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梅 孫玉鵬

摘要:通過揚干瘤潰瘍病原菌生態學測定,該潰瘍病原菌與楊灰斑病病原茵是同一種真菌,楊棒盤孢菌(Coryneum populinum Bresad.)。用帶病菌的樹苗造林后林間癥狀觀察,證明楊干瘤潰瘍是楊灰斑病苗頂稍部的病灶造林成活后在林間發病的癥狀表現。
關鍵詞:楊干瘤潰瘍;楊棒盤孢菌
遼寧省朝陽地區近年來楊樹林出現了一種在樹干上生出瘤狀物,瘤體流出樹液的病害(本文簡稱為楊干瘤潰瘍)。病瘤多集中在樹干距離地面1.5m高度上下。發病癥狀一般是2年生樹初見小隆起,3年生樹隆起為瘤狀,樹皮微裂,內皮外翻,4年生樹皮嚴重開裂,樹液外溢。隨著樹齡增加,樹瘤增大,樹液也增多,樹液顏色有變化,由無色逐漸變為褐色,后期呈現深褐色。由于潰瘍液下滲,瘤體隨之向下蔓延。6-7年后樹液外溢逐漸減少,樹勢明顯衰弱,枝條逐漸干枯,病瘤木質外露,改變了圓形樹干形狀,凸凹龜裂,直致全株枯死。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2011年5月,在遼寧省朝陽縣廿家子林場楊樹速生豐產林內5年生北京楊品種樹干上取瘤狀病灶,取樣部位在病瘤與健康部位的交界處。
用解剖刀將樹皮和木質淺層割下帶回室內,在70%酒精中浸泡Imin,再放入1/4漂白粉溶液中浸泡3min,取出用蒸餾水洗3遍,放人4℃的冰箱中備用。
1.2 試驗方法
1.2.1 病原菌檢測。將試驗樣本切碎,再用沙布過濾,使病原菌進入無菌水中,形成菌液,將菌液放在PDA(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平板培養基上,27℃恒溫箱中懸滴培養。
1.2.2 過敏反應測定。用旱煙苗過敏反應測定。將旱煙苗的莖部表皮和葉肉劃破,同時將PDA平板培養基上的楊干瘤潰瘍病原菌菌株移接到煙苗劃痕部位。
1.2.3 水培養接種致病測定。將有過敏反應的菌株用器械接入水培養的楊樹棒上。
1.2.4 病苗造林觀察林間癥狀試驗。用楊灰斑病疫苗(黑脖子苗)造林連年觀察是否有楊干瘤潰瘍出現。
2 結果分析
2.1 病原菌檢測
PDA平板培養基在27℃恒溫下懸滴培養6h出現分生孢子萌發。初生分生孢子乳白透明,24h分生孢子呈綠灰色,48h呈綠褐色,150h出現黑褐色霉層,即分生孢子堆。
經鏡下觀察,該菌分生孢子盤寬約40-160μm。分生孢子梗褐色,有1-2個橫隔。分生孢子大小約為(25-40)μm×(6-ll)μm.壁稍厚,呈褐色,具2-3個橫隔,梭形,一端呈鈍角形彎曲,上數第3個細胞稍大。 參考邵力平等《真菌分類學》和鞠國柱《中國森林病害》,楊樹灰斑病,楊干瘤潰瘍由東北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andshurica)引起。其無性孢子時代屬于半知菌類的楊棒盤孢菌(coryneum populinum Bresad.)——楊灰斑病病原菌。
2.2 過敏反應測定
在27℃恒溫下,經過接種的煙苗3d后觀察接觸點均為陽性反應。
2.3 室內水培養接種致病測定
將楊嫩枝削成牙簽粗細相等,然后截成0.5cm長的小段,在過敏反應的培養基上培養3d后,插入水培養楊樹棒的鉆孔內。用消毒沙布覆蓋30d后多數接種點處的木質變成淺褐色,但未見木質部增生成瘤。由于做水培養試驗不能長期進行,所以樹干瘤潰瘍致病檢驗測定還需到林間進行。
2.4 楊苗栽植致病試驗
2.4.1 攜菌苗造林。根據病原菌檢測結果,決定用楊灰斑病疫苗栽植成林進行致病檢驗。試驗苗木選自遼寧省朝陽縣廿家子林場苗圃,造林地點在林場場部西面距場院墻西lOOm遠。廿家子林場位于小凌河北岸,地勢平坦低洼。場院南門至河水邊緣150m距離。苗圃地在場院東側墻外,面積lOhm2,苗圃濕度大,楊苗灰斑病嚴重。廿家子林場轄區內楊干瘤潰瘍病也比較多發。
2012年4月10日,選用廿家林場苗圃內楊灰斑病苗50株。疫苗等級Ⅳ級,苗木整株暗淡少光,頂梢20-30cm失水嚴重,顏色灰暗,已經形成了“黑脖子”。 造林設計施工和林間管理等都按營造楊樹速生豐產林標準進行。6月10日調查50株苗全部成活。
2.4.2 林間致病調查。將50株試驗樹編碼,每年9月中旬調查50株試驗樹發病癥狀。
2012年9月16-18日調查,試驗樹干約1.5m高處46株表皮下有微隆起,長度在20-30cm間,4株無異常表現。
2013年9月20-22日調查:隨著樹長高,樹干增粗,表皮隆起增大,樹皮見裂紋,露嫩白色內皮。2012年無異常的4株中3株未改變,只有1株樹干高1.5m處出現瘤狀突起,瘤子密集,似珠算盤上的串珠形。已有47株有癥狀。
2014年9月20-21日調查,原47株瘤體樹皮開裂,輕重程度不同,樹液外溢。另3株仍無癥狀表現。
2015年9月18-19日調查,47株病瘤大量流淌樹液,液體顏色呈褐色,病瘤大于樹干0.5倍,長度沒有擴大,樹干上下部位無病瘤出現。另外3株表現健康。
3 結論與討論
(1)通過楊樹瘤狀潰瘍病原菌生態學檢測,該菌與楊灰斑病原菌形態吻合,可視為是同一種真菌,即東北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andshrmca)楊棒盤孢菌(Coryneum populinum Bresad.J.
(2)通過楊灰斑病疫苗造林試驗觀察,林間表現病瘤形狀、潰瘍液顏色基本一致,病情發生發展規律相同。
(3)病瘤在樹干1.5m高度附近,此高度與樹苗頂梢部相近。 上述三點應該說明楊干瘤潰瘍是楊樹灰斑病楊苗黑脖子在林間樹干的發展表現。
(4)50株造林疫病苗有47株呈現瘤狀潰瘍,此試驗證明地勢平坦低洼、水氣較大的造林地栽植病疫苗有90%以上發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