歸功于綠洲生態應急生態輸入。目前干旱區流域生態需水及其計量研究涉及河道生態需水、河道外天然植被生態需水、湖泊濕地生態需水、灌區生態需水等[1,4-8];但是,流域生態水權分配是根據天然植被生態需水的結果進行分配[9,10],都沒有考慮生態需水計量的重復問題與生態水權供給,不是基于生態水權供求平衡的流域綠洲生態水權分配[10]。顯然,生態水權分配與生態水權需求是不同層面的問題。再者,目前生態水權是指生態用水的使用權或取水權[11,12];而且,生態水權內涵界定存在水權主體缺位及其所有權和義務不明確與法律法規制度缺失問題,未充分考慮生態水權的分配權-即存在生態水權分配問題[10]。還有,塔河流域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綠洲生態需水和水權研究已經開展[10,12]。而且,塔河流域綠洲生態水權內涵界定和綠洲生態水權需求計量研究強調基于生態系統用水的生態水權需求計量是生態水權水權分配的基礎-即只有生態水權供求平衡后不能滿足的流域綠洲生態水權需求才需要綠洲生態水權分配[10];但是,缺少流域尺度上的綠洲生態水權分配內涵、分配方法和模型及其分配實證研究,既影響了塔河流域綠洲生態水權分配納入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和取得取水許可,又制約了從制度上進一步落實三源流和干流上中下游綠洲生態水權主體及其權責和客體分配。為此,塔河流域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指導意義。
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是指分配的參與者,對塔河流域源流和干流不能滿足的綠洲生態水權需求的初始分配。其中,作為分配參與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及其委托的自治區水利廳和塔里木河流域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塔委會)是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的組織和指導者,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以下簡稱塔管局)、阿克蘇河流域管理局(以下簡稱阿管局)、和田河流域管理局(以下簡稱和管局)和葉爾羌河流域管理局(以下簡稱葉管局)是分配的實施者,自治區人大和政協相關組織、環保結構等非盈利組織和農民用水戶協會是流域分配的監督者;這形成了保障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的組織體系;而且,通過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及其委托自治區水利廳和塔委會進一步授權塔管局、阿管局、葉管局、和管局成為下一級授權主體;尤其是,從主體角度,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的是權力,但更是責任和義務,這進一步落實了保證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的權責。其次,作為分配對象,不能滿足的綠洲生態水權需求是指依據供求平衡的原則,在三源流(葉爾羌河流域、和田河流域和阿克蘇河流域)和干流上中下游,各自不能被綠洲生態水權供給滿足的塔河流域綠洲生態水權需求-流域尺度的綠洲生態水權分配;從客體角度是指三源流和干流上中下游不能滿足的流域綠洲生態系統的生態用水需求,而且只有在流域綠洲生態水權需求減去綠洲生態水權供給后的結果大于0時,才形成綠洲生態水權的流域分配;這成為確定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的計量依據、內容和方法的基礎;尤其是,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屬于初始分配階段,是塔河流域水權初始分配的重要構成部分,必須為其頒發行政許可;這將在流域尺度上,落實和保障綠洲生態水權主體權責和客體分配。
塔河流域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的計量依據是三源流和干流上中下游不能滿足的綠洲生態水權需求。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的內容包括最低與適宜綠洲維持生態水權流域分配和最低與和適宜綠洲維持恢復生態水權流域分配;而且,可分為3-5月、6-9月和10-2月最低和適宜綠洲維持生態水權流域分配與最低和適宜綠洲維持恢復生態水權流域分配。
基于生態水權供給和需求平衡原則,塔河流域綠洲維持生態水權流域分配計量如下式。
REWNWF=REWNW-REWGREWNW-REWG>0
(1)
REWNWF=0REWNW-REWG≤0
(2)
式中:REWNWF為綠洲維持生態水權流域分配,億m3;REWNW為綠洲維持生態水權需求,億m3,具體計量見相關研究[10];REWG為綠洲生態水權供給,億m3。
REWG是指以綠洲河道為中心的綠洲生態系統實際用水量;為此,基于流域河道水平衡,塔河流域REWG計量如下式。
REWG=WRQ-WXQ-WYQ+WPQ
(3)
式中:WRQ為上斷面來水量,億m3;WXQ為下斷面控制水文站泄水量,億m3;WYQ為綠洲灌區引水量,億m3;WPQ為綠洲灌區退排水量,億m3。
由于綠洲灌區引水量中包含城市生態水權需求、防護林生態水權需求和洗鹽生態水權需求,所以實際塔河流域REWG計量如下式。
REWG=WRQ-WXQ-WYQ+WPQ+
REWWc+REWWf+REWWy
(4)
式中:REWWc為綠洲城市生態水權需求,億m3;REWWf為綠洲防護林生態水權需求,億m3;REWWy為綠洲洗鹽生態水權需求,億m3。
塔河流域綠洲維持恢復生態水權流域分配計量如下式。
REWNWRF=REWNWR-REWG
REWNWR-REWG>0
(5)
REWNWRFi=0REWNWR-REWG≤0
(6)
式中:REWNWRF為綠洲維持恢復生態水權流域分配,億m3;REWNWR為綠洲維持恢復生態水權需求,億m3。
基于生態水權供給與需求計量模型[10],利用流域相關資料,塔河流域綠洲維持和綠洲維持恢復生態水權流域分配計量見表1和表2。由表1可知,塔河流域最低綠洲維持生態水權流域分配為34.075億m3,其中阿克蘇河流域占8.314%,和田河流域占10.927%,葉爾羌河流域占33.622%,干流上游占5.777%,干流中游占20.516%,干流下游占20.843%;三源流合計占52.864%,干流合計占47.136%;年內6-9月占比為16.4%,3-5月占58.4%,10-2月占25.2%。塔河流域適宜綠洲維持生態水權流域分配為58.389 億m3,是最低綠洲維持生態水權流域分配的1.7倍;其中阿克蘇河流域占16.978%,和田河流域占12.383%,葉爾羌河流域占35.734%,干流上游占3.977%,干流中游占12.469%,干流下游占18.458%;三源流合計占65.095%,干流合計占34.905%;年內6-9月占34.1%,3-5月占51.2%,10-2月占14.7%;其中,6-9月適宜綠洲維持生態水權流域分配為最低綠洲維持生態水權流域分配3.6倍,3-5月為1.5倍,10-2月為略高于1.0倍。

表1 塔里木河流域最低和適宜綠洲維持生態水權流域分配 億m3

表2 塔里木河流域最低和適宜綠洲維持恢復生態水權流域分配 億m3
由表2可知,塔河流域最低綠洲維持恢復生態水權流域分配為59.677億m3,其中阿克蘇河流域占5.644%,和田河流域占8.371%,葉爾羌河流域占26.112%,干流上游占8.399%,干流中游占33.390%,干流下游占18.085%;三源流合計占40.127%,干流合計占59.873%;年內6-9月占比為31.5%,3-5月占48.2%,10-2月占20.4%。塔河流域適宜綠洲維持恢復生態水權流域分配為91.339億m3,是最低綠洲維持恢復生態水權比為1.5倍;其中阿克蘇河流域占13.91%,和田河流域占11.25%,葉爾羌河流域占27.36%,干流上游占9.48%,干流中游占22.16%,干流下游占15.84%;三源流合計占52.52%,干流合計占47.48%;年內6-9月占比為44.3%,3-5月占42.4%,10-2月占13.3%。其中,6-9月適宜綠洲維持恢復生態水權流域分配為最低綠洲維持恢復生態水權的2.2倍,3-5月為1.3倍,10-2月為略高于1.0 倍。
(1)綠洲生態水權納入流域水權初始分配是落實三源流和干流上中下游生態水權主體權責與客體分配的重要制度保障。塔河流域綠洲生態流域分配是基于生態水權需求和供給平衡,進一步落實三源流和干流上中下游綠洲生態水權主體權責和客體分配;并通過納入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和取得取水行政許可,形成生態水權流域分配的制度保證。而且,明確界定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內涵與確定綠洲生態水權分配方法和模型,成為確定納入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的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的制度基礎和技術支持。但是,干流不產流和源流擠占干流生態水權將導致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的不公平和不合理。這是對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調整的原因。
(2)塔河流域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主要在葉爾羌河流域與干流中下游;年內分配主要在3-5月和6-9月。而且,適宜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與綠洲維持恢復生態水權流域分配較高。塔河流域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的時空特征成為未來綠洲生態水權初始分配方案確定的參考依據;而且,不同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和最低與適宜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方案的選擇及其實現還決定于塔河流域綠洲社會經濟發展的水資源需求增長、地下水開發利用、農業節水及其工程應用和可轉讓農用水權分配制度創新、豐枯水年等。再者,塔河流域干流中下游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很高,尤其是綠洲維持恢復生態水權的流域分配很高,表明干流中下游綠洲生態水權被擠占的問題嚴重;而且,難以保證;為此,基于干流綠洲生態水權的綠洲生態水權流域分配調整勢在必行。
[1] 楊志峰,崔保山,劉靜玲,等.生態環境需水量理論、方法與實踐[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2] 宋郁東,樊自立,雷志棟,等. 中國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與生態問題研究[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3] 吐爾遜·哈斯木,韓桂紅,石 麗,等. 塔里木河下游典型地區地下水位和植被對生態輸水的積極響應[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8,22(4):127-133.
[4] 徐志俠,王 浩,董增川. 河道與湖泊生態需水理論與實踐[M]. 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5] 姜翠玲,范曉秋.城市生態環境需水量的計算方法[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2(1):14-17.
[6] 阮本清,韓宇平,蔣任飛. 灌區生態用水研究[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
[7] 曹學章,董文君,黃 強,等.白洋淀流域濕地生態水權的實證研究[J].資源科學, 2011,33(8):1 431-1 437.
[8] 張 麗,董增川,趙 斌.干旱區天然植被生態需水計算方法[J].水科學進展,2003,14(6):745-748.
[9] 鄧銘江. 試論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中的水權管理[J]. 中國水利,2003,(1):49-52.
[10] 韓桂蘭,孫建光.塔里木河流域綠洲維持恢復生態水權需求計量研究[J].中國水利,2015,(1):11-14.
[11] 李云玲,謝永剛,謝悅波.生態環境用水權的界定和分配[J]. 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2(2):229-232.
[12] 王讓會,宋郁東,樊自立,等. 塔里木河四源一干生態需水量估算[J]. 水土保持學報,2001,15(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