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明敏
做老百姓放心的中醫藥
文/劉明敏

鄒秀明
中藥加工是按照中醫藥理論,根據藥材自身性質以及調劑、制劑和臨床應用的需要所采取的加工處理技術。中藥材在采集收割時,或者個體粗大、質地堅硬,或者含有泥沙雜質及非用藥部位,或者具有較大的毒副作用,必須經過加工處理制成飲片后才能夠使用。經過加工處理的中藥材會增強療效、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緩和或改變藥性等,使得用藥更加安全有效。然而,目前的中藥材加工技術不規范,設備落后,嚴重影響了中藥的臨床療效,破壞了中醫藥事業的健康發展,甚至有很多人喊出了“中藥無效、中醫無用”的口號。
鄒秀明于2009年5月創立云南民生藥業有限公司,并一直擔任公司董事長至今。面對那些困擾中藥加工行業的問題,鄒秀明帶領公司研發團隊進行不斷研究創新,改進藥材的清洗、干燥、粉碎、滅菌、回收等技術。這些技術成果被廣泛推廣應用,帶動了中藥材加工的整體技術水平的發展,提高了藥材品質。在鄒秀明看來,提高創新技術、改進藥材加工過程只是手段,最重要的是要做出讓老百姓放心的中醫藥。
筆者:中藥材加工技術的重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鄒秀明:中藥加工方法是根據中醫藥理論,依照辨證施治用藥的需要和藥物自身的性質,以及調劑、制劑的不同要求,對中藥所采取的一項加工技術。把中藥材制成中藥飲片應用于臨床醫學,再到制成中成藥在藥店里銷售,這中間都需要適當的中藥加工處理過程。如果加工方法不當,將造成藥材效用降低或失效、藥材毒副作用未除凈或者是無毒變有毒的情況。這樣加工出來的藥材,誰還會用,誰還敢用,進而導致人們對整個中醫藥行業的不信任。所以,我們研發、創新藥材加工技術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藥材質量,讓人們放心使用;其次對于制藥企業自身來說,這也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的重要途徑。
筆者:在您看來,一般的中藥加工方法存在哪些問題?
鄒秀明:傳統的中藥加工方法雖然能夠去除中藥的無效成分,保留有效成分,但是由于技術設備比較落后,導致藥材的有效成分損失大、生產周期長、雜質清除率低等問題,直接影響中藥制劑的質量和中藥制劑產業的發展。比如生地黃往往沒有焙透,心部不黑,菊花心不明顯;熟地黃蒸制不到位,有棕色心;烏梅、厚樸、玄參、杜仲堆捂發汗不到位甚至不發汗;懷菊花不是陰干而是直接曬干或烘干。這些不成熟或者錯誤的加工方法使藥材質量大打折扣。
筆者:您在這些技術中做了哪些方面的改進?
鄒秀明:有很多方面。比如說中藥粉碎的過程,如何粉碎才能做到中藥材粉碎后最佳的入藥效果,是我們長期以來研究的目標。中藥粉碎是借機械力將大塊的固體藥材粉碎成適宜程度的碎塊或細粉的操作過程。經過粉碎的藥物溶解度更高,有利于制備成更多藥物劑型,對于新鮮藥材的干燥和貯存也非常有利。
粉碎時哪些因素容易影響中藥材藥效呢?一是細菌,二是潮濕。中藥材粉碎成末后,失去了皮、殼等堅硬質地的保護,其本身含有的多種微生物就容易使藥末感染細菌;另外,粉末狀的藥材也更容易受潮,影響粉碎機刀片的使用,甚至使藥物變質發霉。
經過我們的研發創新,實現了在粉碎藥材的同時進行加熱殺菌消毒,同時其內部的氣體可以被抽干凈,使得內部氣壓極低,進一步達到殺菌的效果。另外,我們還在粉碎機內設置了加熱裝置,對受潮的待加工草藥進行加熱烘干,且溫度可調,避免了藥粉潮濕的情況,保證了藥材的質量。
筆者:除了中藥加工技術落后,中藥加工產業還存在哪些問題?
鄒秀明:中藥質量無標準、加工技術無標準、制藥企業無標準,使得中藥加工產業成了“三無”產業。藥品質量低、加工技術差、企業規模小是大家對現如今的中藥加工產業普遍的看法,這也是困擾該行業發展的重要問題。而在這些問題中,我認為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加工技術差的問題。只有提高科研能力,改進藥材處理技術,才能夠保證藥材質量,增加中藥材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的份額,增加企業收入。企業收入增加,就能夠在研發方面加大投入,從而繼續創新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這樣才能形成中藥加工及藥品生產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在2009年創立公司以來,就一直帶領研發團隊進行技術創新,獲得多項國家專利技術。
筆者:您在中藥加工技術上的創新成果投入市場應用的效果如何?
鄒秀明:這些創新的技術成果先是提高了我們自己加工中藥材的產品質量,在市場上獲得好評。隨后得到了行業內的普遍認可和應用,特別是對一些規模較小、資金較少、不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來說,他們可以直接享受已有的研發成果來提高藥材加工質量,進而提高企業利潤。
當我們的技術成果推廣開來時,落后的加工技術被淘汰,新的技術設備將會大大提高中藥材質量,推動藥材市場形成新的質量標準、技術標準,從而在整體上規范了藥材市場。這對于增加人們對中醫中藥的信任,擴大國內、國際市場影響巨大。我們要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做老百姓放心的中醫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