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軍
摘要:闡述了小隴山林區灰灰菜(Chenopodium album Lrnn)的生態習性與分布、藥用及食用等價值,并對開發利用及前景展望進行了初步總結與建議。
關鍵詞:藜科;莧屬;灰灰菜;栽培;前景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生活意識的改變,消費需求也日益向天然、無污染、無公害食品靠攏。野菜是在自然環境中生長,未經人工栽培的無污染蔬菜,其風味獨特,口感新穎,營養價值較高,并具備一定的藥用保健作用,享有天然“綠色食品”、“森林佳品”等美譽。小隴山林區及周邊地區野菜種類較多,烏龍頭、雞娃菜、灰灰菜、香椿、椒芽、苦苣、蒲公英等都是時令菜?;一也耍–henopodium album Linn)為藜科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幼苗和嫩莖葉均可食用,味道鮮美,口感柔嫩,營養豐富。并能夠預防貧血,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對中老年缺鈣者也有一定保健功能。另外,全草含有揮發油、藜堿等特有物質,能夠防止消化道寄生蟲、消除口臭。因此,灰灰菜作為一種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不僅為尋常百姓采食,而且登上了賓館、飯店餐桌。由于灰灰菜的生長特性,決定了其一般多是野生的,無人為因素影響其生長,是營養價值較高的綠色食品。
1 植物學特性及生長習性、資源分布
灰灰菜為藜科(Chenopodiaceae)莧屬(Amaranthus)一年生草本植物,也叫粉仔菜、灰條菜、灰藿或白藜。高60-llOcm;莖直立粗壯,有棱和綠色或紫紅色的條紋,多分枝;枝上升或開展;葉背有泛白的小顆粒狀,葉有長葉柄;葉片菱狀卵形至披針形,長3-6cm,寬2.5-5cm,先端急尖或微鈍,基部寬楔形,邊緣常有不整齊的鋸齒,下面生粉粒,灰綠色?;▋尚裕瑪祩€集成團傘花簇,多數花簇排成腋生或頂生的圓錐狀花序;花被片5,寬卵莆或橢圓形,具縱脊和膜質的邊緣,先端鈍或微凹;雄蕊5;柱頭2。胞果完全包于花被內或頂端稍露,果皮薄,和種子緊貼;種子橫生,雙凸鏡形,直徑1.2-1.5mm,光亮,表面有不明顯溝紋及點洼;胚環形。
灰灰菜分布遍及全球溫帶及熱帶,中國各地均產。小隴山林區普遍分布,生于路旁、荒地及田間,農田里是較難除的雜草。
2 食用及藥用等價值
小隴山林區4-6月,灰灰菜幼苗和嫩莖葉可食用,味道鮮美、口感柔嫩、營養豐富。人們又稱野灰菜、灰條菜等,采取后及時處理,先在太陽下曬蔫,隨后用手搓,搓掉葉片上的白灰,隨后曬干。食用時在開水中略焯,可調配食用油、蒜、醋等涼拌,口感佳,亦可炒食、做菜餅等。天水及周邊地區群眾每年在這個季節采摘加工,市面較少見。灰灰菜性味甘平,清熱、利濕、降壓、止痛、殺蟲、止瀉?;一也四矍o葉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特別是其含豐富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有助于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全草可入藥,能止瀉痢、止癢,可治痢疾腹瀉;配合野菊花煎湯外洗,治皮膚濕毒及周身發癢。
3 繁殖及栽培方法
灰灰菜繁殖力強,生長快速旺盛,主要用種子繁殖,一年可多次播種生產。于秋季采集種子晾干備用。以春播為宜,其他季節可按市場需要進行。整地時施人適量有機肥或腐熟人畜糞作基肥,翻耕耙平,畦寬約120cm左右,平整畦面后撒播或條播,播后用掃帚順畦向輕掃一遍,使種子落人土中,澆水澆透,保持土面濕潤,小隴山林區及天水周邊地區4-5天出苗?;一也松L力強,病蟲害較少,在肥沃濕潤的土中生長快速,施用基肥后可不再追肥,無雨天適時給予灌水即可。一般苗高I0-25cm都可采取幼苗嫩莖葉處理后食用。
4 前景展望
有研究報道,灰灰菜性味甘平,清熱、利濕、降壓、止痛、殺蟲、止瀉。據測定,每1009灰灰菜嫩苗中含蛋白質3.5g、脂肪0.8g、碳水化合物69、粗纖維1.2g、胡蘿卜素6.35mg、維生素B.0.13mg、維生素B2 0.29mg、維生素C 69mg及多種無機鹽,含鈣量高達209mg,含鐵量0.9mg。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講:“灰藿處處原野有之,4月生苗,莖有紫紅線楞。葉尖有刻,面青背白。莖心、嫩葉背皆有白灰。為蔬亦佳。5月漸老,高者數尺。7-8月開細白花,結實簇簇如球,中有細子,蒸暴取仁,可蒸飯及磨粉食”。在野菜開發種植方面,小隴山及周邊地區較為欠缺,野菜的市場價格日益上升且供不應求,因此,在林區附近及山間荒蕪地發展野菜栽培,不僅保護生態環境,更為林區及周邊地區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