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配豪
社群經濟的標簽是聚合人群,社群和眾籌是一種力量的聚合,在創新不足的環境下,眾籌無疑是一種重要推動力量。
從去年五中全會提出,到今年寫入兩會報告,“眾籌”被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重點強調要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構建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客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業創新機制。而互聯網金融尤其是股權眾籌,作為供給側改革、雙創、金融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在兩會期間成為了輿論焦點。
“玩法”多變
文化影視眾籌作為眾籌消費最早涉及的領域之一,起源于電影工業極為成熟的美國。一些獨立電影、紀錄片利用這一模式通過眾籌平臺或社交網絡公開展示創意,進而獲取啟動資金。
“眾籌+影視,人人都是出品人”,這是中國影視眾籌節組織者張迅誠對影視眾籌的生動表述。電影《大圣歸來》的成功,將電影眾籌帶入國內人們的視野,多家影視公司紛紛試水眾籌為電影募資。社群和眾籌是一種力量聚合,京東、蘇寧以理財的形式介入影視,聚合影視生態鏈資源,幫助導演、編劇圓夢。通過互聯網為電影募集資金、集聚人氣的方式日漸增多,對電影業產生了深遠影響。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在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CCF50)春季峰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創意文化產業最適合進行眾籌,包括股權和非股權眾籌。因為在創意中有主觀價值的發現,而主觀價值的發現往往是通過眾籌形式體現。有些粉絲就喜歡某一個特定項目,沒有具體原因。可以說無創意不眾籌,眾籌往往都有創意。”
對電影導演來說,影視眾籌巨大的人氣凝聚力為其提供了成長的土壤,而股權眾籌則為創業企業做強做大以及未來進入資本市場提供了一個較好的融資通道,有效地解決了中小型創業創新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何為股權眾籌?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公司,獲得未來收益。這種基于互聯網渠道而進行融資的模式被稱作股權眾籌。另一種解釋就是“股權眾籌是私募股權互聯網化”。
股權眾籌這一新鮮事物于2011年引入中國后,迅速形成井噴之勢。據記者了解,2014年,國內13家主要的眾籌平臺共發生融資事件8002起,募集總金額14.11億元人民幣,其中股權類眾籌事件3096起,募集金額11.06億元人民幣。據世界銀行預測,到2025年,中國的眾籌融資額有望達到460億至500億美元,其中約70% 至80%的融資額將以股權眾籌的方式實現。
與股權眾籌相比,房地產眾籌以房產為基礎資產。資產明確,而且大多數房地產眾籌平臺會項目單獨設立特殊目的載體或發行與該項目掛鉤的收益票據來實現風險隔離,有一定的安全性。因此,房地產眾籌在2015年異軍突起。
2015年5月底,國內首個“房地產眾籌聯盟”成立,成員包括平安、綠地、萬科、碧桂園、SOHO中國、萬通等一線房地產商。據零壹研究院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上半年,國內推出房地產眾籌產品的平臺共有17家,募得資金超9億元。記者了解到,盡管目前大部分消費者都未參與過房地產眾籌,但對這種購房模式表現出較強興趣。
業內人士指出,房地產眾籌之所以受到消費者、投資者青睞,一方面是眾籌能借助互聯網的傳播效應,以小成本在短時間將有效信息傳達至目標消費者;另一方面,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供需嚴重不平衡,一些政策因素在客觀上催生出眾籌炒房情況。
“場景化”的趨勢
“互聯網盛傳2015年是社群經濟元年,2016年是社群經濟爆發年,社群經濟的標簽是聚合人群,在創新不足的環境下,眾籌無疑是一種推動力量。”這是優董會創始人邢杰先生在近日召開的中國影視眾籌節上發出的感慨。
零壹財經、零壹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15中國互聯網眾籌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稱,2015年我國互聯網眾籌運營機構超280家,年度規模邁上百億元門檻,是2014年的六倍有余。但在提升消費和萬眾創業大氛圍下,相較于我國中小微企業巨大的融資缺口,互聯網眾籌市場仍存在廣闊發展空間,預計2016年行業整體規模有望達到300億元以上。
《報告》還顯示,眾籌行業已經出現寡頭格局:2015年產品眾籌以京東和淘寶雙寡頭合計占到70%-80%的市場份額,二八格局初露端倪;股權眾籌年度規模在50億-55億元之間,其中,京東東家(京東私募股權眾籌)自2015年3月上線以來,為70多個項目提供超過7億元融資,在股權眾籌領域占據著行業龍頭地位。
對此,零壹財經副總裁李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眾籌平臺發展的關鍵不再局限于交易規模、項目數量或支持人數等簡單數據,免流量競爭已經趨近過時,未來的發展將是“場景化”的趨勢。
何謂場景?場景這個詞被應用在互聯網領域時,往往被賦予更加多元的概念,體現為人與游戲、社交、購物等互聯網行為息息相關的各種行為。使用社交APP進行語音交流是一個場景,在咖啡廳是一個場景,每一個人都是場景,每個動作也都發生在場景化背景中,在移動互聯網的推波助瀾下,人們的消費場景將日益豐富。天生具備民主基因的眾籌如果用場景的思維去發展眾籌,相信能孵化出更多更好的潮流新場景。因此,有人這樣說“很有可能,未來的眾籌將沒有品類之分,而只有場景之分”。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眾籌消費雖然撬動著國內萬億元消費市場,但潛在的風險必須警惕。比如,眾籌買房就存在法律風險。實際上,目前我國法律并沒有對眾籌給出一個明確的概念,眾籌買房更是缺乏法律保障。一旦發生虧損,或因其他原因平臺老板跑路,必將對投資者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姚余棟提醒,眾籌也屬于互聯網金融的一部分,有三個底線不能突破:第一,眾籌平臺不能搞資金池,這點與P2P的要求類似;第二,眾籌平臺不能搞擔保,不能承諾任何項目在眾籌平臺上就能成功。因為眾籌平臺沒有資本金,項目的風險很大,眾籌平臺只是一個信息中介;第三,不能搞非法集資,不能承諾固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