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二〇一六年九月二十八日,「梵天東土 并蒂蓮華:四〇〇~七〇〇年印度與中國雕塑藝術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拉開序幕。展覽將印度各大博物館中來自多個藝術中心的雕塑作品與中國各大博物館藏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雕塑作品匯集一堂,在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的故宮里,以中印兩國宗教、文化與藝術交流最為活躍的歷史時期為背景,向觀眾展示出一個由諸神與諸佛組成的神秘世界。
笈多王朝被稱為印度歷史上的「黃金時期」,其余韻一直綿延到七世紀中期。這一時期創造了印度美術模式和印度美學理想,使笈多藝術成為印度古典美術的高峰。在中國,南北朝格局的形成,使不同民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形成大割據、大融合的文化多樣的紛亂時代。海陸絲綢之路的開拓,求法高僧的西行,喜馬拉雅山脈的阻隔使來往僧人嘗盡艱辛,卻也使這綿延一線的藝術呈現出豐富多樣的面貌。
包容的笈多藝術中印度教、耆那教、佛教交相輝映,古老的《梨俱吠陀》,著名的民間史詩《摩柯婆羅多》與《羅摩衍那》,在光怪陸離的神話故事中,印度奇妙的諸神體系由此建立。透過這些雕塑作品,古老的印度文明中關于宇宙、關于世界的奇思妙想得以彰顯。而自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中國,其漸與王權相連、與世俗相融,在佛教造像藝術中,中國人將自己的審美觀照注入其中,在民族的多樣性和地域的廣闊性之下使中國佛教造像產生了自己的活力與精神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