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鵬飛 關世英 田曉堃
摘要:為增強林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力度,分析了中國林科院林業科技成果推廣的主要特征,總結了主要的推廣方式,提出了今后科技推廣的方向和對策。
關鍵詞:中國林科院;科技推廣;特征
中圖分類號:S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020(2016)01-0080-03
科技推廣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重要一步,當前科技推廣與成果轉化面臨良好機遇。新形勢下,科研機構應加強科技推廣工作,進一步擴大成果轉化與推廣力度。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是一所社會公益型國家級林業科研機構,擔負著林業技術研究和林業科技成果開發與轉化的重要角色,是解決我國林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中面臨重大科技問題的中堅力量,全院擁有21個研究所、中心,以及20個共建機構,均勻分布在全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世紀以來,林業科技水平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國林科院作為林業科研的主力軍,分布廣,人員多,成果豐富,推廣任務重。近幾年,中國林科院根據自身特點,通過自主能力建設,形成了一些頗具特色的推廣思路,大力推進科技成果服務于林業生產,創新推廣模式,利用多種手段通過多種方式加快科技成果推廣示范力度。
1增強與地方政府和科研單位的合作
2000年以來,中國林科院先后與21個省(區、市)人民政府簽訂了全面科技合作協議,為當地林業發展制定總體規劃和推廣目標。加強與地方政府合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開展的成果推廣合作模式,著眼于當地林業需求和生產環境,強化市場導向,積極構建以科研人員和當地推廣人員為主導的推廣體系。如中國林科院亞林所木本油料研究團隊通過與地方林業局的合作,將“長林”系列油茶良種和花期可配性、芽苗砧嫁接技術、造林技術等配套栽培技術推廣到湖北麻城、陜西漢中、安徽舒城、廣東梅州等地,示范林建設面積超過5333 hm2,進入盛產期后每畝茶油產量超過40 kg,每年產生的經濟效應達到120余萬元。注重與地方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培養工作一線的推廣技術人員,創新當地科技推廣體制,如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和贛南科學院合作,開展林木新品種培育,成果轉化及推廣應用研究,涉及經濟林、用材林等多方面的合作,雙方還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建立聯動交流機制,共同提升成果應用價值和科學研究水平。
2加強與企業的合作
企業是市場活動的主題,在科技創新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本著強強聯合,共同發展、互惠共贏的原則,中國林科院積極推進與企業間的合作,通過開展科技合作,實現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如木材工業研究所推廣的阻燃實木復合地板生產技術,與同類普通實木復合地板相比,產品增值率超過30%。該技術已在浙江久盛地板有限公司、廣東大自然地板有限公司、山東森泉板業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了推廣示范,上述公司應用此技術提升了產品產值,經濟效益顯著,生產出的阻燃實木復合地板市場歡迎程度非常高。
3強化科技推廣平臺
為提升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由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牽頭,聯合全國25家木竹企業及7所科研院校共同發起組成成立了“木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該聯盟是科技部首批批準的56家聯盟之一,是全國平臺建設的典范,該聯盟成立的宗旨即為開展科技創新,促進技術推廣。目前,已建立4個聯盟專業實驗室和4個聯盟新產品創制基地,成功地研制出了一些新型木竹復合材料,進一步提高了竹材利用效率,創制出的高強度高模量復合材料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構建成功的木竹制品規模化定制技術平臺已成為國內外木竹材消費領域的新時尚,是木竹產業適應個性化消費模式的成功典例。2012年度科技部對56家產業聯盟進行了評估,木竹聯盟以A的優異成績通過評估;2014年科技部又對91家國家級聯盟開展了活躍度評價,木竹聯盟的評價結果為81分,位列第十三位。
4創新推廣體制
中國林科院作為中央級科研單位,每年承擔著許多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在項目的資助下,中國林科院開展了推廣體制創新。“十二五”期間,中國林科院共組織實施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和國家級林業科技成果推廣示范項目200多項,實施地點遍及浙江、江西、陜西、福建、安徽、湖北、黑龍江、天津等18個林業省份(區、市)。在成果轉化與推廣示范過程中,加強推廣體制和機制創新,充分結合當地生產實際和農村發展情況,多途徑開展推廣工作,在企業與林農之間扮演多重角色,發揮市場與生產之間的橋梁作用,并通過以項目實施為載體,解決生產上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建立優質的示范林,為林農和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如資源昆蟲研究所與當地專業合作社聯合推廣木豆三系配套雜交制種及優良雜交種種植技術,采取大戶帶頭、聯戶參與的方式,形成技術人員帶大戶、大戶帶聯戶的服務體系,確保示范點的技術推廣和普及,擴大了項目的示范效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參與示范點建設的農戶實現銷售收入497.1萬元,利潤202.5萬元,多次舉辦雜交木豆制種及種植技術培訓班,培訓技術人員及群眾211人次;累積種植面積超過3 33333 hm2。
5注重科技推廣手段
通過科技年活動、林業科技周、森交會、成果交易會等各類平臺宣傳先進科技成果,連續十幾年參加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每次展會,中國林科院的成果宣傳平臺都吸引了大批人員參觀與咨詢。通過參加博覽會,擴大了科技成果的影響力,建成了研究院所-企業-林農、成果-產品-市場的對接走廊。
在科技專家的引領和科研成果的支撐作用,依靠中國林科院學科優勢,建立多層次的科技培訓體系。依拖當地林業部門,面向區域主導產業,充分發揮國家級試驗站、良種基地的培訓平臺作用,建立永久性的當地產業試驗示范基地。通過多層次、多渠道的廣泛持續宣傳,形成獨特的科技培訓體系。加強對農村基層干部和技術人員進行先進實用技術和經營管理理念的培訓,加大對農民的現場培訓力度,通過建立了科技示范牌,編發技術資料,在當地各種媒體上發表署名文章等方式宣傳成果和技術的先進性、實用性。
6組建科技服務團
為推進科技專家走入生產一線,并開展技術咨詢、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活動,中國林科院通過招募博士服務團以及科技干部當地掛職等方式式,組建了一支扎根基層高層次的科技服務專家隊伍,常年到全國各地進行技術指導、咨詢和培訓,為當地農村經濟和林業發展獻計獻策。中國林科院博士服務團足跡已遍布湖北、云南、貴州、重慶、浙江、江西等省市,博士服務團成員利用自己的專業素質為當地農民排憂解難,認真開展培訓工作,積極組織開展調研,得到了當地領導的認可和百姓的歡迎。
7推進特派員創業行動
為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元化、多形式的科技特派員工作方式,中國林科院采取多種形式鼓勵科技特派員開展工作,不斷完善科技特派員的評價和使用機制。近年來,中國林科院涌現出了一批素質優良的科技特派員,來自于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的曾炳山研究員作為科技特派員中的杰出代表,其先進事跡已入選科技部科技特派員典型事例叢書,主持選育的優良桉樹無性系在湖南、貴州、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大面積推廣示范,為無數林農解決了生產上遇到的問題,足跡遍布8個省區的數百個縣市。在加大科技特派員工作的同時,也加強了科技特派員創業鏈的建設。依托中國林科院木工所和木竹產業聯盟成立的“國家林業局丹陽強化木地板產業國家科技特派員創業鏈”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鏈名單,該產業鏈極大地帶動了華東地區強化木地板產業的發展,推動了木材工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推廣。
隨著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正式實施,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推廣力度必將繼續增強。中國林科院科研任務重,推廣工作雖已取得了較大進步,但仍有較大改進空間。下一步,中國林科院將加大與林業類高等院校和地方林業科研單位的合作,加強科技成果的協同創新;進一步持久增強與地方企業、科研轉化單位、科技推廣站以及政府間的合作,組織科技成果對洽會,對現有成果歸納整理,在一些領域對成果進行集成推廣示范;加大力度提升成果的科學管理水平和宣傳力度,加強成果的推廣應用步伐,真正做到“成果進入千萬家”,發揮科技成果應有的生命力和社會貢獻率。
(責任編輯:唐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