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繪
【摘 要】針對當前我國部分舞蹈教育培訓機構存在的一些問題,舞蹈教師在基礎階段的舞蹈教育過程中,要注重開發和培養學生的舞蹈綜合素質能力,特別是作為舞蹈教學工作者更需要對學生的舞蹈教育引起高度重視,本文將對基礎階段學生舞蹈表演意識的開發與培養策略進行論述,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舞蹈水平。
【關鍵詞】舞蹈;基礎教育階段;表演意識;開發培養
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151-01
由于舞蹈教育[1]需要結合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教學,所以本文將基礎教育階段開發學生舞蹈潛能的實踐策略作為研究的切入點,重點對基礎教育階段提高學生舞蹈表演意識與提升舞蹈綜合素質能力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論述,由此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希望通過這些可行性建議為學生舞蹈基礎教育階段舞蹈表演意識的開發與培養奠定基礎。
一、舞蹈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表演意識的開發與培養存在的問題
基礎階段學生舞蹈教學工作的開展,要求教師重點對學生的舞蹈表演意識進行開發與培養。舞蹈初學者一般對舞蹈表演都有無限的期待,但是舞蹈藝術不同于其他的表演藝術,不僅需要學生的舞蹈天賦,且要經過后天的不斷努力,但是我國現階段學生的舞蹈基礎教學工作者容易忽視學生舞蹈潛能的開發與舞蹈表演意識的培養這一重要過程,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喪失興趣。
二、舞蹈基礎教育階段舞蹈表演意識的開發與培養策略
首先,學生的舞蹈意識是在潛移默化的舞蹈教學實踐過程中培養起來的,所以不斷通過音樂以及舞蹈環境激發學生的舞蹈表演欲望,是每一個舞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側重點。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通過音樂節奏的刺激,使學生的學習達到“視聽合一”的效果[2],然后教師再通過多種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示范性動作教學,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因此,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舞蹈表演意識的開發與培養需要通過教學環境來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
其次,教師要注重從身邊的生活中找尋舞蹈教學的素材。既然舞蹈是一門藝術,就應該從身邊的生活中找尋正能量和舞蹈學習的有益元素。我國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大國,民族傳統文化多種多樣,有多種舞蹈形式,尤其是少數民族的舞蹈,不僅種類多,而且舞姿優美,是現代化舞蹈教學的智慧來源,因此,教師就可以通過借鑒傳統民族舞蹈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我國民間舞蹈的魅力與生命力,從而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但是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展開實踐,例如,通過傣族舞蹈“身體三道彎”的鍛煉,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舞蹈鍛煉意識,又可通過身體的柔韌性鍛煉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傣族文化是一種對水文化特別尊崇的民族文化,因此舞蹈形式具有水的流動性與舒緩性,教師可以通過這種舞蹈形式培養學生的思維細膩性與讓其體味傳統舞蹈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蘊;此外還有粗獷的蒙古族舞蹈、婉約的維吾爾族等多種民族舞蹈種類,總之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學習興趣從我國不同民族的舞蹈形式中挖掘正能量,拓寬學生的眼界、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鑒賞力[3],提高其綜合能力素養,為舞蹈表演潛意識開發奠定積極的基礎。
此外,舞蹈是一門借鑒的藝術,需要不同的舞蹈形式充分融合,因此學生思維和眼界不能受限,舞蹈基礎能力素質需要在一點一滴的生活日常中不斷積累和培養,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媒介形式加強學生的教學,拓寬其舞蹈感官視野,比如可以通過當前較火的舞蹈類綜藝節目形式不斷培養學生的舞蹈理論學習能力以及強化實踐表演意識,通過各類舞蹈作品、綜合性文藝晚會、專業舞蹈大賽等多種途徑、多種形式,提升學生的舞蹈學習能力,例如通過CCTV舞蹈大賽播放視頻教學,使學生在觀看中不僅可以提升自己對初級階段舞蹈教學的認識能力,還能拓寬自己對不同類型舞蹈知識的學習視野,經過多接觸,多實踐,激發舞蹈表演的靈感。總之,專業教育與理論教育是初級舞蹈教學的重點,在有限的時間之內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充分挖掘學生的基本潛能,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將學生帶入一種真實的舞蹈氛圍中,通過生活美詮釋舞蹈美,通過大自然的大好風光激發學生的靈感,不斷加強學生舞蹈基礎教育表演意識的開發與培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舞蹈學習是學生不斷提高自我審美能力的過程,通過動作美、形態美、曲線美等多種審美表現形式體現舞蹈學習者對舞蹈表演的良好認知,所以技術階段的舞蹈教育,關鍵要培養學生的基礎認識能力和審美能力,通過學生的神態、體態以及動態等將舞蹈的美感傳達,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潛意識教學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完全沉浸在舞蹈的音樂之中,發揮自己的專業水平和天賦能力。
參考文獻:
[1]冷英嘉.淺談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表演意識的培養[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10):82-83.
[2]閆小飛.淺談少兒舞蹈教學中兒童表演天性的開發[J].內江科技,2008,(04):171-172.
[3]石鈞尹.舞蹈表演專業教學探索調整之路[J].大眾文藝,2014,(02):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