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 朱鳳娟
?
搭建金橋三十年——中外文化交流篇
●本刊特約記者 朱鳳娟

2011年11月9日,“2011中國文化聚焦·浙江文化節”暨“物華天工—中國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幕式在埃塞俄比亞國家劇院舉行。正在埃塞俄比亞訪問的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為非遺展開幕剪彩,并和埃塞俄比亞觀眾親切交流。On November 9, 2011, Liu Yunshan (3rd from right), a top-ranking government official, attends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2011 China Cultural Focus-Zhejiang Cultural Festival and the Exhibi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Zhejiang at the national theater in Addis Ababa, Ethiopia.
習近平總書記在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時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這讓我們不由回想起十年前,在《文化交流》雜志創辦20周年之際,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曾發來一份熱情洋溢的賀信,充分肯定了《文化交流》雜志20年來取得的成就,并對進一步做好對外宣傳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他強調,我們要充分發揮浙江深厚的人文優勢和廣泛的人緣優勢,加強浙江與港澳地區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讓世界更多地了解浙江,讓浙江更好地走向世界。
習總書記深切的期望和關懷,我們始終記在心頭。如今,《文化交流》又走過了銳意創新的10年,她充分發揮對外交流的窗口作用,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把刊物越辦越好,積極為浙江對外開放、走向世界作出自己的貢獻。
當下世界,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因交流而傳承發展,世界因交融而和諧共進。《文化交流》雜志擔當著對外文化交流的光榮而重要的使命。
文化“走出去”是我國向世界各國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戰略。浙江大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積極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不斷加強浙江文化“走出去”的平臺建設,逐步形成了文化“走出去”及浙江對外交流與合作的可喜局面。

寧波原創舞劇《十里紅妝·女兒夢》在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成功展演4場,場場爆滿。圖為表演中,外國“新郎”與中國“新娘”拜堂成親。From March 6 through 9, 2014, Chinese artists from Ningbo staged four performances of Red Dowry, a dance that dramatizes wedding customs in Ningbo, a port city in Eastern Zhejiang, at Lincoln Center in New York.
《文化交流》創刊30年來通過“文化走世界”“外國友人看浙江”“交流佳話”“環球采風”“友好往來”“經典品賞”“他山之石”“國際文壇”“海峽虹橋”“港澳在線”等欄目,以專版、專題宣傳等不同形式展現了浙江擴大對外開放與合作的錦繡畫卷。
過去的30年間,尤其是最近10年,針對重點國家和地區,浙江持續開展以政府為主導的重大文化交流活動。本刊積極配合,在一定時期形成了傳播文化、宣傳浙江的聲勢和熱潮,讓活動舉辦地和世界各地人民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
1999的春天,《友誼·合作·發展—邁向21世紀》報道了浙江省友好城市市民大聯歡盛況空前。
2001年西湖友誼獎得主、烏克蘭藝術家奧莉加傳授芭蕾舞的動人事跡在杭城傳開后,本刊迅即刊出《她在杭州教芭蕾》一文予以介紹。緊接著《洋農民夢圓意大利》《法國市長瑞安尋根》《加蓬外長故鄉情》等文稿相繼刊發。
《讓世界感動的期待》《“東方之冠”大放異彩》《博園里品味“詩畫浙江”》《“浙江風”醉靡世博園》《世博會: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宴》聚焦2010年在上海舉行的世博會。
近年來,浙江先后在法國、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埃塞俄比亞、津巴布韋、墨西哥、芬蘭、泰國等國家的城市成功舉辦了“感受浙江—浙江文化周”、“浙江文化節”等大型對外文化活動。本刊《浙江文化節風靡美國》《杭州“融”文化走進法國盧浮宮》等文章就是浙江文化走出去的生動記錄。
《“美麗浙江文化節”香飄泰國》讓當地民眾感受到了浙江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法國尼斯一抹中國紅》一文中我們看到,“浙江工藝美術展”于“浙江文化周”期間,在法蘭西掀起了中國風。《“小百花”獅城演繹“蝴蝶愛人”》一文生動記錄了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在新加坡表演的場景,藝術中心1800個座位幾乎滿座,連新加坡衛生部部長來觀看演出都是自己掏腰包,可見盛況空前。而《浙江婺劇團巴西行》一文,作者身為隨團記者,有機會親身感受到巴西人對婺劇藝術的熱愛和癡迷、巴西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和熱情,因而此文能讓讀者身臨其境,深受感染。
浙江充分發揮地方文化藝術資源優勢,借助名人、名團和精品?。ü潱┠考拔幕鐖F的知名度,推介地域特色的文化項目走向世界,與國際社會進行文化對話。規模和檔次越來越高,從“走出去”逐漸升級為“走進去”。
《非洲掀起浙江風》帶我們走進了一次浙江文化的非洲之旅。
這是2011年我國對非洲文化交流的一項重點活動,也是浙江文化節首次走進非洲。由文化部、中國駐埃塞俄比亞大使館、中國駐津巴布韋大使館、浙江省文化廳聯合主辦,浙江歌舞劇院、浙江曲藝雜技團、浙江文化館承辦的“2011中國文化聚焦·浙江文化節”,先后在世界文明古國埃塞俄比亞和津巴布韋舉行。
正在埃塞俄比亞訪問的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為非遺展開幕式剪彩,并和埃塞俄比亞觀眾現場親切交流??赐暾憬瓗サ难莩觯H肀葋唶鴦詹坎块L格達秋·門格斯特連連驚嘆:“太精彩了,簡直不可思議?!卑H肀葋唶覄≡嚎偨浝淼纤顾羌拥卣f:“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演出,也是我第一次領略到了如此美麗的中國和中國文化。很榮幸,這樣精彩的演出能在我們的劇院舉行?!?/p>
浙江文化在不斷創新“走出去”步伐的過程中,也正在被更多世界人民接受與熱愛。
《寧波原創舞劇〈十里紅妝〉“紅”到紐約 舞進主流社會》就為我們記錄了這樣一個重要變化。寧波市演藝集團原創民俗風情舞劇《十里紅妝·女兒夢》,登上世界頂級藝術舞臺,在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成功連續展演4場,票價不菲,卻一票難求。2500多個座位的劇場座無虛席,上座率達百分之一百,且逾七成為美國觀眾。
該劇展演的中國清末民初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和有著悠久歷史的江南婚嫁習俗,給美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起巨大反響。此次訪演獲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真正融入彼國的主流社會作了成功的實踐,提供了可貴的經驗。
另一方面,浙江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發展趨勢良好。培育了一批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主體,實施了一批對外文化交流活動項目,打造了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文化出口精品。《浙江文化產品走俏世界》一文作者以“2014戛納春季電視節”的親身經歷,見證浙江文化產品走俏世界的喜人景象。
《文化交流》對浙江一批經濟實力強、經營模式新,跨行業、大型國有或國有控股的外向型骨干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對整合全省文化資源,統籌規劃對外交流的重點項目和有特色、有影響、有效應的品牌文化活動;對中外互辦的國家年、文化年、文化周、文化日等活動;對戲劇、音樂、舞蹈、造型藝術、民間藝術、學術研究、版權貿易等領域的精品項目,都作了各種形式的介紹與推介。

著名作家麥家(左二)在西班牙馬德里孔子學院的中國當代文學研討會上。A forum about Chinese literature is held at a Confucius Institute in Madrid, Spain. Mai Jia (2nd from left), a writer from Zhejiang, is one of the attendees at the forum.

國外藝術團體在杭演出。中圖為美國費城交響樂團在杭州演出盛況;左右圖為荷蘭國家芭蕾舞團藝傾杭城。Foreign artists now visit Hangzhou frequently. In the center is Philadelphia Orchestra performing in Hangzhou, flanked by two scenes from the performances of Dutch National Ballet in Hangzhou.
在過去30年中,浙江與港澳臺的文化交流迅速發展。
充分發揮浙江省文化資源優勢以及浙江與臺灣特殊的區域優勢,堅持以中華文化凝聚人心,努力擴大浙臺文化交流與合作。有步驟地實施浙江傳統戲劇、文化精品、美術繪畫、民間藝術等領域的特色優秀項目入島交流,對臺灣社會產生持續影響,建立起密切的兩岸交流關系。
在《剩山圖》離聚錄中我們看到,分藏兩岸的《富春山居圖》首次合璧,既蘊含著兩岸同胞共同的情愫,也在新的時代里被解讀出新的意韻。在《看寶島新編昆劇<梁祝>》中,作者以編劇朋友的身份近距離接觸劇組,講述了該劇從上海國際藝術節和第七屆亞洲藝術節巡回演出來到杭州,來到《梁祝》故事發源地的溯源意義,連接起兩岸合作交流的紐帶。
2012年,根據浙江作家流瀲紫作品改編的《甄嬛傳》大熱中國熒屏。隨后,《甄嬛傳》登陸臺灣后掀起的收視狂潮堪比當年的《還珠格格》。本刊《走向世界的(甄嬛傳〉》一文,及時作了報道。
《文化交流》還對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港澳工作,通過政府主導方式策劃赴港澳臺舉辦重大文化活動,通過市場運作方式進行商業演出,通過民間交流方式不斷擴大浙江對港澳臺交流的覆蓋面,通過雙向交流方式引進港澳臺優秀藝術項目,通過合作交流方式穩步建立互動互利的緊密型文化關系的文化現象、活動,進行推介與宣傳。

各國友人在西湖博覽會國際狂歡節。Foreign artists perform in a street carnival during West Lake Expo in Hangzhou.
浙江省引進的文化藝術演出和展覽項目達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世界知名的大型藝術團組進入浙江巡演明顯增多,高雅文化藝術演出仍占主導地位。商演中,港臺藝人的演出占有相對穩定的市場基礎。演出經紀機構拓展市場運作,為浙江城鄉的文化市場注入了活力。
世界著名指揮家祖賓·梅塔攜手西班牙瓦倫西亞皇后歌劇院交響樂團,于2014年1月8日在杭州大劇院演出,整個杭城的古典音樂愛好者傾城出動?!段幕涣鳌酚浾哂H身感受并記錄了這次盛會,全方位展示了世界高雅藝術對杭城人民的強大吸引力。
《俄羅斯當代油畫驚艷杭城》《莫奈和“莫奈特展”》《中東歐當代藝術作品展閃亮甬城》《荷蘭國家芭蕾舞團藝傾杭城》等專文都是引進世界各國優秀文化成果的記錄?!爸袞|歐當代藝術作品展”作為“中國寧波—中東歐國家經貿文化周”的“首秀”閃亮甬城。展覽匯集了活躍在當今國際藝壇的12位著名藝術家的精品,展示了世界各種藝術形式的交融,對我國當代藝術發展將起到積極的借鑒與推動作用。
浙江圖書等實物出版物進出口初具規模。浙江動漫、影視等文化產品出口進展明顯。文化服務出口起步平穩。在文藝商業性展演方面,浙江建立了對商業性展演文化產品的出口指導和資助機制。世界各國優秀的文化產品有序地引入浙江,對此本刊十分關注并予以評介。
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相結合、傳播中華文化與借鑒世界各國有益文化相結合,堅持古今中外文化去蕪存菁、兼收并蓄,已成為當代中國文化的發展格局。在傳播優秀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國外優秀文化,本刊宣傳、推介了一批世界經典作品以及名家大師,推動多元文化的對話交流,相互借鑒。
2014年,魯迅與雨果這兩位世界文學大師跨時空的對話在紹興舉行。本刊《魯迅與雨果:跨越時空的對話》記錄了由魯迅長孫周令飛對話雨果曾玄外孫利奧波德·雨果以及中法兩國專家展開的專題對話。此次,“大師對話”的一系列活動,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厚重的一頁。
《葉君健與〈安徒生童話〉》《泰戈爾與中國文化名人的情誼》等文章,從不同角度對世界名人和經典作品進行解讀,推動中外文學的交流和借鑒。與此同時,民間的文化交流與跨國跨時空對話越來越頻繁緊密,本刊多有報道。
《門羅與中國》講述了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在中國的故事。在1981年6月至7月,門羅隨加拿大作家代表團一行7人來華訪問。他們和時任中國作協副主席的丁玲見面,參觀北京、西安、廣州等地,并和當地作家對話交流。回國后,門羅等七人合寫了一本名為《七人幫中國游記》的書,一時洛陽紙貴,轟動加美地區。
在《中德老人的文化情緣》中,十二位德國老人來到杭州,成了這里的貴客。他們都是德國呂納堡市老年文化代表團的成員。當平均年齡70歲的杭州江南絲竹樂隊樂手演奏起呂納堡市市歌《石楠花開》時,德國朋友們以熱烈的掌聲和持久的歡呼表達興奮的心情:“阿固特(德語:非常好)!”
2011年,本刊還接待了來自“印度世界合作與文化關系聯合會”代表團的7位印度友人。印方代表團團長說:“這次我們專程來到文化交流期刊社,是因為看到了貴刊今年第5期刊發的《中印交流史上的一縷風雅》一文,介紹了泰戈爾應孫中山之邀訪華的一段佳話。貴刊發表的文章可讀性強,圖文并茂,表達了對這位在印度國內享有極高聲譽的老詩人的崇敬之情。所以我們非常樂意與貴刊優秀的采編人員進行交流?!?/p>
《文化交流》創辦30年以來,得到了許多國際友人的歡迎與好評。已故著名作家韓素音早在1994年3月14日給本刊創辦人王家揚先生的信中寫道:“《文化交流》雜志精美極了,照片極佳,整個雜志都非常好……精美之極足以令許多西方著名攝影師羨慕!”
瑞士使館臨時代辦白柯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狄安科夫、加拿大使館文化參贊蓋茨洛等紛紛發來郵件,表達對刊物的喜愛,認為《文化交流》是世界了解中國和浙江的美妙錦囊,也是中國、浙江走向世界的文化窗口,精美圖片和優雅文字都給他們留下了高品位的美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