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慧,文 祎,譚 婷,劉義明,彭 淼
(1.湖南農業大學 園藝園林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2.防城港市農業委員會,廣西 防城港 538029)
廣西防城港市金花茶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
陳 慧1,文 祎1,譚 婷1,劉義明2,彭 淼1
(1.湖南農業大學 園藝園林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2.防城港市農業委員會,廣西 防城港 538029)
在充分實地考察的基礎上,采用目前經濟學上常用的態勢分析——SWOT分析法,對廣西防城港市的金花茶產業所存在的內部優勢、劣勢及外部機遇和威脅進行分析評價,為推動防城港市金花茶產業的發展提供依據。
防城港市;金花茶;SWOT分析
金花茶是山茶科山茶屬的植物,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山茶科植物有很多種花色,如紅色、白色、復色等。1960年,在廣西南寧一帶,中國科學工作者發現了黃色的山茶花,被命名為“金花茶”,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茶族皇后”和“幻想中的黃色山茶”。金花茶的分布范圍極其窄小,廣西防城港市十萬大山的蘭山支脈一帶擁有世界90%的野生金花茶[1-2]。
防城港市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金花茶種植和加工基地,擁有世界上唯一的國家級金花茶自然保護區和金花茶物種基因庫,人工種植金花茶面積3300多hm2,培育金花茶苗木900多萬株。此外,防城港市從事金花茶生產經營的具規模企業有10家以上,2015年產業總產值達15億元,惠及金花茶種植戶約18萬人[3]。其中,國茗金花茶先后榮獲廣西著名商標、廣西名牌產品及防城港市十大名優特產等稱號,通過了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及中國有機產品認證,并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防城金花茶”葉茶和花茶生產授權;廣西桂人堂金花茶集團成立了“廣西金花茶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桂人堂金花茶文化產業項目被列入國家“一帶一路”絲綢之路文化產業重點項目。但是,防城港市的金花茶產業的發展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本文采用目前常用的“SWOT”分析法,對防城港市金花茶產業在發展的優勢、薄弱點以及機遇和威脅進行分析,旨在為進一步推動防城港市金花茶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1.1 環境優越,適宜金花茶樹生長
防城港市地處東經107°28′~108°36′、北緯20°36′~22°22′,居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區,海洋風盛行。平均年日照時數1525 h;年平均氣溫21.9℃,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8.2℃,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2.6℃;無霜期長達360 d以上,偶有輕霜;年平均降雨量2900 mm以上[1]。主要土壤類型有紅壤、磚紅壤和黃壤,頁巖、花崗巖、砂巖是其主要成土母質;森林覆蓋率高達65.87%,因受海洋和十萬大山山脈的共同影響,防城港市氣候溫暖,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雨量充沛,夏天火熱,冬短不寒。特別是防城金花茶國家自然保護區境內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生物多樣性狀況良好,為生長環境要求苛刻的金花茶提供了優越的地理條件。
1.2 品種優勢明顯,產品品類豐富,品質優異
全世界90%以上的金花茶生長在防城港市,其中,廣西防城金花茶國家自然保護區內分布著全球已知金花茶數量的70%,所含品種十分豐富,主要包括金花茶、東興金花茶、顯脈金花茶、長柱金花茶等二十多個物種[5]。此外,作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個金花茶自然保護區和金花茶基因庫,廣西防城金花茶自然保護區內金花茶組植物總面積超過2000 hm2,共計有金花茶組植物上百萬株,豐富的種質資源,為生產金花茶產品提供了充足的金花茶源[5]。
防城港市許多廠家與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經過十多年的研發,已開發金花茶系列產品50多個,如:金花茶花朵茶、金花茶苞衣茶、金花茶磚茶、金花茶餅茶、金花茶珠茶、金花茶極品紫芽茶、金花茶袋泡茶、金花茶濃縮飲液等原生態純天然產品;金花茶系列化妝品、藥品、食品等深加工系列新產品[4]。種類繁多、特點各異的產品組合極大地滿足了不同市場、不同類型消費者的需求,擴展了防城港市金花茶產業的市場,呈現出較強的發展態勢。
1.3 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本草綱目》有載:“山茶產南方?!?,又有一捻紅,千葉紅、千葉白等名,不可勝數,葉各小異。或云亦有黃色者?!睆拿鞔幨ダ顣r珍首次提及黃色山茶花時,金花茶便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被稱為“植物獵人”的英國探險家羅伯特于19世紀中葉到中國尋找黃色的山茶花卻未能如愿 ;20世紀四十年代,歷經20余載、踏遍東南亞尋找黃色山茶花的日本花卉專家津山尚也是空手而回,《幻想的黃色山茶花歷險記》就是他失望之余寫下的[6]。1960年,在廣西的十萬大山里中國的科考工作者發現了黃色的山茶花;直到1965年,這種黃色山茶花才被命名為金花茶[6]。
防城港四大重要節慶活動之一就是金花節。舉辦金花節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以花為媒,以節會友”方式,打響“中國金花茶之鄉”品牌,弘揚地方特色文化,促進防城港市與海內外各地的合作與交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自2009年防城區成功舉辦首屆金花茶節以來,防城港市的金花茶產業不斷發展壯大;2009年,防城區獲得“中國金花茶之鄉”稱號;2011年,防城金花茶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7]。2015年,桂人堂金花茶文化產業項目被列入國家“一帶一路”絲綢之路文化產業重點項目。
1.4 品牌經營意識逐步增強
在防城港市境內,有10家以上具有較大能力生產經營金花茶產品的廠家,其中有4家獲準使用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防城金花茶,分別是廣西國茗金花茶科技有限公司、廣西中港高科國寶金花茶產業有限公司、防城港市金花茶有限公司、廣西桂人堂金花茶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8]。防城港市金花茶產業化經營格局可以以這些廠家為基礎逐步構建,由此加強防城港市金花茶的品牌營銷能力。
1.5 產業化生產優勢突出
隨著新技術的引進和茶葉加工的多樣化,金花茶的加工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傳統加工工藝得到進一步完善。金花茶的加工工藝越來越趨向于全程技術化、機械化、連續化的生產,這些將會有利于企業的規?;?、產業化經營,且有利于提高并且穩定金花茶的品質,降低金花茶的生產成本。隨著防城港市金花茶生產方式的技術化、連續化、標準化,金花茶整體質量水平將獲得極大的改進。
2.1 資金不足
防城港市是一座濱海城市、邊關城市、港口城市,被譽為“西南門戶、邊陲明珠”。作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之一、國家重點布局的鋼鐵能源基地和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云南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組成部分,防城港市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依托港口優勢,防城港市以發展重工業為主軸的特色產業群和構建大型臨海工業平臺為重心,積極開展鋼鐵、石化、電力等項目工作,缺乏扶持金花茶產業發展的充足資金。
目前廣西防城金花茶自然保護區的總面積9195.1 hm2,但核心區面積僅有729.4 hm2,緩沖區面積只有4139.5 hm2。除少數的幾家金花茶集團公司能連片開發,在保護區外圍建立約1333.3 hm2金花茶原料基地外,其它小企業及農民的種植面積均不大,大多數規模小,分散經營,缺乏技術指導和資金等[9];加工廠設備陳舊,衛生條件差,產品質量不穩定,難以出效益。政府如何利用有限的財政資金,已成為發展金花茶產業的至關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2.2 缺乏科技支撐及相應專業人才
金花茶喜陰耐濕,常年生長在山林溝谷之中,自然繁殖能力比較弱,且適應性差,導致金花茶苗木生長繁育的范圍很?。唤鸹ú栌鐣r間長,出圃慢,幼苗易受病蟲害的危害,影響苗木繁育速度,無法形成苗木產業化生產,種苗供不應求[10];金花茶樹生長慢,產量低,原料供應緊張,難以滿足金花茶產業迅速發展的需要。這些問題皆因缺乏科技支撐及專業人才、技術管理水平不高所導致。
2.3 勞動力短缺
防城港市地廣人稀。全市土地面積62.1萬 hm2,其中耕地4.5萬hm2、山地丘陵48.5萬hm2、水域面積4.9萬hm2、其他4.1萬hm2。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86.69萬人,2012年末常住人口88.69萬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農業生產面臨著勞動力不足、效益低下等問題。
2.4 營銷體系有待完善
金花茶相對傳統茶葉來說是新興產品,雖然當地政府對金花茶產業的品牌營銷非常重視,但由于品牌打造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難度,政府目前所做的主要是基礎性的準備和宣傳工作。只有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和方法建設市場營銷體系,提升營銷能力,才能真正提高金花茶產業的效益。
2.5 價格和市場體系有待加強
近些年來,金花茶的市場逐漸繁榮,金花茶的生產廠家也越來越多,市場上金花茶產品的價格和形態各異,消費者們難辨好壞。金花茶的售價從1000元到6000元不等,部分廠家金花茶產品以次充好、以劣充優,嚴重損害防城港市金花茶聲譽,制約消費市場。
3.1 金花茶的保健作用與人們綠色健康的消費觀念
當今人們的消費觀念開始向自然、健康方向轉變。金花茶是具有極高保健價值的珍稀植物,《廣西中藥材標準》、《廣西民族藥簡編》、《中國廣西金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均有金花茶的藥效記載[11]。
大量科學研究表明:金花茶富含茶多酚、茶多糖、總皂甙、總黃酮等多種生理活性成份和茶氨酸、蘇氨酸等十幾種氨基酸以及多種維生素;金花茶還富含有天然有機鍺(Ge)、硒(Se)、鉬(Mo)、鋅(Zn)、釩(V)等對人體有重要保健作用的微量元素[12]。金花茶具有明顯的降血壓、降血脂、降低膽固醇和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以及抗菌消炎、防癌抑制腫瘤生長等作用[12]。
3.2 科學技術為防城港市金花茶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近年來,金花茶的開發利用和藥理研究已經成為茶葉以及其他行業科學研究領域的新熱點。通過相關研究,為金花茶的品質特征與保健功效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支撐;通過“科研、產業”的合作,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使金花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3.3 國內市場前景廣闊
中國的人口基數巨大和國人的喝茶習慣為金花茶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2015年全國茶葉(包括花茶、非茶類茶等)銷售額1519.2億元,全國花茶銷售約為75.9億元,防城港市金花茶產業總產值僅為15億元,遠遠沒有發揮出金花茶應有的市場潛力[14],提升空間很大。
3.4 各級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支持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對于茶葉行業也不例外。金花茶于2007年被批準為國家新資源食品,成為藥食同源的植物。金花茶項目于2008年被國務院審批為北部灣經濟開發區整體布局重點項目。國家林業局于2009年授予防城區“中國金花茶之鄉”稱號。防城金花茶于2011年被認定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金花茶產業分別被列入防城港市“十二五”、“十三五”重點項目;國家農業部于2013年4月下發《關于促進茶葉生產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15]。桂人堂金花茶文化產業項目于2015年被列入國家“一帶一路”絲綢之路文化產業重點項目;防城港金花茶獲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認證。
4.1 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
金花茶的主要替代品有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紅茶等基本茶類及花茶、緊壓茶、速溶茶、含茶飲料等再加工茶類。由于市場份額有限,個別茶類的熱銷必然給其他茶類的銷售帶來巨大沖擊。近幾年來,商家大量炒作普洱茶有強大的保健功能,使得普洱茶一度熱銷,普洱茶的熱銷可以作為金花茶產業發展的示范[14]。雖然防城港市的金花茶市場也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升溫,但金花茶的資源、研發力量、策劃營銷、迅速擴大市場的能力等是金花茶產業發展的短板,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4.2 產業市場秩序混亂
近幾年,由于金花茶市場出現了一定幅度升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進入金花茶市場,但因為資金、技術、生產條件方面存在的差異,生產出的金花茶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加大了金花茶市場規范建設的難度[16]。某些地方還有資源搶奪、惡性競爭等問題出現,從而影響整個金花茶產業的發展。因此,規范、整頓防城港市金花茶秩序刻不容緩。
通過SWOT模型的綜合分析,我們比較清楚的認識到防城港市金花茶產業的優勢、劣勢以及面臨的機遇和威脅。為實現防城港市金花茶產業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①防城港市金花茶產業未來的發展必須走產業化經營的道路,優化資源配置,實施科學統一的管理;②加大與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聯系與合作,建立“產、研”一體的生產科研基地,為金花茶的市場宣傳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和理論支撐;③開展茶廠、茶園優化改造工程,建設有機、規范的金花茶茶園,打造機械化、自動化、清潔化茶廠,提升金花茶產品的質量;④金花茶產品的質量管理體系需通過國家標準、企業標準等方法盡快完善,依靠政府引導提高金花茶產業的市場自律能力;⑤擴寬銷售渠道,做好傳統銷售的同時發展電商模式,完善銷售網絡;⑥重視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對全市金花茶產業的發展實施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國內其他行業的資金投入。
[1]韋宵, 蔣運生, 韋記青,等.珍稀瀕危植物金花茶地理分布與生境調查研究[J].生態環境, 2007, 16(3):895-899.
[2]韋宵, 蔣水元, 蔣運生. 珍稀瀕危植物金花茶研究進展[J].福建林業科技, 2006, 33(3):169-174.
[3]廖南燕, 吳儒華, 楊海娟,等. 防城港市金花茶產業發展初步研究[J].綠色科技, 2016(9):135-137.
[4]王婷.廣西桂人堂金花茶產業集團發展戰略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 2014.
[5]龐潔.廣西防城金花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多樣性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 2008.
[6]黃劍. 踏破歷史傳奇金花茶[N].中國產經新聞, 2009-4-27(E04).
[7]鐘春云. 金花茶盛放引鳳來[J].當代廣西, 2012(24): 58.
[8]谷雨. 4家企業獲準“防城金花茶”地理標志使用權[N/ OL].防城港市新聞網, 2015-1-7.http://www.gx.xinhuanet. com/dtzx/fcg/2015-01/07/c_1113894498.htm
[9]蘇孔武. 廣西金花茶開發探討[J].廣西農學報, 2010(4): 98.
[10]梁惠凌, 鄒蓉, 孔德鑫, 等. 廣西防城金花茶病蟲害調查初報[J].植物保護, 2012, 38(3):128-130.
[11]劉昊. 金花盛放共鑄輝煌[N].科技日報, 2007-7-14(006).
[12]陳月園, 黃永林, 文永新. 金花茶植物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廣西熱帶農業, 2009(1):14-16.
[13]毛怡斌.防城港市金花茶科普旅游產品開發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 2012.
[14]梅宇, 王智超, 林璇. 2015年中國茶葉產銷形勢分析[J].中國茶葉流通協會, 2016, (04):21-30.
[15]2013年度中國茶行業十大事件[J].茶世界, 2014(01): 16.
[16]金花山茶花中皇后[J].致富天地, 2006(09):41.
SWOT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amellia Nitidissima Industry at Fangchenggang City in Guangxi
CHEN Hui1,WEN Yi1,TAN Ting1,LIU Yi-ming2,PENG Miao1
(1.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 China; 2. Fangchenggang Agricultural Committee, Fangchenggang 538029,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full field inspection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nner strength and weakness, outer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mellia nitidissima industry of Fangchenggang city by using SWOT theory which always used by economics. Results from the common SWOT analysis metho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developing workable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ed operability Fangchenggang City Camellia market competitiveness, brand awareness, and expand market share.
Fangchenggang city, camellia nitidissima C .W .Chi, SWOT analysis
S571.1
A
1009-525X(2016)04-50-54
2016-08-15
2016-11-16
陳慧(1991-),女,福建莆田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茶文化與茶葉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