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鵬睿,趙經華,馬英杰,馬 亮,洪 明,付秋萍,陶洪飛
(新疆農業(yè)大學 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烏魯木齊 830052)
新疆,位于中國西北邊陲地帶,是一個典型農業(yè)大省,并以灌溉農業(yè)為主。水是新疆干旱區(qū)最稀缺的資源,影響著該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水資源供需矛盾日漸增加,逐漸成為限制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為保證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減輕水資源供需矛盾,推行高效節(jié)水灌溉技術勢在必行。滴灌是一種先進的現(xiàn)代化節(jié)水灌溉技術,與傳統(tǒng)節(jié)水灌溉技術相比,節(jié)水效率約提高70%~80%[1]。目前,利用滴灌開展節(jié)水灌溉研究多為種植面積較為廣闊的小麥、棉花等[2-5]。而對于食葵,尤其是干旱地區(qū)食葵滴灌灌溉的研究尤為較少,以至于可參考資料較少,無法提供相應的制定灌溉制度的依據(jù)。食葵是新疆地區(qū)重要經濟作物之一[6],常年應用傳統(tǒng)農藝灌溉技術,造成水資源不必要的浪費。因此,本文基于同一灌水周期,不同灌水定額對食葵生長情況及其產量的影響進行分析,探究不同灌水定額對食葵作物的生長發(fā)育及其產量的影響。從而為食葵的滴灌灌溉制度提供合理依據(jù),同時將會新疆推行高效節(jié)水灌溉技術起到相應的參考作用。
灌溉試驗站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區(qū)福海縣闊克阿尕什鄉(xiāng)渾沃爾海東南方向,東經87°35′58″,北緯47°01′22″,海拔平均高度約為445 m。試驗田土壤質地為多礫石沙土,土地貧瘠,保水保肥性較差。土壤干容重為1.56~1.70 g/cm3。田間持水率為12%~26%。經測定:有機質含量為0.213%,全氮為0.027%,速效氮為19.5×10-6,速效磷為9.0×10-6, 速效鉀為92.4×10-6。依據(jù)新疆生產架設兵團耕地土壤研發(fā)分分級標準評價[7],屬于極低量級。
食葵品種為三道眉,采用人工播種方式,株行配置為(40+80)×40 cm。2015年5月16日播種,同年9月10日收獲。施肥及其他農耕管理措施與當?shù)卮筇锕芾矸绞较嗤?/p>
試驗設計采用對比方法,共設置6個處理,分別為: 225 m3/hm2(T1); 300 m3/hm2(T2); 375 m3/hm2(T3); 450 m3/hm2(T4); 525 m3/hm2(T5);600 m3/hm2(T6)。為使試驗結果更加精確,減少人為及不可抗拒因素產生誤差,每個處理均設置3個重復,試驗共計設置18個灌水小區(qū)。該試驗于5月16日播種開始,9月10日收獲結束。試驗灌溉制度設計見表1。

表1 食葵灌溉制度設計表
(1)株高:每個處理隨機選擇5株食葵,每7 d用鋼尺進行測量一次,取其平均值。由于作物6月5日之前,幼苗較小,因此選擇從6月5日之后開始測量。由于8月13日之后,作物基本停止生長,故8月13日之后,只測量食葵最終收獲時株高。
(2)莖圍:每個處理隨機選擇5株食葵,每7天利用游標卡尺沿作物行向進行測量一次,取其平均值。由于作物6月5日之前,幼苗較小,因此選擇從6月5日之后開始測量。由于8月24日之后,作物莖圍基本不發(fā)生變化,故8月24日之后。只測量食葵最終收獲時莖圍。
(3)產量:9月10日收獲,去除瓜盤底座,留下果實,并對每個小區(qū)進行測產。
利用SPSS22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
2結果與分析
不同灌水定額對作物的生長情況會造成一定影響。由圖1可以看出,所有處理的整體生長變化趨勢大致相同。其中5月16日-6月21日作物生長緩慢,約占最后定型株高5%,此時對應生育期為播種期到幼苗前期,該時段內,植物剛開始生根發(fā)芽,急需養(yǎng)分。因此植物體內吸收和儲存的營養(yǎng)著重應用于根系,造成地表上部生長較為緩慢;6月22日-7月30日作物生長迅速,約占最后定型株高的90%左右。此時對應的生育期為作物幼苗期到現(xiàn)蕾前期。該時段氣候條件適宜,植物根系已經適應土地情況并可以充分供給養(yǎng)分,植物體內吸收和儲存的營養(yǎng)著重應用于地表上部,因此該時期作物生長迅速;7月31日-9月10日作物生長緩慢,約占最后定型株高的5%,此時對應生育期為現(xiàn)蕾期到生育期結束。該時期,作物開始開花結果,故作物體內儲存和吸收的營養(yǎng)著重應用與其生育器官。因此該時期株高提升速度變?yōu)榫徛詈笊踔镣V拱l(fā)生變化。
圖1中,不同灌水處理之間作物株高存在一定差異。其中最高為T4,株高216.4 cm,最低為T5,株高162.8 cm。對各處理株高進行匯總加和,求各株高占其所有株高加和的百分比。結果為T1(17%);T2(15%);T3(17%);T4(19%);T5(17%);T6(15%)。因此,結果表明T4明顯高于其他各處理,其他各處理之間差異不明顯。故不同的灌水定額對作物株高會有一定影響,但不與其他作物相同[8,9],不是灌水定額越大,作物生長越高,或者灌水定額達到某限值時,作物株高無明顯差別。

圖1 不同灌水處理食葵不同時期株高變化趨勢圖
圖2是同一灌水周期,不同灌水定額下食葵徑圍變化趨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食葵徑圍變化趨勢與株高變化趨勢相似,同樣為先緩慢變粗,然后加速變粗,再變?yōu)榫徛兇帧6鴥烧呶ㄒ徊煌氖牵o圍會出現(xiàn)衰老情況,莖圍直徑后期呈下降趨勢,直至趨于平行。這是因為莖后期發(fā)生衰老,造成體內水分流失,出現(xiàn)萎縮現(xiàn)象[8]。

圖2 不同灌水處理食葵不同時期莖圍變化趨勢圖
2.2.1不同灌水處理對莖圍最大值的影響
對各處理莖圍最大值進行匯總加和,求各莖圍占其所有莖圍加和的百分比。結果為處理T1(16%);T2(15%);T3(16%);T4(19%);T5(17%);T6(17%)。因此,結果表明T4明顯高于其他各處理,其他各處理之間差異不明顯。該結果與2.1節(jié)結果相似,說明作物株有可能與莖圍存在相關性。
2.2.2不同灌水處理對莖圍萎縮程度的影響
對不同灌水處理下莖圍萎縮度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相對萎縮程度隨著灌水定額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說明,灌水量影響植物莖體內含水量,灌水量越大,莖體內含水量越高,側面說明灌水量影響作物體內總含水量,灌水量越大,植物體內含水量越高。

表2 不同灌水處理食葵不同時期莖圍變化
圖3為同一灌水周期,不同灌水定額處理下食葵產量。由圖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灌水定額下,當灌水量較少時,作物產量較低,說明灌水量影響作物產量。當灌水量達到一定程度時,作物產量趨于平緩,甚至微有下降趨勢,說明灌水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基本不影響作物產量。

圖3 不同灌水處理條件下的食葵產量
由圖1與圖2可發(fā)現(xiàn):株高隨時間變化走勢與莖圍隨時間變化走勢相似,因此兩者之間可能存在相關關系。灌水量一般也會影響其作物產量及其莖圍、株高生長發(fā)育情況[10-12]。為探究四者之間的交互作用,分析影響產量的相關因素。本文由于數(shù)據(jù)量較少,先不考慮時間變化與灌水量對作物的影響,利用曲線擬合植株和莖圍之間關系。然后再分離出不同時間點、不同灌水量所對應的實際數(shù)據(jù)與其擬合數(shù)據(jù)的平均偏差[10],用以分析莖圍、株高、灌水量之間的交互作用,最終分離出影響作物產量的主要因素。
對食葵莖圍和株高進行相關性分析,分析數(shù)據(jù)不考慮時間關系與灌水量之間的影響。分析結果相關系數(shù)R>0.95,為極顯著相關,說明兩者之間有顯著的相關性。令莖圍為自變量,株高為因變量,利用增長(H)曲線進行擬合,擬合后相關系數(shù)R=0.975,擬合公式見式(1)。
y=e2.068+1.195x
(1)
實際數(shù)據(jù)與其擬合數(shù)據(jù)的平均偏差(mean bias error, MBE)[10],計算公式見式(2)。
(2)
式中:Pi和Oi分別為株高的擬合值和真實值;n表示研究時段的樣本數(shù)。
當平均偏差為正值時,表明模擬株高小于實際株高,莖圍相對較粗,作物在該時期生長側重于莖圍增加。當平均偏差為負值時,表示表明模擬株高大于實際株高,莖粗相對較細,作物在該時期生長側重于植株增高。
2.3.1時間變化對莖圍和株高之間關系的影響
圖4為忽略灌水量影響,只考慮各時間點所對應的MBE值分布圖。由圖4可知:作物前期生長發(fā)育到6月21日時,莖圍是相對較粗,這是由于植物在積蓄養(yǎng)分,以為后期快速生長做準備。從6月21日-7月23日,作物快速生長,植株迅速升高,造成莖圍相對較細。7月23日以后,由于作物開始進入生育期, 食葵所結果實在作物最上部,對作物整體造成按壓效果,抑制株高生長,同時促進莖圍變粗。8月13日MEB值為負值是因為到生育后期,莖圍由于衰老發(fā)生萎縮[1],所以莖圍相對較細。由此可判定,莖圍是影響作物產量的主要因素。莖圍較粗,所能承受重量就越大,作物產量就相對升高。

圖4 各時間點所對應的平均偏差
2.3.2不同灌水處理對莖圍和株高關系的影響
圖5為不考慮時間變化,只考慮灌水量影響的MBE值分布圖。由圖5可知:T4相對其他處理MBE值更大,說明其莖圍相對其他處理較粗,T4產量應為最高。又由圖3可知,T4產量最高,為2 325 kg/hm2。驗證了2.3.1節(jié)的推斷----莖圍越粗,會使產量相對提升。
圖5中,T5的MEB值大于T6,表明T5莖圍大于T6,T5產量大于T6。而由圖3可知,T6的產量大于T5的產量,兩者是相互矛盾的。這是因為植物莖體內的含水量所影響的,含水量越高植物莖越挺拔,以至于承重能力越好,能托起的作物瓜盤重量越大,最終影響作物產量。又由表2可知,T6莖含水量大于T5。證明了作物體內含水量影響作物產量的推斷,作物體內含水量越大,會使作物產量相對提升。

圖5 各灌水處理對應的平均偏差
(1)在同一灌水周期,不同灌水定額處理下的作物生長情況,莖圍和株高都為先緩慢增長,然后快速增長,最終再緩慢增長,直至停止發(fā)生變化。對不同灌水量植株生長情況進行對比。灌水量會影響作物生長情況,但不是灌水量越大,植株生長發(fā)育越好。
(2)作物莖圍到生育后期會發(fā)生衰老萎縮現(xiàn)象。萎縮率與灌水量相關,灌水量越大,作物后期莖衰老萎縮程度就越大。側面說明灌水量影響作物體內含水量,灌水量越大,植物體內含水量就越大。
(3)試驗表明,灌水定額在450 m3/hm2(T4)時,產量最高,最高為2 317.5 kg/hm2。且灌水定額在525 m3/hm2(T5)、600 m3/hm2(T6)時產量與其相差較小。因此利用灌水定額在450 m3/hm2的灌溉制度進行灌溉。既不影響作物產量,又能減少灌水量的一種經濟而有效的灌溉方法。新疆地區(qū)可以參考該灌溉制度進行灌溉,以達到節(jié)水、增產的目的。產量也換算成公頃。
(4)灌水量對產量的影響,主要通過影響作物莖圍與作物體內含水量來實現(xiàn)的。作物莖圍越粗,作物產量就越大。作物體內含水量越高,作物產量就會越大。但隨著作物體內含水量的逐漸增加,含水量就會影響作物莖圍的發(fā)育,造成相對減產。
[1] 江俊燕,汪有科. 不同灌水量和灌水周期對滴灌馬鈴薯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 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08,(2):121-125.
[2] 王冀川,高 山,徐雅麗,等. 新疆小麥滴灌技術的應用與存在問題[J]. 節(jié)水灌溉,2011,(9):25-29.
[3] 寧松瑞,左 強,石建初,等. 新疆典型膜下滴灌棉花種植模式的用水效率與效益[J]. 農業(yè)工程學報,2013,22:90-99.
[4] 張旺鋒,王振林,余松烈,等. 膜下滴灌對新疆高產棉花群體光合作用冠層結構和產量形成的影響[J]. 中國農業(yè)科學,2002,(6):632-637.
[5] 徐飛鵬,李云開,任樹梅.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技術的應用與發(fā)展的思考[J]. 農業(yè)工程學報,2003,(1):25-27.
[6] 楊東明. 阿勒泰地區(qū)食葵高產栽培機械化種植技術[J]. 新疆農機化,2014,(3):45-47.
[7] 兵團農業(yè)局.兵團耕地施肥指標體系建立[M]∥兵團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報告論文集.新疆五家渠:兵團出版社,2011.
[8] 江俊燕,汪有科. 不同灌水量和灌水周期對滴灌馬鈴薯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 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08,(2):121-125.
[9] 張 航,李久生. 華北平原春玉米生長和產量對滴灌均勻系數(shù)及灌水量的響應[J]. 農業(yè)工程學報,2011,(11):176-182.
[10] 杜太生,康紹忠,胡笑濤,等. 根系分區(qū)交替滴灌對棉花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 中國農業(yè)科學,2005,(10):2 061-2 068.
[11] 員學鋒,吳普特,汪有科,等. 免耕條件下秸稈覆蓋保墑灌溉的土壤水、熱及作物效應研究[J]. 農業(yè)工程學報,2006,(7):22-26.
[12] 周明耀,趙瑞龍,顧玉芬,等. 水肥耦合對水稻地上部分生長與生理性狀的影響[J]. 農業(yè)工程學報,2006,(8):38-43.
[13] 段春鋒,曹 雯,黃 勇,等. 氣象要素時間分辨率對參考作物蒸散估算的影響[J]. 農業(yè)工程學報,2015,(14):15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