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羽
摘 要:在幼兒園制作活動中,通過鼓勵幼兒對生活中各種形態,以及具有可塑性的廢舊材料進行收集、處理和改造,指導其利用這些材料制作出各類玩具,并將這些玩具科學靈活地運用到教育和游戲活動中。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和提升幼兒的實踐動手能力,也能夠進一步培養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關鍵詞:廢舊材料;幼兒;制作;措施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6-0067-02
在開展幼兒制作活動中應用廢舊材料,不僅能夠培養和提升幼兒的環保意識,也能夠通過指導幼兒對這些廢舊材料的再利用,促進幼兒的想象、思維、觀察以及動手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因此,幼師在組織幼兒開展制作活動過程中,引導幼兒科學收集家庭廢舊物品,并讓幼兒自由的開發和利用這些廢舊資源,不僅能夠培養幼兒對制作活動產生濃厚興趣,也能夠使幼兒掌握更多手工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增強幼兒的審美情感與體驗。
一、利用廢舊材料開展制作活動的措施分析
(1)營造良好的制作環境。一是通過多種渠道搜集活動材料。材料是制作和改造的物質基礎,不同的物質材料具有的工藝性能和特征也大不相同,也分別滿足不同的造型要求。可以從班級手工區來搜集相關材料,如一次性紙碗、掛歷紙和紙盒,以及各種樹葉、舊紐扣、棉線和麻繩等。同時,可以讓幼兒根據自己意圖來選擇相應的材料,也可以讓幼兒自主地搜集一些材料。在開展制作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材料的搜集給予學生一些引導,并形成一定默契。如家里的舊包裝盒、飲料瓶和糖果紙等物品,不需要教師特別囑咐,幼兒就能夠自主地將這些材料帶到幼兒園。另外,也可以發動家長幫助收集。教師可以將每周要講解的主要內容,以及開展的相關活動通過短信或者QQ群的方式告知家長,積極鼓勵家長幫幼兒準備需要的材料,進而確保活動課上每位幼兒都能夠擁有自己的操作材料,進而不斷提升活動氛圍,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二是為幼兒營造獨立思考、創作的活動空間。在開展制作活動過程中,教師不應該一味地讓幼兒模仿自己的作品,或是完成老師布置的制作任務,應該給予幼兒一些獨立、自由的實踐和空間,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方式與能力來創作出自己的作品,并積極與師生分享自己的意見與感受,進而使幼兒的創作欲望和積極性得到充分激發。比如,在開展制作活動課程前,教師可以將自己制作的成品放在展示臺上,當幼兒被作品吸引并向老師詢問是如何制作時,教師先不要告訴幼兒,可以先讓幼兒認真觀察,然后再引導幼兒分析這個作品可能用了哪些材料、制作方法及都涉及到哪些制作步驟,之后再引導幼兒之間互相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見解。這樣不斷堅持,不僅能夠幫助幼兒掌握新穎、豐富的制作方法和技能,也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觀察、分析和思考能力,促進制作活動效果的不斷提升。
(2)體驗改造材料,培養和發展幼兒的創新思維。在幼兒能夠主動搜集身邊的廢舊材料時,教師應該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體驗材料的形狀、質地和色彩等方面,并促進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幼兒的創作靈感往往都是通過體驗材料得來的,通過體驗、改造材料使制作活動充滿趣味與活力,也能夠吸引更多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體驗性學習主要是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來刺激幼兒的視覺、觸覺和聽覺等感官,進而加深對客體的認識與感知。一方面,可以引導幼兒從視覺上來體驗,如它是什么形狀、花紋是怎樣的等。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幼兒從觸覺方面體驗,如感受材料的輕重、質感等。通過加強幼兒視覺、觸覺等方面的實踐體驗,能夠充分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感,并通過教師進一步的指導和啟發,使幼兒的想法得到不斷完善,促進幼兒的創作思維得到全面培養和發展。
(3)開展多樣化的制作活動,提升幼兒實踐操作與創作能力。一是引導幼兒多角度感受。比如,在開展“奇妙的撕紙拼貼”制作活動時,教師可以先讓幼兒隨意的撕紙,然后再指導幼兒不斷轉動紙片,并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它像什么。是像西瓜、貝殼還是人頭呢?讓幼兒根據紙片形狀進行多種聯想,看哪位幼兒的想法最多,最后再經過拼貼完成作品,進而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力。二是組合創作。在利用廢舊材料進行創作時,幼兒常常難以利用一種材料來完成創作,對此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將多種材料科學組合在一起,這樣有助于幼兒創作出更好的作品。比如,在開展“紙盒變家具”活動時,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將多個火柴盒組合成一張桌子,也可以利用火柴盒和彩紙拼成一張床。這樣通過組合能夠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和思路,使其創作出更加新穎、巧妙的工藝品。三是隨意剪裁進行創作。在開展制作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材料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隨意剪裁,這樣不僅能夠使幼兒的創新能力在剪裁過程中得到充分發揮,也能夠進一步增強幼兒的自主探究意識。而通過教師的進一步引導,幼兒能夠將自己的意愿科學、靈活地應用到作品制作中,進而避免幼兒創作出的工藝品出現千篇一律的現象,使每件工藝品都能夠體現出幼兒的個性特點。
二、運用廢舊材料的注意事項
一是應確保選擇廢舊材料的安全性。教師在幫助和引導幼兒選擇廢舊材料時,應確保其相應材料符合衛生要求,并嚴格按照衛生要求來搜集和管理材料。幼兒制作活動運用的廢舊材料應定期消毒,確保相關材料不會對幼兒身心造成傷害,這一點也是開展制作活動的基礎環節。同時還要盡量為幼兒提供一些能夠動手操作的材料。如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需要拼貼、剪裁的手工材料,讓幼兒能夠了解不同質地和特性的材料,也使其造型能力得到全面發揮。
二是廢舊材料的選擇與利用應充分滿足幼兒身心發展水平。幼兒的認知水平與實踐操作能力有著緊密聯系。在開展實際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幼兒的個性特點和認知水平來選擇更適合的教學方式及活動的開展形式,并采用階梯式的教學方法來對兒童進行指導,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而在選擇廢舊材料時,也應該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實踐操作水平,適當地調整制作活動的難易程度。另外,在設計活動內容時,也應該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和認知水平,進而使活動內容能夠全面滿足幼兒身心發展不同階段的實際需要。
三是教師應不斷完善制作活動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對于幼兒制作活動來講,主要采用的評價方法為觀察法和表現法。教師可以利用這兩種方法對制作活動中自然真實的制作情景和幼兒的制作過程展開評價,這樣不僅能夠為教師提供良好的評價條件和時機,也能夠充分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同時,教師還要準確掌握制作活動的評價細則,幫助自己進行反思,進而不斷提升制作活動的有效性,促進教師專業素養和實踐教學水平的提升。
三、結束語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制作活動的開展,不僅有助于充分挖掘幼兒的才能,也能夠讓幼兒在玩中輕松地掌握相應知識與技能,進而達到預期的活動效果和目的,并且對幼兒今后的學習、發展也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在進行活動的時候,教師應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和接受能力,采取科學有效的活動措施,進而充分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得到全面發揮。
參考文獻:
[1]劉焱,劉峰峰.幼兒教育的新視點:可持續發展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07(12).
[2]吳芳芳.指導角色游戲 挖掘游戲主題[J].教育科研論壇,2007(11).
[3]陳秀敏.幼兒園體育教育發展的制約因素與對策[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09).
[4]楊方.龜兔賽跑——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創意小設計[J].山東教育,2009(36).
[5]張正波.教師如何挖掘廢舊材料中的教育元素——廢舊材料利用的優勢視角[J].當代學前教育,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