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詩棋
【摘 要】動畫的發展歷史悠久,動畫的形式也在不斷增加,動畫小品的創作形式已經成為現代大學生和動畫創作者常見的創作形式。然而從傳統動畫到現代動畫,似乎電腦技術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動畫創作者們似乎越來越忽略了動畫中原動畫技法的應用。本文通過動畫的時間設定,動作設計等幾個方面來闡述原畫技法在動畫小品創作中的運用。
【關鍵詞】動畫小品;原畫技法;綜合運用
中圖分類號:J95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170-01
一、設定動作的時間節奏
(一)時間與節奏在動畫中的重要性。動畫的形式多種多樣,無論是二維動畫,三維動畫,還是各種材質的實驗動畫等,所有形式動畫的目的都是創造運動的事物,那么這種運動只有通過時間才能表現出來,如果時間凝固了,那么一切也就靜止了。正如那位動畫大師格里穆乃特維克所說:“動畫的一切皆在于時間點和空間幅度”想要創作出優秀的動畫小品,創作者必須恰當合理的運用“時間”這個魔術棒,把動作的節奏、角色的體積重量和運動速度等動作內容活靈活現的表現出來。
(二)為動畫小品設計時間與節奏。無論是長篇動畫,還是動畫短片亦或是一個動畫小品,除了在故事情節上要設計好時間與節奏的發展,對于每一個動作的時間與節奏也要精心的設計。
動作的節奏由動態距離,動畫數量以及動作時間這三個方面組成,它們是相互關聯的整體,缺一不可。想要每一個動作取得滿意的節奏效果,在設計關鍵動態時要以動態距離與基礎,加上合理的計算時間,確定動畫數量,并且要在此基礎上合理的設計動作的速度。
(三)把握動作停格的設計。設計時間節奏時,除了要掌握關鍵動態的距離、張數和時間,還有一點是不可忽視的,就是動作的停格。有些設計者往往會忽視這個關鍵的設計,導致動作缺少停頓,沒有節奏感;有些設計者常常會發生困惑,不知道何處停,停多少,導致整個動作節奏混亂。
二、表現角色的肢體動作
(一)為每一個動作編排開頭與結尾。動畫的獨特性在于其并不是照搬真實的生活,動畫中的動作要求動畫的內容與形式能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動畫角色的每一個動作都要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每一個動作都要經過修飾,才能有動畫獨特的“烙印”,以區別于其他藝術形式的表現特征。如何對動畫中的每一個動作進行修飾才能有動畫獨特的“烙印”。一個好的開頭和結尾是必不可少的,它為一個精彩的動作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偉大的動畫大師比爾·迪特拉說過:“動畫中只有3樣東西:預備、動作、反應,這些足以涵蓋其余的因素。學會把這些做好,你就能夠做好動畫。”所謂編排動作的開頭與結尾,就是編排每個動作的預備動作和緩沖動作。
(二)在動作設計中適當運用夸張。動作的夸張,主要表現在動作幅度的夸大,包括對角色身體軀干和四肢位置移動距離的夸大以及對角色動作與動作之間轉化速度快慢的夸大。除了夸大動作幅度以外,有時我們也會直接夸大動作的目的,或是動作的意向。這種夸張的主要目的是將角色的內省情感變化以最強烈的動作程度表現出來,讓其反應在某一個典型的姿勢上。對角色動作進行夸張設計師,不必拘泥于諸多物理現象、運動規律、預備緩沖、曲線運動等“清規戒律”,太過理性有時反而會制約想象力的發揮。
三、角色的表情設計
(一)確定角色的情緒傾向。一部優秀的動畫中,成功的角色不僅僅是設計出生動的肢體動作,角色表情的傳達也是不能忽視的環節。角色的表情都是通過心理的喜、怒、哀、樂的情緒表現出來的,每一個表情的設計都應該體現出角色的情緒,或喜或悲。
(二)面部表情設計。面部的表情是通過角色五官的形狀和位置的變化來體現的,極度夸張的表情對應著極度夸張的五官。在五官中,尤其以眼睛和嘴巴最為關鍵,因為它們對表情變化的影響最大。
(三)肢體表情設計。除了面部表情的變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角色的肢體應該與面部表情統一。比如角色無精打采時,除了眼睛無神外,頭部也應該下垂,軀干呈現微微彎曲的形狀,四肢肌肉處于松弛的狀態。角色極度驚恐時,則表現為眼睛張大,瞳孔縮小,四肢軀干都是緊繃繃的狀態。
角色的情緒變化是以肢體表情和面部表情構成的,只要我們掌握好肢體動作的變化以及面部表情的變化就能夠達到我們想要的情緒效果。
四、總結
無論現代技術如何發展,動畫的形式為何種,想要創作出優秀的動畫小品,原動畫的技法是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過程。
參考文獻:
[1]理查德·威廉姆斯.原動畫基礎教程動畫人的生存手冊[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
[2]李杰.原畫設計[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
[3]哈羅德·威特克.動畫的時間掌握[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