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焯偉
摘要:農業生態園是以農業資源為基礎,以生態旅游為主題,利用田園景觀、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和農村特有的人文景觀,吸引游客前來觀賞、休閑、習作、購物、度假,滿足旅游者食、住、行、購、娛、游的需求,并參與新型農業及時實踐的一種旅游形式。本文主要分析了農業生態園的產業規劃和營利模式。
關鍵詞:農業生態園;產業規劃;營利模式
1 農業生態園規劃原則
1.1 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農業生產的發展不僅為社會提供優質的產品,也為人們提供知識、愉悅、審美等方面的價值。農業生態園通過有效的規劃,能讓游者在親近自然、感受自然、體驗風情的同時享受休閑和農事操作的愉悅。
1.2 因地制宜
農業生態園主要是以農業為載體,多種行業相互交叉的綜合體。農業生態園的規劃理論也要參考各學科的理論知識。由于區域的不同,氣候土壤和經濟水平方面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在進行農業生態園規劃時應做到因地制宜,區別對待。
1.3 體現科學性、示范性
農業生態園區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支撐點,既能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又能成為高科技成長的源頭,還可以影響農業生態園四周的區域,從而使這些區域的農業經濟也跟著發展。
農作物和果樹的種植及家禽養殖等都需要選擇在良好的條件下,例如:適宜的氣候、優良的品種和相應的技術等,以使農業生態園取得更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還要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持續使用,這樣才能讓農業生態園可持續發展。
1.4 風格統一、形式和諧
農業生態園主要以農業資源為基礎,其景觀具有很濃的鄉土風味,突出鄉村的野趣。農業生態園的景觀元素和形式要滿足整體的景觀風格要求,對于景觀元素的運用要善于選擇,景觀的形式要更好地把握,才能塑造美好的景觀。在植物造景方面,不要求植物配置有大量的規劃式,可以多用叢植、群植等種植形式,讓自然更和諧。
2 園區景觀規劃方法及產業構成分析
2.1 景觀規劃方法
要根據當地農業生態園的條件,把農業生態園規劃設計成一個多姿多彩的親水悠閑場所,選擇具有地方風情和民族風味的元素,創造一個夢幻般的景觀意境。農業生態園以水系和道路為重點主線,貫穿于整個景觀之中。水系經過的各個功能區和景區形成不同的風格并具有特色的水景園林景觀,這樣大大提高了農業生態園的格調和品質。
2.2 產業構成分析
農業生態園的建設和發展要遵循科學性和前瞻性原則,讓其具備農產品生產功能的同時還具有藝術性和觀賞性,從而滿足人們的觀賞要求,實現觀光旅游的功能性。
依據當地的自然情況,把養殖類作為主要產品,并采取高效益低消耗的水養殖模式,這種模式既能節能環保又能節約成本。從“大農業,大食品”的戰略開始,擴大農業生態園園藝作物的生產規模,形成果樹、蔬菜等產業,建立高品質和高效益的農業體系。要不斷加強農業生態園中的農業建設工作,大力拓展綠色環保的農業;要以建設農業生態園為基礎去突破,通過新科技選擇優良的品種進行生產銷售一體化,將農業推向現代化和生態化。農家特色主要以餐飲為主,娛樂設施作為襯托,組織農家樂的活動,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使其更容易親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2.3 營銷計劃和策略
2.3.1 營銷計劃。營銷方案主要以企業作為源頭,以附近的農家小戶作為主體部分。主要所采取的營銷模式是“訂單農業”,不斷加大企業的生產規模,把產品銷售到附近的城市。
2.3.2 營銷策略。擴大農業產品的品牌建設與推廣,創立自主品牌;還可以通過網絡銷售,建立網絡系統,實行批發銷售,并且加強銷售員的營銷能力建設,加大營銷的規模。
3 產業效益分析
3.1 產業盈利的內容
產業盈利的內容主要包括特種養殖(如養鹿、養孔雀等)、有機果蔬(如農家小菜、反季節蔬菜等)、農副產品加工(如紅薯粉絲、茶籽油等)、藥材茶葉(簽約成為藥材基地或茶葉基地,利用基地形成農莊特色)、花卉苗木(既是對農莊的美化綠化,同時可通過苗圃銷售花卉苗木、盆景樹樁)、天然礦泉水(如果有好的礦泉水資源,開發成瓶裝或桶裝水,還可提升農莊知名度)、野菜野果(人工種植野菜野果,包括磨菇生產,可農莊內部消化,也可加工包裝成商品推向市場)。
3.2 社會效益
農業生態園主要以休閑觀光為主題,農業生產、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區集于一體。農業生態園的建設不僅能給社會帶來經濟效益,還能解決社會上多余的勞動力就業問題,這樣可以提升城鎮的形象和帶動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農業生態園的建設既能造福人類,又能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3.3 生態效益
農業生態園具有干凈、美麗、綠色環保等特點,可以營造一個優美宜人的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提高農村人們的生活環境水平與質量,改善農業生態園的綠化,控制周邊的環境污染,讓城鄉有個清新寧靜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