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玉平 陳京元 王義勛
五倍子是倍蚜蟲寄生于漆樹科Anacardiaceae樹葉上產生蟲癭的總稱。五倍子單寧是加工單寧酸、沒食子酸和焦性沒食子酸的原料,廣泛應用于醫藥、化工、輕工、紡織、石油、航空、國防等領域。五倍子是湖北省特色產業之一,其中“竹山肚倍”是中國的地理標志產品。為了保證五倍子的穩產豐產,促進五倍子產業健康發展,湖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經過多年研究,總結出五倍子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1蟲情調查
1.1調查時間
在每年的4~11月進行調查。
1.2調查方法
1.2.1線路踏查
按林班分布圖進行設計,沿林間小道、林緣或公路線,邊走邊查看樹體,分別統計健康樹、病(蟲)害樹、病(蟲)害致死木的株數,計算有病(蟲)株率。四旁林、行道樹、路渠林直接調查統計有蟲株率和蟲口密度,成片林應在蹅查基礎上進行標準地調查。踏查路線應穿越調查林分有代表性的不同地段。確定病(蟲)對林分的危害程度,記錄結果。
1.2.2標準地調查
在踏查的基礎上每50 hm2林地設02 hm2的標準地1塊。標準地應在有代表性的、獨立的林業小班內設置,不允許跨越兩個以上的小班。根據病(蟲)的危害特點,標準地的設置應注重林緣的病(蟲)分布狀況,林緣林內相結合;標準地內寄主樹木的數量一般不少于20株。標準地內,抽取20株標準株,測量樹高和胸徑,標明南北方位,整株調查,記載病(蟲)數。記錄調查結果。
1.3危害程度判定
五倍子病蟲害危害程度判定參見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及成災標準(LY/T 1681-2006)。
2防治方法
2.1防治原則
五倍子病蟲害防治貫徹“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管,強化責任”的方針,因地制宜,分區治理,分類施策。以營林措施為基礎,無公害防治為主導,綜合運用防治技術,將有病(蟲)株率控制在輕度危害之下,逐步實現可持續控制。
2.2防治對象與防治措施
2.2.1寬肩象甲
寬肩象甲Ectatorrhinus adamsi Pascoe 1年發生一代,以成蟲在蛹室中越冬。第二年4月出孔,取食寄主植物汁液補充營養。5月份成熟交配產卵。幼蟲孵化后蛀食寄主植物形成層,后期進入木質部形成蛀道。該蟲是青麩楊主要蛀干性害蟲,主要為害3~10年生樹,當年被害,當年死亡。防治措施:營林措施,及時清除林間蟲害致死樹,集中燒毀。藥簽防治,在幼蟲期,將侵入孔的新鮮排泄物掏出后插入藥簽,根據孔洞大小決定藥簽用量,最后用泥封口。
2.2.2綴葉叢螟
綴葉叢螟Locastra muscosalis Walker 1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結繭越冬。翌年4月下旬~5月上旬化蛹, 5月中、下旬開始羽化產卵, 6月上、中旬孵化。9月上旬老熟幼蟲在根際周圍的雜草灌木、枯落物下或疏松表土中結繭越冬。幼蟲常群聚,行動活潑,并吐絲結成網幕,在其中取食葉片,食成網狀。食盡葉片后,又重新綴巢危害,遷移性強。防治措施:5月中下旬,可采用燈光誘殺成蟲。6月上、中旬,可采用25%滅幼脲III號1 000倍液噴霧防治。6月下旬~7月,可采用人工摘除蟲巢。秋冬季,在被害植株的根基翻耙表土,清除雜草,消滅越冬蟲繭
2.2.3薊馬
薊馬是鹽膚木剌吸式害蟲。該蟲1年發生多代,以若蟲和成蟲剌吸葉、嫩枝等幼嫩組織汁液,造成嫩梢、葉片卷曲枯萎、生長緩慢,葉片提前脫落,影響倍子產量。防治措施:早春清除林間的枯枝落葉,集中燒毀。成蟲期,應用藍色粘蟲板誘殺成蟲。
2.2.4銀杏大蠶蛾
銀杏大蠶蛾Dictyoploca japonica Butler是鹽膚木食葉害蟲。幼蟲取食葉片成缺刻或食光葉片。防治措施:結倍后,采用Bt(粉劑150 g/hm2)、白僵菌(高孢粉120~150 g/hm2)等進行生物防治。
2.2.5黑斑病
黑斑病危害肚倍的葉、倍子等,影響倍子質量。病原菌在枝梢或芽內越冬。翌春借風雨傳播,從氣孔、皮孔及傷口侵入,引起葉、倍子或嫩枝染病。防治措施:可通過營林措施,調整倍林密度,形成通風透光的倍林結構進行防治。
2.2.6膏藥病
膏藥病主要危害青麩楊枝干,常發生在較陰濕、林分密閉度大的倍林內,影響倍林產量。病菌在枝干上形成膏藥狀病斑。每年春季4~5月和秋季10~11月是該病的主要發生期。病菌孢子靠風和蚧殼蟲傳播。防治措施:可用刀刮除病斑,然后涂抹藥劑。同時調整倍林密度,形成通風透光的倍林生長環境。
2.2.7叢枝病
叢枝病是鹽膚木主要病害,嚴重影響倍林產量。枝條受害后,因頂芽生長受到抑制而刺激側芽提前萌發小枝,不僅生長緩慢,且其頂芽不久也受到病原物的抑制,而刺激其側芽再萌發成小枝,如此反復進行,使枝條呈叢生狀。防治措施:主要采取人工措施,剪除病枝,集中燒毀或深埋。
3防治效果評價
在防治后,檢查、統計防治區的有病(蟲)株率,計算防治后有病(蟲)株率與防治前有病(蟲)株率相比較的降低率。 有病(蟲)株率降低率=(防治前樣地有蟲株率-防治后樣地有病(蟲)株率)/防治前樣地有病(蟲)株率。
(責任編輯:鄭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