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瑞
摘要:駐馬店市2007年從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引進魯光核桃進行栽培,表現為魯光核桃果個大,結果早,產量高,皮薄,易取整仁,經濟效益高,是當地一個有發展前景的核桃新品種。
關鍵詞:魯光核桃;引種表現;豐產栽培;單位面積產量
駐馬店市林業技術推廣站于2007年從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引進魯光核桃進行栽培。經過8年的栽培試驗,魯光核桃在駐馬店栽培表現為結果早、產量高、豐產穩產、適應性強,栽后第4年667㎡產量102kg;第7年667㎡產量284kg。年收入達11360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1 試驗園基本情況
試驗園設在駐馬店市驛城區蟻蜂鄉林場,當地年平均氣溫14.8℃,無霜期220-240d,年日照時數2226h,年平均降雨量806-1203mm,面積18.5h㎡,土壤為黑壤土,pH值6.5-7.2,土壤有機含量1.36%,交通便利,排灌良好。
2 引種表現
樹勢中庸,樹姿開張,樹冠半圓形,分枝力較強。結果枝屬長果枝型,果枝率為81.8%,側生混合芽率為80.8%,每條果枝平均坐果1.3個。雄先型,中熟品種。堅果長圓型,果基圓,果粒微尖,縱徑、橫徑和側徑平均為3.76cm。堅果重16.7g。殼面光滑,縫合線平,殼厚0.9mm左右,易取整仁,核仁充實飽滿,出仁率為59.1%,仁乳黃色,味香,不澀,品質上等。在駐馬店地區3月下旬發芽,4月初展葉,雄花4月中旬開放,下旬雌花開放。果實在8月上中旬成熟,果實發育期128天左右,11月上中旬落葉,年營養生長期212d左右。
3 豐產栽培技術
3.1 建園
3月上旬定植,選用苗高120cm以上,地徑1.5cm左右,根系較好,苗木健壯、無病蟲害的2年生嫁接苗,株行距3mx4m,封凍前挖長、寬、深各80cm定植穴,穴施腐熟的廄肥50kg,栽后灌水,土壤下沉后要求苗木根頸與地平面平齊,距地面80cm處定干,用Im×Im的黑色地膜覆蓋樹盤。
3.2 土肥水管理
每年秋季擴穴,深度10-30cm(里淺外深),1年中耕除草3-5次,全年施肥3次。第1次為萌芽肥,幼樹和初果期樹每株施腐熟的人畜糞尿30-50kg+尿素0.4kg;盛果期樹施肥量再增加1倍。第2次施花后肥,用肥量和種類與萌芽肥相同。第3次施硬核肥,每株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1.5kg。生長季節進行葉面噴肥,即落花后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300-500倍液+尿素300-500倍液,每15-20d噴1次,6月下旬以后每隔15-20d噴1次300-500倍液的磷酸二氫鉀,直到9月中旬。雨季開溝排水,旱季視土壤墑情及時灌水。
3.3 整形
采用疏散分層形,主干高60cm,中心干上著生5-7個主枝,分3層,層間距80-120cm,層內距20cm,第1層3主枝,按120。水平錯落排開,2、3層主枝插空排列,每個主枝選2-3個側枝,第1個側枝距主干水平距離為40-50cm。
3.4 修剪時期
近幾年的修剪實踐經驗證明,核桃的修剪時期以冬剪(落葉后至萌芽前)最為適宜,冬剪后樹體生長良好,產量優于秋剪和春剪。
3.5 修剪
幼樹在修剪上宜輕不宜重,宜疏不宜截,夏季對有空間的新梢摘心、拉枝等手法來培養結果枝組,冬剪時骨干枝應充分占領空間,使內外、上下空間分布均勻,如在一個結果枝上抽生3個以上的二次枝,要選留1-2個健壯枝,其余疏除。對結果枝上生長的二次枝進行夏季摘心,可促進分枝,利于來年形成花芽;對生長旺盛的長枝輕剪長放,修剪量越輕,總發枝量和坐果數就越多,二次枝的數量就越少。背上直立枝進行夏季摘心,促發分枝,有利于培養結果枝組。
盛果期樹修剪的主要任務是調整生長與結果的關系,充分利用輔養枝和徒長枝,培養成為良好的結果枝組,及時處理好背后枝和下垂枝,防止樹冠內膛空虛和結果部位外移。對結果枝組采用“先放后縮”和“去背下枝”、留多年生枝與背上枝的修剪手法。同時重視夏剪,對新梢或主側枝的背上枝進行摘心或短截,控制枝條旺長,促進分枝和營養積累,維持樹勢和穩定產量。
3.6 病蟲害防治
魯光核桃的主要病蟲害有:炭疽病、核桃黑斑病、葉螨、金龜子、核桃舉肢蛾、云斑天牛。注重冬季徹底清園,剪除病蟲枝集中燒毀或深埋,降低病蟲基數。發芽前可噴3-5°Be石硫合劑,減少病源,利用黑光燈誘殺金龜子成蟲。入冬前深翻樹冠下土壤,消滅趙冬舉肢蛾幼蟲。7月上旬~8月中旬噴等量式波爾多液200倍液、70%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核桃炭疽病、黑斑病。葉螨出現時及時噴20%速滅殺丁乳油3000倍液,每20d噴1次,連噴2-3次,對云斑天牛可用鐵絲鉤殺或用棉簽蘸敵敵畏50倍液灌洞封堵樹孔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