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明仁
摘要:對遼陽地區冬茬香菇栽培的技術要點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關鍵詞:冬茬;香菇;栽培
香菇,又名花菇、香蕈、香菰,是我國重要的食用菌栽培種類,投入產出比可達1:2。與夏茬香菇相比,冬茬香菇的菇色更深、肉質更厚且脆嫩,味道鮮美,營養更為豐富,經濟效益也更高。但冬季種植香菇由于溫度低,晝夜溫差大,所以一般情況下菌絲生長慢,出菇少,且菇體生長慢,產值不高,為此,我們經過幾年的試驗摸索,總結出一套冬季種植香菇的栽培技術,現將其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1 場所選擇
宜選在交通方便、水源優質、無污染的地方,遠離工廠、飼養場、垃圾堆等。
2 發菌管理
棚室內撒石灰粉,然后鋪上薄膜,防止濕度過高。棚室內不要有太陽光直射的地方,溫度以23-27℃為宜,當濕度過高時可采取加大通風量,或倒垛等方式降低濕度。當菌絲圈直徑達8cm以上時,可脫去外袋,當菌絲生長再次變慢,或有凸起物產生時,開始通風,刺孔深度大約在1.5cm左右,每個接種眼周圍刺4-5個孔,菌棒偏濕的可多刺1-2個孔,最后一次刺孔在脫袋前7-10天,這次通氣主要是排出菌棒內的廢氣,對于出菇產量的高低有重要的作用。
3 脫袋
品種選用中低溫型939,菌齡為90天左右,菌棒先排場,后脫袋。菌棒脫袋應具備以下條件:菌棒重量比接種時輕300-350g;菌棒凸起物在2/3以上,接種眼或凸起物的地方基本轉色,用手摸上去比較軟;菌棒部分有菇蕾出現。
4 通風管理
早上打開上層所有草席,增加溫度,待溫度升至15-20℃時開始通風。晴天可多噴水、多通風,陰天應把草席全部卷起,陰天少噴水、少通風,但是也要通風,通風時間不能過長。
5 水分管理
注水要結合菌棒、氣溫、光照進行。頭茬菇完成后,及時養菌,菌棒減輕1/3-1/2時進行注水,溫度低于12℃時不能注水。
6 害蟲防治
6.1 物理防治
主要是保持棚室內外環境的整潔,在通風口和門口設置防蟲網,減少害蟲進入和污染的機會。棚室內要設置殺蟲燈,對菇蚊、菇蠅等害蟲進行誘殺。
6.2 化學防治
栽培前,要在培養室內外,菇房、菇場等地進行噴藥殺蟲,一般噴灑40%敵敵畏500-1500倍液。栽培期間,要在流動場所和步道等地噴曬1%高錳酸鉀溶液或5%食鹽溶液進行防治。針對不同時期的防治對象,要適期用藥,交替輪換施用,多種蟲害混發時,可混合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