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娟,馬福生,楊勝利,范海燕,馬志軍
(1.北京市水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 100048;2.北京市非常規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節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
近年來,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北方地區溫室反季節蔬菜的生產規模日益擴大。目前,我國設施蔬菜生產過度依靠大量的水分、肥料的投入,導致設施蔬菜普遍存在灌溉水利用效率較低、效益不高等問題。水分是影響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的重要因素,蔬菜作為需水量較大的作物,蔬菜節水一直是農業節水的重要組成部分。適宜的灌水上、下限是確保設施蔬菜優質、優產、水分高效利用的關鍵。
目前,國內外對于設施蔬菜灌水上、下限的研究主要涉及不同灌水上下限對生理生長[1,2]、總產量[3]營養品質[4]及水分利用效率[5-8]等的影響,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對于影響經濟效益的產量分布研究較少,而研究對象也多集中在番茄[9,10]、黃瓜[11]、茄子[12]等茄果類蔬菜,對于根菜類的研究相對較少。白蘿卜是我國秋冬季北方日光溫室內廣泛種植的根菜類蔬菜,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效益,目前對于白蘿卜的節水灌溉制度的研究也逐漸增多,Wan[2]、Kang[4]、劉浩[13]等研究了大田、溫室種植條件下的不同灌水頻率、灌水下限對蘿卜生長發育、產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灌水頻率對蘿卜的生長發育沒有顯著影響,但對經濟產量有顯著影響;不同灌水下限對日光溫室蘿卜產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水分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蘿卜增產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灌水下限為田持的70%時可以提高蘿卜的產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基于上述研究,目前有關不同灌水上、下限對根菜類的品質、產量及其分布的綜合研究還相對較少,因此本研究選取白蘿卜為試驗對象,開展了不同灌水上、下限對白蘿卜品質、產量及其分布、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研究,以期為尋求適合北方日光溫室滴灌條件下白蘿卜的節水、高產、優質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地點在北京市灌溉試驗中心站(位于北京市通州區永樂店鎮),該站地處北緯39°20′,東經114°20′,多年平均降雨565 mm,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1 140 mm,多年平均氣溫11.5 ℃。試驗在北京市灌溉試驗中心站3號溫室內進行,溫室長90 m,凈寬8.5 m,占地面積765 m2。溫室內土壤為壤土,體積田間持水量為30%,表層20 cm密度1.36 g/cm3,20~40 cm密度1.62 g/cm3。
試驗供試作物為韓國白蘿卜,品種為雪如玉。采用穴播方式,種植方式為覆膜寬壟作,栽培壟縱剖面為梯形,壟頂寬0.7 m,壟底寬1.1 m,壟高0.2 m,壟長6.8 m,壟向與溫室寬向平行。整個溫室共設置12個小區,每小區轄四壟,每壟種植3行,行距25 cm,株距30cm,溫室兩側分別設置2 m寬的保護區。
灌水方式采用膜下滴灌,滴頭間距30 cm,設計流量1.38 L/h,每壟設置兩行滴灌帶,置于相鄰兩行之間。根據白蘿卜各生育期需水特點,按照控制灌水上下限為田間持水量(θFC)的不同百分比設計6個灌水處理,發芽期、幼苗期不做處理,各處理白蘿卜水分上下限控制水平如表1所示,各生育期灌水量如表2所示。計劃濕潤層控制為幼苗期20 cm,肉質根生長期50 cm,即當20或50 cm深土層的平均土壤含水量達到控制的灌水下限時,開始灌水。每個處理設置2次重復,包含2個小區,各小區隨機區組布置。

表1 不同處理白蘿卜水分上下限控制水平Tab.1 Irrigation upper and lower limits for different treatments

表2 不同處理白蘿卜各生育期灌水量 mm
(1)氣象因子。利用Watchdog系列小型自動氣象站測定溫室內的溫度、濕度、太陽輻射等氣象因子,各氣象因子變化如圖1所示。

圖1 全生育期內日均日均氣溫、相對濕度和太陽輻射變化Fig.1 Seasonal changes of air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solar radiation
(2)土壤含水率。采用TRIME-IPH土壤含水量測量儀測定各小區0~100 cm范圍內的土壤含水量,分別在試驗小區的壟中間、壟側各埋設一土壤水分監測管,每10 cm深度采集一個數據。當土壤含水率達到灌水下限時,根據土壤含水率和灌水上限計算灌水量,據此進行灌水。試驗采用溫室首部安裝的機械旋翼式水表控制灌水量。
(3)耗水量。不同處理白蘿卜的耗水量由水量平衡法計算:
ETc=P+I+ΔW-R-D
(1)
式中:ETc為耗水量,mm;P為降雨量,mm;I為灌水量,mm;ΔW為計劃濕潤層深度范圍內土壤貯水量的變化量,mm;R為地表徑流量,mm,考慮到試驗期間無地表徑流發生,此處R=0;D為深層滲漏量,mm。
由土壤水分實測資料表明,土壤50 cm深度范圍以下的土層土壤水分基本未有明顯變化,土壤水分的最大濕潤深度為50 cm左右,故D=0。其中ΔW可由測定的TRIME-IPH土壤含水量測量儀時段初與時段末土壤含水率計算:
(2)
式中:W1為時段初土壤體積含水率,%;W2為時段末土壤體積含水率,%;Z為計劃濕潤層深度,mm。
(4)產量。收獲時,采用精度為1 g的臺秤測定每個小區的單個白蘿卜鮮重,并據此得出總產量。產量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為單位作物耗水量所得的產量,計算方法如下:
(3)
式中:WUEY為產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kg/m3;Y為各處理白蘿卜產量,kg/m3;ETc為各處理耗水量,mm。
(5)品質。在白蘿卜收獲階段,每個處理隨機選取大小相同且成熟度一致的白蘿卜3個,用蒸餾水洗凈后進行維生素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木質素含量品質指標的測定。
不同處理白蘿卜的耗水情況如表3所示,白蘿卜幼苗期過后進行控水處理。各處理白蘿卜耗水情況結果表明,耗水量隨著生育期的推進逐漸增加,表現為發芽期<幼苗期<葉部生長旺盛期<肉質根生長旺盛期。白蘿卜發芽期約7 d,耗水較小,各處理耗水量在6.6~10.1 mm之間,但此段時間日均太陽輻射強度較大,氣溫相對較高,導致耗水強度較高,達到0.95~1.44 mm/d;幼苗期白蘿卜植株個體較小,光照強度及氣溫逐漸降低,各處理耗水量在19.1~25.6 mm之間,耗水強度在0.91~1.22 mm/d;進入葉部生長旺盛期后,白蘿卜葉片迅速生長,葉面積增大造成耗水增強,但同時氣溫、光照強度的降低造成耗水減少,各處理耗水量增加至24.4~65.8 mm,耗水強度增加至1.02~2.7 mm/d;至根部生長旺盛期,氣溫、光照強度持續降低,但白蘿卜根部迅速生長,耗水量達到最高值47.2~99.5 mm,耗水強度達到1.12~2.37 mm/d。各處理白蘿卜控水處理后,耗水量隨著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灌水下限相同的條件下,耗水量和耗水強度隨著灌水上限的提高而增加;灌水上限相同的條件下,全生育期耗水量和耗水強度隨著灌水下限的提高而增加。

表3 不同處理白蘿卜各生育期耗水量、耗水強度Tab.3 Water consumption and intensity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2.2.1不同處理對白蘿卜產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Y)的影響
各處理白蘿卜生長特性、產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如表4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在相同灌水上限條件下,各處理白蘿卜根長、根粗、單根重未有顯著差異,說明灌水下限的調控對白蘿卜根部的生長特性未有顯著影響;在相同灌水下限條件下,灌水下限為60%θFC和70%θFC的處理均表現為隨著灌水上限的提高,白蘿卜根長、根粗、單根重均表現為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灌水上限為90%θFC的T2、T5處理的白蘿卜根長、根粗、單根重均達到最大值。各處理白蘿卜產量表現出與單根重相同的趨勢,相同灌水上限條件下,灌水下限為70%θFC的處理產量較高,但差異未達顯著水平;相同灌水下限條件下,產量均隨著灌水上限的提高呈現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灌水上限為90%θFC時,產量達到最高值,分別表現為T1 對各處理白蘿卜WUEY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灌水下限條件下,WUEY的隨著灌水上限的提高而降低, T1、T2較T3處理WUEY分別提高了81.6%、62.5%,T4、T5較T6處理WUEY分別提高了71.6%、60.0%,差異達顯著水平,T3、T6灌水上限最高,灌水量最大,但其產量并未顯著提高,因此其WUEY最低;相同灌水上限條件下,灌水下限為60%θFC的處理WUEY均低于灌水下限為70%θFC的處理,但差異均未達顯著水平。綜上分析可以看出,從產量最優且WUEY較高的角度考慮,白蘿卜生長適宜的灌水上限為90%θFC,灌水下限為60%θFC或70%θFC。 表4 不同處理白蘿卜生長特性、產量及水分利用效率Tab.4 The white radish growth characteristic, yield and WUEY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注:表中數值為所取樣本測量后的平均值,不同字母表示處理之間在p=0.05水平差異顯著。 2.2.2不同處理對白蘿卜產量分布的影響 白蘿卜的主要用途是鮮食或烹飪,其經濟價值不僅體現在其較高的總產量,還體現在其較好的外觀品質,對于當前的市場評定體系,外觀品質成為其市場等級劃分的主要評價因素。白蘿卜的單根質量大小,不僅是其重要的外觀品質,也是形成產量的主要因子。因此,要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在提高總產量的同時還要減少市場舍棄部分的產量。 對2013年各處理白蘿卜單根重的實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利用Q-Q圖檢驗各處理單根重是否符合正態分布。檢驗結果表明,各處理單根重Q-Q圖中各點近似圍繞直線,說明白蘿卜單根重呈近似正態分布。因此繪制頻率直方圖及正態分布曲線,如圖2所示,同時計算偏度及峰度值,計算結果如表5所示。偏度值大于0,說明相對于標準正態分布向左偏斜,偏度越大,說明分布偏斜程度越厲害,偏度值小于0則相反;峰度值大于0,說明相對于標準正態分布高峰要尖峭,峰度越大,說明分布的尖峰越陡峭,平均值越集中,峰度值小于0則相反。 圖2 各處理白蘿卜肉質根產量頻率直方圖及正態分布曲線Fig.2 The fleshy root frequency histogram and normal distribution curve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由頻率直方圖及對各處理產量分布的峰度和偏度的計算結果表明,各處理產量分布的偏度值均大于0,說明相對于標準正態分布均向左偏斜,即偏向于單根重較小的方面,峰度值表現為T2、T4、T5、T6處理均小于0,說明相對于正態分布高峰較平坦,即平均值相對分散,T1、T3處理大于0,說明相對于正態分布高峰更高,即平均值相對集中。在相同灌水上限條件下,灌水下限為60%θFC的處理偏度值均大于灌水下限為70%的處理,說明灌水下限為70% θFC的處理產量構成中單根重較小的白蘿卜的產量比重較灌水下限為60%θFC的處理低,其產量分布更優;而峰度值也表現為相同的趨勢,說明灌水下限為60%θFC的處理其高峰值相對集中,最高值較大,而灌水下限為70%的處理其高峰值相對平緩,產量的分布更優。在相同灌水下限條件下,灌水下限為60%θFC時,隨著灌水上限的提高,各處理偏度值和峰度值均呈先減少后增加的趨勢,表現為T2 表5 不同處理白蘿卜產量分布偏度和峰度Tab.5 Skewness and kurtosis of yield distribution for different treatments 模糊數學的平均隸屬函數值可以表示綜合指標的相對優劣,結果平均隸屬函數值可以反映綜合性狀中多個構成性狀的綜合水平,是評價蔬菜營養品質的有效方法。依公式X(u)=(X-Xmin)/(Xmax-Xmin)計算每個營養指標的隸屬函數值,再求其平均隸屬函數值,得到其綜合品質指標,平均隸屬函數值越高,綜合營養品質越佳[14]。本研究根據模糊數學隸屬函數法,計算各處理白蘿卜肉質根可溶性總糖、粗蛋白、粗纖維、還原性Vc等品質指標的隸屬函數值,對其肉質根的品質進行綜合評價。 鮮食的蘿卜品種要求味甘多汁,且營養成分含量高;熟食的蘿卜要求煮食易爛,口感細膩;加工用蘿卜要求干物質含量高,以便加工時容易脫水。本次研究白蘿卜品種可生食、熟食,因此將可溶性總糖、還原性Vc、粗蛋白含量較高,粗纖維含量適中作為優良品質白蘿卜的選擇原則。 2.3.1不同處理白蘿卜單一品質指標評價 由表6各處理白蘿卜肉質根各營養指標含量可以看出,相同灌水上限條件下,不同灌水下限處理間可溶性總糖、還原性Vc、粗蛋白含量未見顯著差異,灌水上限為80%θFC時,灌水下限為60%θFC的T1處理粗纖維含量較70%θFC的T4處理提高33.6%,差異達顯著水平。相同灌水下限條件下,隨著灌水上限的提高,白蘿卜肉質根中可溶性總糖、粗纖維含量整體呈減少趨勢,灌水下限60%θFC的T1與T3處理間差異達顯著水平;粗蛋白含量顯著增加,T3較T1、T6較T4處理分別提高13.0%、16.4%;還原性Vc含量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灌水上限為90%θFC的T2、T5處理含量最高。 綜上可以看出,較低的灌水下限導致粗纖維含量增加,降低口感,但促進了可溶性總糖的積累,提高其營養品質;較高的灌水上限則減少粗纖維及可溶性總糖含量,但提高了粗蛋白含量;灌水上限過高、過低都不利于還原性Vc的合成。 2.3.2不同處理白蘿卜綜合品質評價 綜合品質評價結果如表5所示,從評價結果可以看出,T2、T6處理的白蘿卜肉質根營養品質綜合指標值分別為0.46、0.44,指標值較高,同時口感品質指標值均較低,分別為0.09、0,表明T2、T6處理白蘿卜肉質根營養品質佳且口感好,綜合品質較好。由此可見,從品質最優的角度考慮,宜選擇灌水下限為60%θFC、灌水上限為90%θFC或者灌水下限為70%θFC、灌水上限為100%θFC兩種灌水水平。 表6 不同處理白蘿卜各品質指標Tab.6 White radish quality indexe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注:表中數值為所取樣本測量后的平均值,不同字母表示處理之間在p=0.05水平差異顯著。 (1)白蘿卜肉質根大小和產量除了受品種控制之外,主要由影響肉質根水分積累的因素決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分調控管理措施的影響。本試驗研究表明,從產量最優的角度考慮,灌水下限為60%θFC或70%θFC時、灌水上限為90%θFC時產量達到最高值,分別為83 237.7和83 800.9 kg/hm2,較灌水上限為80%θFC的處理分別增加16.6%、15.4%,為最理想的灌水上下限水平;從產量分布最優的角度考慮,灌水下限為60%θFC、灌水上限為90%θFC或者灌水下限為70%θFC、灌水上限為100%θFC,白蘿卜肉質根單重較大,市場等級較高。 (2)產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WUEY是評價作物生長適宜程度的綜合指標,它反映了作物耗水和產量之間的關系,提高WUEY是實現番茄高效用水的關鍵。灌水上限為90%θFC的處理全生育期耗水量為136.4、127.3 mm,較灌水上限為100%θFC的處理,分別降低了30.6%、29.7%,WUEY分別提高了62.5%、60.0%。 (3)品質是決定果蔬產品經濟價值的要素,對產品的經濟效益有直接的影響。本研究結果表明,灌水下限為60%θFC、灌水上限為90%θFC或者灌水下限為70%θFC、灌水上限為100%θFC時,營養品質綜合指標值最高,營養品質最佳,同時粗纖維含量較低,口感品質較好。 綜合考慮不同灌水上、下限對溫室白蘿卜品質、產量及其分布、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以節水、高產、優質為目標的日光溫室白蘿卜適宜的灌水上、下限分別為90%θFC、60%θFC。 [1] Orgaz F, Fernandez M D, Bonachela S, et al. Evaporation of horticultural crops in anunheated plastic green house[J]. Agriculture Water Management, 2005,72(2):81-96. [2] Wan S Q, Kang Y H. Effect of drip irrigation frequency on radish (Raphanus sativus L) growth and water use[J]. Irrigation Science, 2006,24:161-174. [3] Hegde D M. Effect of soil matric potential, method of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on yield, quality, nutrient uptake and water use of radish (Raphanus sativus L.) [J]. Irrigation Science, 1987,8(1):13-22. [4] Kang Y, Wan S. Effect of soil water potential on radish (Raphanus sativus L.) growth and water use under drip irrigation [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05,106(3):275-292. [5] Karam F, Saliba R, Skaf S, et al. Yield and water use of eggplants (Solanum melongena L.) under full and deficit irrigation regimes[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1(98):1 307-1 316. [6] Irvin E W, Micheal K.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seed dry weight and carbohydrate composition as related to expanse growth of cucumber (Cucumis satthe L.) fruit [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1995,64(1):21-31. [7] Lorenzo P, Medrano E. Greenhouse crop transpiration: an implement to soilless irrigation management [J]. Acta Hort,1998,459(1):113-119. [8] Graaf R, Esmeijer M H. Comparing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water consumption in a study of the (minimal) transpiration of cucumbers grown on rockwool [J]. Acta Hort, 1998,459(1):103-111. [9] 王 峰,杜太生,邱讓建,等. 虧缺灌溉對溫室番茄產量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 農業工程學報, 2010,26(9):46-52. [10] 袁宇霞,張富倉,張 燕,等. 滴灌施肥灌水下限和施肥量對溫室番茄生長、產量和生理特性的影響[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13,31(1):76-83. [11] 鄒志榮,李清明,賀忠群. 不同灌溉上限對溫室黃瓜結瓜期生長動態、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 農業工程學報, 2005,21:77-81. [12] 仝國棟,劉洪祿,吳文勇,等. 不同水分處理對茄子生長與產量品質的影響[J]. 排灌機械工程學報, 2013,31(6):540-545. [13] 劉 浩,孫景生,段愛旺,等. 不同灌水水平對日光溫室蘿卜產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節水灌溉, 2007,(6):21-27. [14] 李會合,田秀英,季天委. 蔬菜品質評價方法研究進展[J]. 安徽農業科學, 2009,37(13):5920-5 922.


2.3 不同處理對白蘿卜品質的影響

3 結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