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宇
3月12日,由齊魯周刊聯合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主辦的“‘育見幸福·公益宣傳活動”正式啟動。
2015年,國家全面二孩政策正式落地,一波生育高峰即將到來,高齡婦女的生育健康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在我國,每年出生缺陷兒數量約90萬人,大約每30秒鐘就會誕生一個缺陷兒,每6分鐘將出生1個神經管畸形兒,平均每20分鐘就要出生1個先天愚型兒。生一個健康的寶寶是每一個家庭的心愿,然而,不良的遺傳、行為及環境等因素隨時會影響胎兒的健康。
“育見幸福·公益宣傳活動”:助力出生缺陷的一級預防
為倡導孕前優生檢查,普及生育健康知識,樹立適齡人群正確、積極的生育觀,提高人民生殖健康水平,3月12日,由齊魯周刊社聯合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主辦的“育見幸福·公益宣傳活動”正式啟動。
在活動現場,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馬金龍院長首先代表活動主辦方致辭,他表示,‘育見幸福公益活動是醫院新成立的生殖健康管理部開年的第一項工作。“我們所倡導的孕前優生檢查,不但包含一般的體檢項目,還包含針對性的優生咨詢,指導備孕夫婦從身體、心理、營養、行為方式等多方面做好準備,在最佳狀態和最適宜的時機受孕,避免和降低出生缺陷以及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風險,為生育健康寶寶打下堅實的基礎。”
他還指出:我國自2010年起試點免費孕前優生檢查工作,通過各級領導的不懈努力,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成效明顯。山東大學附屬醫院一直以來密切關注著這項民生工程,今后也將盡己所能,發揮專業技術優勢,以多種形式普及優生科學知識,把好孕前關口,助力出生缺陷的一級預防。
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的前身為山東大學生殖醫學研究中心暨山東省立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由陳子江教授于1987年創建成立的。是全國最早開展輔助生育技術臨床及科研工作的醫療機構之一,經二十余年的探索與實踐,醫院在生殖醫學領域建立了一整套科學而先進的基礎研究與不孕、不育臨床診療體系,為國內首批通過衛生部技術準入的十三家醫療機構之一,國家輔助生殖與優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5年醫院全年門診量達395510人次,取卵周期13138次,試管嬰兒技術成功率為55%以上,達國際先進水平。
醫院多年來,以促進全民生殖健康為己任,在規范開展輔助生殖技術的同時也在思考如何預防不孕癥的發生,如何指導人民群眾培養良好的生育習慣,真正實現出生缺陷的一級預防。與此同時,山東大學附屬醫院還將推出包括生育力評估、再生育關懷幫扶等一系列公益援助活動,為二胎備孕家庭提供是否適合生育、何種助孕方式合適等評估和檢查,并對優生優育進行個體化指導。
生殖健康管理部:為高齡再生育人群的生育之路保駕護航
隨著國家全面二孩政策開放的腳步,不少70后的大齡女性“蠢蠢欲動”。據悉,目前生二孩的女性年齡集中在35歲至45歲。對于有二胎想法的70后一代來說,她們是這次生育政策調整中受益最大,但也最等不起的一批人,他們正在與時間賽跑,希望趕在自己生育能力喪失之前生育二胎。
然而,高齡女性在生育上具有一定的風險,這不僅體現在孕產婦自身的健康風險,還危及到孩子的健康發育。
據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主任醫師高芹教授介紹,年齡是影響生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超過35歲即為高齡產婦。高齡產婦風險主要是胎兒出生缺陷的風險明顯增加,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及早產風險也相應增加。另外,第一胎刨宮產女性可能出現前置胎盤、胎盤粘連、胎盤植入能并發癥。為更好地配合政策落地,提供優質的孕前保健資源,山大附屬生殖醫院“生殖健康管理部”應運而生。
據了解,生殖健康部在孕前咨詢、生殖能力評估、遺傳疾病篩查和輔助生殖措施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其生殖健康管理全產業鏈及遺傳疾病基因檢測的技術實力,也能夠為準備生二胎的媽媽們提供便民咨詢、檢查評估、備孕指導、專家會診、心理疏導、保胎指導等特色醫療服務,為有意愿生育二胎的家庭在備戰二胎的道路上保駕護航。
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面臨各種復雜情況,比如夫妻染色體異常、病毒感染、遭遇放射線影響等,在備孕和懷孕過程中都有可能對未來孩子造成難以預知的影響。作為山東省唯一一家具備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資質(第三代試管嬰兒)的單位,去年該院通過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PDG),讓一對已生育一個先天耳聾(已9歲)并引產一個先天性耳聾胎兒的河北農村夫婦,成功生育一個健康孩子。
出生缺陷是對社會文明的挑戰,關系到中華民族的興衰!目前,許多家庭由于生育缺陷孩子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悲傷甚至絕望,這不僅嚴重影響家庭的穩定、富裕與和諧,更是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問題。把好孕前關口,助力出生缺陷的一級預防,這對于提高人口素質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