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指導廈門市會展業發展的指導性意見的《廈門市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推動會展業改革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于近日出臺。
《意見》包括了總體要求、發展目標、發展路徑、發展重點、突出發展特色、優化發展環境、優化發展機制等七大部分,共計30條具體措施。《意見》明確要以“大會展、大旅游、大商貿、大物流”為發展方向,通過建立高效的統籌體制機制和有效的產業融合戰略,依托福建省和廈門市產業基礎及口岸優勢,抓住廈門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戰略支點城市和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建設的機遇,努力推動會展業成為現代服務業的優勢產業和旅游、商貿、物流、消費及產業升級的重要帶動力量,將廈門打造成為“中國會展典范城市”和“國際會展名城”。
2015年4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作為指導我國展覽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首次全面系統地提出了展覽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和主要任務,為推動我國從展覽業大國向展覽業強國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主要領導做了“研究貫徹意見”的重要指示。根據《美麗廈門戰略規劃》,市會展局結合廈門會展產業升級行動計劃的有關工作部署和安排,大力深化會展業體制機制改革,組織專案組調研起草,其間五易其稿,歷時九個月,最終形成《廈門市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推動會展業改革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經廈門市政府第10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目標:2018年展覽總面積達270萬平方米
《意見》指出,到2018年,全市實現展館多元化、市場規范化、服務國際化、人才專業化,會展業以較快速度發展,培育并舉辦一批在行業內居于領先地位和較高知名度的會展項目,年展覽總面積達270萬平方米,年外來參加會議人數達214萬人,會展業總體效益達470億元,“大會展、大旅游、大商貿、大物流”融合發展初見成效。
到2020年,廈門市形成統籌協調高效、資源配置合理、市場競爭有序的會展業發展態勢,培育并舉辦一大批全球領先、國內外知名的會展項目,年展覽面積達310萬平方米,年外來參加會議人數達270萬人,會展業總體效益達600億元,旅游會展產業鏈達1700億元,形成“大會展、大旅游、大商貿、大物流”的融合發展格局。
路徑:產業化導向 專業化發展
《意見》指出,要堅持國際化提升,提高自主品牌展會國際化營運水平,招攬國際知名會展項目和機構落戶廈門,建立面向全球的會展營銷網絡;堅持產業化導向,緊扣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策劃培育專業展會,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堅持專業化發展,提升展會專業化運營水平,扶持培育大型專業會展集團和一批專業會展服務主體;堅持市場化運營,培育多元化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堅持品牌化戰略,推行城市整合營銷理念,大力培育自主品牌展會,主動承接國際知名品牌展會轉移;堅持信息化保障,完善會展業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和會展業官網功能,提高服務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重點:培育龍頭企業 推動產業融合
要以打造品牌項目為重點,以投洽會、石材展、佛事展、文博會等品牌展會為引領和標桿,形成一批生根型的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品牌展會。培育龍頭企業,扶持培育重點會展企業向品牌化、集團化、國際化發展,培育和引進會展產業鏈重點環節龍頭企業,積極引入一批境內外知名會展企業,重點爭取德國、英國、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知名會展機構在廈門市落戶,或者與廈門市合辦會展項目。積極引入國際知名機構參與廈門市會展場館經營管理和展會組織。提升會展環境,推動會展硬件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升級,培育大會展產業集聚區。推動產業融合,助力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助力傳統產業和都市農業整合提升,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培育。突出國際特色和對臺特色,緊密結合“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用好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廈門國際海洋周、中國(廈門)國際休閑旅游博覽會等重要國際性展會平臺,加強與相關國家(地區)的交流合作,爭取引進相關主題會展項目和走出去舉辦專業展會活動,把廈門打造成為“一帶一路”交匯和融合平臺。同時,發揮廈門對臺區位優勢和人員往來便利優勢,深挖海峽主題會展題材,聯合臺灣行業協會、知名企業等,以申辦、引進、合作等方式,對接兩岸會展資源,合作創辦專業會展項目,促進兩岸經貿往來和社會交流,助力兩岸產業融合和社會發展。
通過建立會展業誠信體系、標準體系以及統計監測體系等來優化會展發展環境,推動廈門市會展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