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宋志明認為,孔子把“仁”視為一種內在的價值源泉,一種普遍的道德精神,一種“人之所以為人”的本則。孔子以后,儒家皆圍繞著“仁”字做文章。儒學從“仁”講出“和”,再講出“禮”,進而講出“用”,從“點”到“線”,再到“面”,乃至“體”,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仁”既是儒學的核心,也是中華民族價值觀的核心。一個“仁”字,把古今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打通了,它是我們無法割舍的精神基因。endprint
領導文萃2016年5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