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禮明,薛其林
(長沙大學經濟與管理系,湖南 長沙 410022)
?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探討
熊禮明,薛其林
(長沙大學經濟與管理系,湖南 長沙 410022)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日益為教育界所認知。旅游管理專業作為一門應用型專業,更需要加強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在對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必要性分析的基礎上,以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原則為指導,提出了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人才的培養模式,即:一個保障、兩個中心、三個能力、四個平臺。
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
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是以專業能力素質培養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重點,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取課堂傳授知識教學與學生參加實際工作獲取實際經驗有機結合,培養“實基礎、強能力、高素質、廣適應”人才的機制。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是適應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而產生的,日益引起教育界及產業界的廣泛關注和普遍重視[1]。它突破了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在高等教育中開辟了一條新的人才培養路徑。旅游管理專業作為一門應用型專業,更需要加強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因此本文從產學研合作的視角探討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是應用型專業的研究熱點。筆者在CNKI數據庫(1989-2015)以篇名“產學研”和“旅游”作限制性檢索,共檢索86篇文獻。就檢索到的文獻來看,我國對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國內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如,王枬(2004)對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產學研實踐研究[2];蔣長春(2011)對莆田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研究[3];張春琳(2011)以湖北經濟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為例,探討旅游業校地合作產學研聯盟模式的構建[4]。潘冬南(2012)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的旅游管理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進行了研究[5]。二是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楊平(2010)提出了由“學校、企業、政府”構建的訂單、校企合作、政府引導及工學結合四大模式[6];王穎(2014)提出了構建“專業+實體+平臺”的產學研合作模式[7]。此外,黃建偉(2009)[8]、馮冬明(2010)[9]、鄧小艷(2011)[10]、韓冰(2014)[11]、鄧峰(2014)[12]等對產學研一體化模式也進行了相關研究。三是國內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湯利華(2006)以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為例,對構建旅游院校“產學研一體化”辦學模式的幾個問題進行了探析[13];張國英(2007)對構建產學研結合的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一些措施[14];王健(2012)對產學研三位一體運行機制進行了深度思考[15];徐佳等(2015)指出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產學研培養模式存在“產學”結合不夠緊密、“產研”脫節嚴重、“研學” 結合缺失等問題[16]。
從發表的時間來看,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5年,其中2015年發表8篇,2014年發表13篇,2013年發表9篇,2012年發表8篇,2011年發表7篇,近5年的成果占檢索到的文獻總量的52.3%,這也說明隨著旅游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對旅游專業人才的需求,學術界對旅游產學研研究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從檢索到的數量來看,共86個文獻,數量相對較少,而且檢索到的最早的文獻是周江琳于1999年在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發表的論文——《淺議旅游院校產學研相合作》。由此可見,我國對旅游產學研人才培養的研究基礎較為薄弱,學術界還應加強對產學研人才培養的研究力度。
(一)從專業性質來看,旅游管理專業屬于應用型專業
目前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既要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系統掌握旅游管理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又要了解和熟悉旅游行業經營管理方法及運作方式,具有較高外語水平和職業素養,能夠在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區、旅游地產等單位和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組織、開發、策劃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而從就業的實際情況來看,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就業單位多數在酒店、景區、旅行社等旅游企業。因此,在旅游人才培養過程中,既要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就必須要和旅游企業合作,走產學研合作的道路。
(二)從國家政策來看,我國對產學研人才培養非常重視
2006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中指出:大力推進產學研相結合,鼓勵和支持企業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聯合建立研究開發機構、產業技術聯盟等技術創新組織[17]。2010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指出:“充分發揮高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勵高校在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國防科技創新和區域創新中做出貢獻[18]。”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日益為教育界所認知,國家教育部在對高等教育本科教學人才培養水平評估標準中,把“產學研”結合列為重要的評估指標。由此可見,國家對產學研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很高。
(三)從企業角度來看,企業是產學研合作的受益者
企業是產學研合作的主體之一,通過產學研合作,旅游企業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資源,獲得企業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旅游人才,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時,企業也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平臺,為企業競爭力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旅游企業和高校之間的合作,有利于旅游企業從高等學校的教育資源和科研資源中受益,能獲取前沿的專業理論及先進的經營管理方法,從而提升旅游企業的行業競爭力。此外,旅游企業和高校的結合,不僅能向高校教師和學生提供實踐平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也能進一步提升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且,還能進一步完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解決旅游人才培養與需求錯位的供需矛盾。
(一)一個中心原則
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基于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性和應用性強的特點,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堅持一個中心的原則,即以應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培養為中心。因此,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就務必要以行業為依托,高舉校企合作的旗幟,以實踐教學為突破口,以人才培養為核心,以專業建設為重點,以科研發展為動力,以團隊建設為關鍵,把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發展、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形成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
(二)主體參與原則
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需要主體之間的相互支持。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的主體有高校、企業和政府。高校的辦學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指導,企業的經營也需要政府的指導和監管。高校和企業的合作是互惠互利的,高校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企業獲得了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很多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成立了旅游管理專業建設委員會,聘請旅游企業、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兄弟院校的相關人士作為專業建設的咨詢專家,為旅游管理專業建設提供咨詢;同時,在專業開辦過程中,認真聽取旅游行業行政部門領導、行業專家對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改革的意見和建議,為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提供智力支持。
(三)適應性原則
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需要遵循適應性原則。適應性原則體現在:一是產學研人才培養方案,要遵循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規律,順應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并順應旅游企業生產規律。二是在選擇產學研合作單位的時候即考慮日常的教學實踐,也要考慮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日常的教學實踐可以和附近一些旅游企業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以方便日常的實踐教學;而畢業實習就要考慮學生的就業,把實習和就業緊密結合起來,因此就不僅僅考慮本地的一些旅游企業。三是產學研合作方式的適應性,比如有的課程可以請企業管理人員來學校講授,也可以把某些課搬到企業去講授。可以接受旅游企業訂單式的人才培養,也可以委派高校教師為旅游企業員工培訓以及旅游企業一些項目的承擔等。
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歸納為:一個保障,兩個中心,三個能力,四個平臺。
(一)需要一個保障
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實施,需要政府的支持。首先,政府應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和制度。政府部門要發揮指導、監督、協調等方面的職能,出臺相關的政策和制度,加大對企業的政策性支持力度,加強對產學研合作的引導性支持力度,將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戰略予以明確,推進高校產學研一體化辦學的的合作進程。其次,政府要健全產學研合作的教育激勵機制。政府應對參與產學研合作的企業和高校要進行激勵,下達產學研人才培養作為鼓勵性指令任務,對參與產學研合作教育的企業、學校、教師等在財政、獎勵、稅收等方面有政策傾斜,健全產學研人才培養的激勵機制。三是政府應構建產學研人才培養質量的監督評估機制。政府應協調好教育主管部門、企業及社會有關方面的力量,定期檢查產學研人才培養效果,以確保產學研人才培養的質量。
(二)打造兩個中心
一個是以學校教育為主體的教學和實踐中心。學校教育是在教學方面,專業教研室制定教師備課制度、教師課堂教學制度、教師聽課制度等教學管理文件,有效規范教學運行的各個環節。在形式上采用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座談討論、教學觀摩、經驗交流等方式進行,不斷豐富教研活動的內容。通過開展教研活動,逐步提高全系教師整體教學水平。同時制定師資隊伍建設規劃,采取系列舉措,點面結合地開展培養培訓工作,提升教育教學理念,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和水平。在實踐教學方面,加強校內實習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增加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部分的學分,將課外活動與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計劃,規定相應學分。在學時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課時比例。其次,強化行業認知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實踐性教學環節。
另一個是以企業為中心的實踐實習中心。根據專業的教學實際,需要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經過學校精挑細選的旅游企業是產學研合作的的主體之一,是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能很好運用到社會實踐的一個平臺。通過為學校的教學實踐提供崗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為了更好地和學校教學銜接,企業應做好實踐實習的相關工作。實習期間,旅游企業應安排專職員工對實習生進行管理。在上崗前要對員工進行崗前培訓,主要包括企業文化培訓、崗位技能培訓、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培訓等內容,通過崗前培訓能讓學生較好地適應實習工作和實習環境。在上崗后,企業應安排正式員工對實習生進行“傳幫帶”,幫助實習生從“校園人”往“職業人”轉變。另外,企業應定期與學生溝通,積極了解學生的日常動態;企業還應積極參與產學研合作教育實施效果的評估,聽取學校和實習生的反饋意見,進一步提高產學研合作的質量。
(三)提高三個能力
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三個能力,即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以旅游企業管理實務操作能力的培養為重點,著力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對客服務基本技能、崗位操作技能以及旅游產品設計和開發等方面的業務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以旅游企業管理為中心,著力培養旅游企業管理、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旅游項目策劃、旅游開發與社區和諧發展等方面的價值理念與思維導向。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以旅游服務創新能力的培養為突破口,著力培養學生對旅游服務需求、新興市場機會、綠色資源管理、新興經營模式的發現與創造能力。為了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這三種能力,應以“拓寬基礎,加強實踐,培養素質,提高能力”為教學理念,以培養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指向,以課堂教學實踐化、實踐教學課程化為實施途徑,嘗試探索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鼓勵學生組成研究型團隊,自行查找和學習旅游管理行業知識,發現行業實踐問題;鼓勵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內容的選擇與設計,參與到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來;采取各種方式,“促進”學生在主動學習過程中發現自我,自我實現其潛能。
(四)構建四個平臺
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構建動態化的教學質量監控平臺、高效性的教學團隊管理與運行平臺、立體化的課程體系構建平臺及開放性的實踐教學平臺。動態化的教學質量監控平臺需要完善教學規章制度逐漸完備,構建“監控、反饋、提高、再監控”暢通的教學質量提升的循環回路,構成較為完善的評估制度,要從各類規章制度制定、教學執行情況、學生評教與同行評教等方面都作嚴格規定,對教學質量進行常態監控,切實保證教育教學質量。高效性的教學團隊管理和運行平臺需要構建一支學緣結構合理,能夠滿足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管理以及教學改革的需求的隊伍。旅游管理專業教師要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切實開展工作,從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育人功效,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養環境。同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切實做到實踐中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育人理念。立體化的課程體系構建應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制定課程建設規劃,重視教材的建設和選用工作,積極推進精品課程建設。積極推進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注重采用啟發式、互動式、情景式等新型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放性的實踐教學平臺的構建,應依托校內實踐中心,結合校外穩定的實習基地,構建“實訓+實習+就業”實踐教學模式。堅持“資源社會化”辦學理念,根據專業特點和發展需求,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探索“認知實習”、“畢業實習”、“就業拓展實習”等多種實踐教學方式。
[1]張春麗.產學研合作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2).
[2]王枬,周江林.以產學研結合搭建旅游人才培養的平臺[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2).
[3]蔣長春.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以莆田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個案研究[J].科技和產業,2011,(3).
[4]張春琳,王遠坤.旅游業校地合作產學研聯盟模式研究——以湖北經濟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11).
[5]潘冬南.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J].大學教育,2012,(11).
[6]楊平.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一體化辦學模式[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5).
[7]王穎.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合作模式創新研究[J].大學教育,2014,(15).
[8]黃建偉.旅游高等院校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中外比較研究——以康奈爾大學酒店學院與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為例[J].旅游學刊,2009,(2).
[9]馮冬明.旅游高等教育產學研合作模式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7).
[10]鄧小艷,王遠坤.旅游高等院校基于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本科人才培養路徑探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2).
[11]韓冰.產學研一體化模式下應用型旅游人才的培養[J].旅游縱覽,2014,(9).
[12]鄧峰.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合作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J].湘南學院學報,2014,(1).
[13]湯利華,趙鵬.構建旅游院校“產學研一體化”辦學模式的幾個問題探析——以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為例[J].旅游學刊,2006,(1).
[14]張國英.構建產學研結合的旅游人才培養模式[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7,(2).
[15]王健.旅游產學研三位一體運行機制的深度思考[J].旅游科學,2012,(1).
[16]徐佳,孫鳳芝,周雨.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產學研立體化教學應用研究[J].旅游縱覽,2015,(8).
[17]常永翔,喬美華,郭艷萍.高職旅游類專業產學研合作創新實踐研究[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2).
[18]呂立志,關雯文,關娜.產學研合作與高校創新力提升的現實考察與思考[J].科技與經濟,2015,(1).
(作者本人校對)
Study on the Building of Industry-study-research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in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XIONG Liming, XUE Qili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angsha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22,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cooperation mode of industry -study -research talents cultivation was valued by education for it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and status in higher education.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as an applied specialty should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industry -study -research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necessity analysis and the principle on the building of industry-study-research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in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industry-study-research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in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from the view of“a security, two centers, three abilities, four platforms”.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industry-study-research;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2016-08-19
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課題“本科院校應用型專業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長沙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基于校企協同的旅游本科大學生創新學習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研究”,編號:XJK015CGD058;湖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支持計劃資助項目“湖湘文化與區域旅游產業開發”省級科技創新團隊(湘教通[2014]207號)。
熊禮明(1980— ),男,湖南永州人,長沙大學經濟與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 旅游企業管理。薛其林(1967— ),男,湖南益陽人,長沙大學經濟與管理系二級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區域文化。
G642.0
A
1008-4681(2016)06-01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