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瑤
摘要:近年來高校計算機教育知識的普及力度不斷加大,在進行計算機公修課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自身所具備的計算機基礎能力不同,同時,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其對于自身學習目的的期許也不同,傳統應試教學顯然不能滿足當前計算機公修課教學需求,使得實際教學面臨一些難題,影響教學展開。對此在計算機公修課教學中,可以采取分層次教學體系,可有效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次的教學,這樣能有助于解決當前面臨的教學難題。本文將基于分層次教學體系理論依據,分析計算機公修課分層次教學體系設計問題,并給出優化的分層次教學體系設計。
關鍵詞:分層次教學;公修課;計算機;教學體系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01-0124-02
當前我國在高等教育中開設計算機共修課程,旨在提升國內學生計算機應用水平【1】。然而,由于學生自身基礎問題、教師教學問題、課程安排以及課程考核問題的存在,不僅降低計算機公修課教學質量,也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對于學習計算機公修課的積極性,造成不利影響。研究資料證實,在國外計算機公修課教學中運用分層次教學,有助于解決教學差異【2】,轉化教學問題。對此,可將分層次教學運用到我國高校計算機公修課教學中,以下對此做具體分析。
1淺析分層次教學與其應用優勢
1.1概念分析
在實際中,分層次教學,也就是在教學過之中,“教師可以基于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它有別于精英式、淘汰式教育”【3】。在分層次教學過程中,能夠根據不同學生自身的文化知識基礎,以及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差異,根據這些存在的差異來劃分教學層次,并為不同層次教學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優化分層次教學的課程結構,可以使每個人在課堂教學中,均能夠主動的來獲取所需課程知識, ,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1.2教學應用優勢
對于分層次教學的應用,不但有著較硬的實踐基礎,而且也有較硬的理論根據。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教育與發展”理論中,指出只有學生得到滿足的基礎上,才能促成教學的高速度、高質量發展【5】。在實際的教學之中,積極運用分層次教學體系,可以有效地改變以及縮小教學過程中學生間的差異, 面向全體學生,最大限度地為不同層次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條件和學習機會,使課程教學中的學生均可以獲得所需知識。
2應用分層次教學體系進行計算機公修課教學的意義
在當前高校的教育中,開展計算機公修課程教學,就是要提升學生對于計算機知識的認知能力與應用能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高校學生都應該能夠了解當前我國在計算機教育方面的基礎操作知識,可以具備基本計算機操作技能。特別是對于高校的理科學生,還應確保學生在實際中會進行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維護,能夠在操作實際中,進行計算機操作維護。對于高校的音、體、美為教育基礎的學生中,應該引導能夠可以掌握計算機繪圖、音頻制作、智能運動監控等軟件的使用方法,提升學生的計算機能水平【6-9】。應用分層次教學體系,可以積極做好對于教學中學生的思想工作,使選修計算機公共課的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計算機,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分層次教學體系,分層次的教學可以積極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分層次的構建課件、分層次的教育學生,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提升高校中計算機公修課的教學質量,發揮積極意義。
3當前計算機公修課教學問題
3.1學生自身基礎問題
高校計算機公修課程教學中,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學生在中學階段,已經開設過一些關于計算機基礎的課程,或者日常生活中為計算機的愛好者,故此就可看到公修課計算機教學中,有的學生已經具備相當熟練計算機操作能力,并且也會進行簡單的軟件編程。還有一些學生,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操作計算機,但只是偏于對娛樂、游戲的計算機應用認知,對技能型應用認知較少【10】。然而還有的學生,對計算機知之甚少,甚至不熟悉鍵盤,不會打字,這就給計算機公共課開展帶來極大問題。
3.2教師教學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認為計算機公修課內容簡單,對學生進行課程講解過程中,也就秉持著一帶而過的態度,全然不顧那些基礎知識薄弱學生的感受。例如在講解world基本操作過程中,對于隱含的快捷鍵功能、基本排版知識、表格制作等知識內容,均是簡單帶過的講解,這也就是為何好多學生畢業了卻在論文排版上犯愁的原因。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安排一些網絡教學課程,然而,校園網對網絡學習的支持方面,網速過慢,經常出現不能訪問課程的情況,影響學習;教師不能為學生考慮,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自然降低高校計算機公修課教學水平。
3.3課程安排問題
在當前高校計算機公修課教學中,雖然為了提升教學質量已經根據不同專業制定了不同的教學計劃,按專業進行不同的教學安排【11】。但是對于同一專業內的教學,則不再區別,還是統一授課,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學中的弊端問題。教師講課過程中,僅僅是從大多數學生需求出發,然而這樣會降低高水平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也會使低水平層次學生對課程產生抗拒,不能有效消化課程內容知識,降低公共課教學效果。
3.4課程考核問題
在計算機公修課的教學考核環節,還在采取傳統考試方式進行考核。這樣的過程,雖然是評估學生、考核學生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在檢查、評估課程教學方面,應用紙質的卷面考試,不能夠真實反映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同時,在實際考核中,也難免會摻雜一些人為因素,降低公共課成績考核的客觀性,不利于直觀考核學生能力。
4優化設計計算機公修課分層次教學體系
4.1依據學生基礎優化教學分層
高校計算機公修課程教學中,對于入校新生,可以根據不同的系、專業,依據學生在計算機基礎、接受能力以及應用要求等方面差異,充分開發教學中學生學習計算機的潛力,根據不同的專業學生,為其開展層次教學。如,對于大一入學的新生進行計算機水平測試,部分同學可免修基礎課程,選修感興趣的計算機課程;按程度分班教學等。
1)以計算機文化基礎層次進行劃分。主要培養公共課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可以引導學生提升計算機操作方面的技能,積極引導低層次學生主動使用計算機。
2)以計算機應用操作為基礎的層次教學劃分。使學生可以應用計算機來挖掘有用的信息、獲取教學文獻,運用計算機進一步進行知識學習。
3)以計算機技術基礎層次進行劃分。提升學生對于計算機軟硬件知識的掌握能力,可以運用系統軟件、可以利用軟硬件技術,解決遇到的計算機問題。
4.2優化實現教師教學分層
教學過程中,應該在計算機公共課教學中,對于不同知識層次學生,開展不同層次的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因材施教。
1)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該因人而異、分層組織開展計算機公共課教學;也可以開展組合層次教學,將學生按學習水平的差異,進行分組,將不同層次學生組合在一起,培養學生間在學習過程中的。如在進行高年級計算機公修課教學中,可結合其專業開設相關計算機工具課程,由水平高層次學生帶領低層次學生學習。
2)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需要提高他們的計算機公共課學習成績,同時對其進行重點基礎訓練,慢慢加大難度,提高學生在計算機公共課學習上的積極與主動性。
3)對于每一次計算機作業布置中,教師可以為每一個層次學生都設置幾個樣板,激發學生在計算機公修課中的學習動機,使其產生積極向上的行為。
4.3優化教學課程目標的分層
1)可以在現行計算機教學模式基礎上,對于其備課、練習、講授等方面,結合運用分層次教學體系,分層次的去引導學生。
2)對于每個章節計算機習題,可以按好、中、差進行分層,根據習題的難易程度來記分;確保低層次學生在這樣的教學體系下,不斷地向高層次發展,提升計算機公修課教學質量。
3)可以結合計算機教學特點,強化實踐教學。教師可以采取學生間進行計算機互助練習、教師進行巡回輔導的形式,開展教學,避免學生在盲目摸索中浪費時間,可提升教學效果。在計算機教學內容,教學時間以及訓練上,可以巧妙穿插層次化教學目標,以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4)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并注意教育資源的建設和管理。可以將計算機操作技能進一步的教育、文化、網絡結合起來,可以引導高校學生文明上網,給學生提供可以持續學習計算機公修課知識的平臺,以培養出合格的,社會需要的人才。
4.4優化實現課程考核分層
高校計算機公修課程教學中,對學生的考評,可以基于學生層次因素,分層次設置教學考核內容,使每個層次的學生在學完課程后均能有所收獲,使學生可掌握所學計算機公修課程中的知識技能。轉變考試形式,采取上機考試、交作品作業等考核,分層考核學生實際掌握的計算機公修課知識內容。在對于公共課的考核方面,可以基于分層次教學體系基礎,開發設計網絡考試系統,使用該系統進行課程考核,具備自動組卷以及實時考試;還可進行自動評分、自動收分,運用計算機現代信息化手段進行成績考核分析,自動打印成績,其基本操作如下:
1)考試課程設置,設置相關計算機公修課內容;
2)考試題庫管理(相關試題的導入,導出;添加以及修改、刪除無用的信息);
3)試卷管理:添加試卷、試卷設置,可在該系統中設置試卷的題型以及題量;還可以設置考試的難度,同時也可對考試班級權限進行管理;
4)試卷批改,成績統計,成績導出和學生查卷;
5)學生可以根據選擇的計算機公修課,在考試規定時間通過計算機系統客戶端進入到考試系統中進行考試 ,并通過計算機網絡查詢成績。
在進行計算機公共課分層次教學中,運用網絡考試系統,可以提高教學工作的效率,保證教學成績的客觀性,可以以此來合理、公正的評定公共課教學效果,發揮積極應用價值。
5結論
綜上所述,在計算機公修課教學實踐中,應用分層次教學體系,對學生的公修課學習成績有明顯提高,同時,應用分層次教學體系開展計算機公修課教學,還可有效確保學生在分層教學體系中有效學習計算機知識,使高校學生享受平等的學習權利,發揮積極應用價值,因此值得在實際教學中推廣該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 張宇昕,丁巖.計算機基礎課程“分層次”教學理論的研究[J].電子制作,2013(22):102-103. (下轉第129頁)
(上接第125頁)
[2] 張蕾,孫潤元,劉鹍等.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網絡工程專業實訓教學體系[J].計算機教育,2012(1):79-82.
[3] 謝頌華,楊應平,胡昌奎等.電子信息類專業計算機課程群和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與研究[J].科教導刊,2015(32):39-40,48.
[4] 阮金波.高校計算機網絡實驗層次化教學體系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32):209-209.
[5] 秦志紅.公安院校課程分層次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探討[J].新疆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4):67-69.
[6] 楊朝霞,李玉龍.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分類分層次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體系[J].計算機教育,2011(21):42-47.
[7] 費茵.公安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研究[J].北京警察學院學報,2014(4):111-115.
[8] 梁麗.構建分層次實驗教學體系 培養創新型人才[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1):217-219,242.
[9] 拓守恒."大學計算機基礎"的分專業分層次教學研究[J].計算機時代,2010(10):72-73,75.
[10] 徐家良,陳曉峰.分類分層次的計算機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2,10(3):56-59.
[11] 楊朝霞,李玉龍.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分類分層次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體系[J].計算機教育,2011(17):50-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