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鹿英平++王榮榮++袁利霞++宋宜樹
摘要:油田勘探開發難度越來越大,地域更加廣泛,由此帶來的生產管理水平要求的不斷提高,對生產信息、數據信息的要求越來越全面,越來越精確。同時,工作節奏加快,要求決策更及時、準確和全面。這就要求生產組織過程數據的信息傳遞到基地并讓決策者盡快掌握,根據傳輸數據分析地質、生產資料,做出及時、準確的決策、提高效率成為生產組織的必須要求。
關鍵詞:錄井儀數據;實時采集;實時傳輸;數據庫;研究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01-0243-02
Research on Data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Comprehensive Logging Instrument
LI Xiang, LU Ying-ping, WANG Rong-rong, YUAN Li-xia, SONG Yi-cun
(Sinopec North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 Ltd., Zhengzhou, 450006,China)
Abstract: the difficulty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oil field is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and the region is more extensive, so the requiremen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level is higher and higher, the demand of production information and data information is more and more comprehensive, more and more accurate. At the same time, the pace of work to speed up, more timely,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decision making. This requires tha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process data is transferred to the base and make the decision maker as soon as possible, according to the transmission data analysis geological, production data, make timely and accurate decision-making,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must request.
Key words: mud logging instrument data; real time collection; real time transmission; database; research
1 綜合錄井儀數據傳輸的意義
鉆合錄井儀傳輸的數據內容豐富,意義深刻。主要有以下現實意義:
1)為構筑數字油氣田整體架構圖,實現鉆、錄、測、油氣生產信息的實時傳輸提供數據采集、整理、管理、應用的標準化。
2)實現勘探鉆井生產信息的動態共享,各級研究機構通過網絡即能獲取最新生產信息成果數據、圖件,進行綜合研究,提高勘探開發研究效率。
3)實時提供井場數據,決策信息,各級管理部門通過網絡即能實時了解現場生產施工情況,查詢所需要的生產匯報信息,快速地利用信息資源,進行決策、管理、指揮和協調。
4)提高井場數據組織的高性能,通過穩定高效安全的數據采集方式、數據組織方式、數據傳輸方式和參數計算方式等方式,極大地提高了現場生產信息的應用效率。方便現場人員打印報表,對提高生產管理效率、降低生產管理成本有重要的意義。
2 綜合錄井儀現場數據傳輸網絡
綜合錄井儀現場數據傳輸環境不好,但軟系統最大的特點是采用了模塊化、系統化設計,可編程。由統一發送系統再進行傳輸,傳輸網絡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基于互聯網的連接方式:目前鉆井基層隊網絡信號相對較好、多種3G網絡并存、雖然現場環境惡劣,但國內鉆井區域大部分都有移動、聯通、電信信號存在,雖然部分地區僅2G信號存在,以移動GPRS聯通CDMA1X為例,經現場測試,但由于軟件采集的數據最并不大,所以現有的網絡可以大部分滿足現場數據傳輸,目前國內生產的加強信號設備均有較長的信號線,信號線可單獨架設到室外,室內設備設計并開發符合防水、防塵、防沙、防暴、便攜、操作簡便。
2)基于衛星傳輸的方式:例如Ku頻段便攜天線系統,包括二套1.2米便攜式自動尋星天線和2套衛星通信設備(BUC、RCST、LNB),用于鉆井隊的應急通信使用。通過技術交流與測試,采用C-COM公司的iNetVu 1200 Autopointing flyaway便攜天線,衛星設備采用與Ku系統同型號產品。整套系統外包裝由三個箱體組成,其中包括反射面、座架、設備機架各一箱。所有設備由收藏狀態展開至工作狀態用時5分鐘左右。天線安裝好后可通過DVB-S信號,RF載波信號,信標信號等方式進行自動尋星,尋星時間2—5分鐘左右。
衛星便攜站傳輸綜合錄井儀數據,從施工現場綜合錄井儀采集以及現場人員錄入的地質勘探、工程類數據均可通過此便攜站送回基地服務器。如涉及數據安全,數據傳輸可采用VPN方式傳輸,以保障數據安全。同時滿足現場電話需求,可通過衛星電話與各業務相關部門建立實時通訊。
便攜式衛星傳輸綜合錄井儀數據具有以下使用優點:
1)衛星小站屬高精密設備,兩套可自動尋找衛星,方便現場人員安裝、調試和使用,在線穩定,匹配綜合錄井儀的使用外部環境,達到綜合錄井數據傳輸要求。
2)可在無移動、聯通、電信網絡覆蓋的鉆井井場使用,保障數據傳輸的暢通。像偏遠地區的重點控井,及無通信信號的施工現場等。
3)上網基本穩定,帶寬可調,適合鉆井井場各類生產信息的不間斷傳輸。
4)附帶衛星電話功能,可使現場通過電話實時方便與各業務部門聯系。
3 綜合錄井儀數據傳輸軟件
綜合錄井儀數據傳輸軟件眾多,在這里不以某一類軟件做介紹,僅列出這些軟件應該適應的環境及采集數據的規范。
3.1 綜合錄井儀采集及傳輸軟件運行環境
由于綜合錄井儀鉆井現場計算機配置相對較低,而且長年在施工現場,所以對于軟件要求更多,綜合錄井儀數據采集及傳輸軟件,至少滿足以下任意操作系統:
Windows98、WindowsME簡體中文版
Windows 2000(Professional,Server)簡體中文版
Windows XP簡體中文版
Windows2003各版本
Windows2008各版本
Windows Vista(x32,x64)簡體中文版
綜合錄井儀數據采集及傳輸軟件對鉆井現場硬件的要求不應太高,例如以下配置:
CPU:英特爾賽揚 處理器 500MHz 以上
內存:64MB以上
顯示卡:標準VGA 256色顯示模式以上
硬盤:2G以上
COM或者USB接口: 用于連接傳輸設備的端口
支持GPRS網絡、CDMA設備、衛星(Modem類型)
網卡:任意可以與局域網通訊的網卡,需要有局域網環境
光驅:8倍速CD-ROM以上,軟件安裝時需要
綜合錄井儀數據采集及傳輸軟件提供的軟件安裝建議配置:
CPU:英特爾奔騰 III 處理器 800MHz 以上
內存:128MB以上
顯示卡:SVGA 65535色以上顯示模式
硬盤:5G以上
COM:用于連接傳輸設備的端口
支持GPRS網絡、CDMA設備、衛星(Modem類型)
網卡:需要有局域網環境
3.2 綜合錄井儀采集及傳輸軟件開發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軟件開發中采集數據格式應該嚴格按照WITS鉆井井場數據傳輸標準;
軟件開發應該簡單,體積較少,安裝方便,軟件安裝及運行環境,不宜帶附加條件;
軟件采集系統由于實時動態采集,軟件反應速度應該較好,軟件界面友好,簡單易懂;
軟件安裝應該有自啟動系統,防刪除設置,軟件在無人值守或者重啟計算機后可自動重新采集數據及發送數據;
軟件數據采集后發送系統應該具有數據及圖片壓縮功能、斷點續傳功能,在網絡不好時及時存儲,網絡正常時斷點續傳;
軟件采集應該具有歷史數據補采功能,在中斷可以安裝并完全傳輸歷史數據。
軟件應該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能在不同設備之上安裝,不同計算機上運行。
軟件采集數據后應該對數字進行加密,適合在不同的網絡上安全運行。
4 綜合錄井儀數據傳輸注意事項
1)雖然綜合錄井儀數據傳輸軟件做了一定的設置,但實際在鉆井現場運行綜合錄井儀采集及傳輸軟件時應該定時檢查運行情況。網絡正常的情況下,在上傳文件或數據庫期間,若發生網絡中斷,系統會自動檢查網絡暢通,并繼續上傳,在軟件故障及其他故障發生時應該及時的人工干預,使其恢復正常,保證數據傳輸實時有效。
2)綜合錄井儀數據采集及傳輸系統程序工作時數據加密在網上傳輸至系統服務器,除與服務器通訊外不會與任何網絡計算機交流,服務器采用企業級硬件防火墻、軟件防火墻以及企業級殺毒軟件并定期更新殺毒,所以即使你遠傳計算機不裝任何殺毒軟件,也不會因為遠程程序而感染病毒,但如果數據傳輸計算機感染病毒,將會影響上傳的數據,如發生中毒現象,請立即排除所使用的軟盤、U盤、移動硬盤以及其他局域網計算機的不安全因素。
3)盡可能的不在遠傳計算機從事其他上網操作,尤其不要隨便打開陌生網頁、下載陌生程序、定期殺毒,以保證計算機在無病毒情況下操作。
4)檢查綜合錄井儀數據傳輸系統所在計算機的系統時間是否是正確的當前時間。
5 綜合錄井儀數據傳輸展望
綜合錄井儀數據傳輸將跨部門、跨流程的現場工作數據理依據科學管理體系進行歸納和重組,進行遠程數據傳輸,降低了用戶跨部門之間的工作協調時間成本;通過對現場鉆井各項生產數據和管理流程中所必需的各類數據和文檔進行電子化,有效節省了鉆井過程項目管理工作中的紙張購買、打印分發成本;通過對鉆井過程數據組成要素的規范化、透明化、自動化、信息化和實時化管理,實現了對鉆井成本組成要素的科學管理,從而能夠從反饋、控制、分析、預測、診斷的角度實現井筒施工成本的間接壓縮;通過綜合錄井儀數據傳輸系統的成功實施,完成了將先進管理理念平滑引入到現有井筒數據管理日常工作中這一自然過程,實現了對施工時間、施工成本、施工質量的有效管理,完成了依托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的管理經驗知識積累過程。
基于綜合錄井儀的現場生產動態信息、安全數據信息和經營管理信息的再利用再研究,可以讓油田生產管理者隨時隨地掌握最新的生產數據和資料,及時作出決策、指揮生產。形成的統一數據信息化平臺也可以應用在各單位的生產管理、科技管理、移動辦公以及各類研究應用系統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下轉第249頁)
(上接第244頁)
參考文獻:
[1] 李山昌,吳東偉,程昌茹,等. DML-DATALOG綜合錄井儀關鍵單元故障分析與排除[J].錄井工程. 2014(2).
[2] 李富強.氣體鉆井條件下遲到時間的計算與校正[J].錄井工程,2011(4).
[3] 楊君,吉善杰.ALS 2.3綜合錄井儀隔離器設置方法[J].錄井工程,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