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齊
【摘 要】鋼琴比賽作為一種提高兒童綜合素質的教育活動,逐漸受到了家長們的青睞。文章以華人大賽為例,對比賽過程中兒童的情緒與注意力、自信心等心理因素和場外因素進行分析,探討了提升心理素質水平與抗干擾能力的方法,主張加強真實模擬訓練和音樂氣質中注意力的培養,以便使兒童在比賽中能及時進行自我調節,形成穩定的心理狀態。
【關鍵詞】心理因素;鋼琴比賽;兒童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184-01
一、前言
“琴童”熱潮的出現,使得國內外的鋼琴比賽逐年增加,與此同時,比賽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比賽過程中,由于場上情況復雜多變,兒童時刻處于高度的緊張狀態,心理變化受到外界因素干擾的現象比較明顯。所以首先應掌握學生比賽時的心理變化情況,其次就是加強學生在心理方面的引導與訓練。因此,在日常學琴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每一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加強心理訓練和抗干擾能力訓練。
二、比賽過程與分析
本文以參加華人藝術大賽的四名學生作為調查研究對象,并且所選研究對象的身體素質以及演奏能力比較穩定,便于研究的順利進行。
(一)心理因素對比賽的影響。比賽時,筆者提前到達比賽場地觀看學生們的比賽,發現a學生進入后場區后,便圍繞后場區走動,演奏時,個別節奏不穩,沒有表演動作;b學生進入后場區,面部表情蒼白,演奏時,節奏快的部分黑白鍵沒有彈奏清楚,有表演動作;c學生從進入后場區到比賽,表現狀況趨于穩定,但樂曲情感不明顯;d學生進入后場區時無特殊情況,但在演奏過程中彈到一半時走到臺前說:“我忘了”,此舉引發了臺下觀眾的大笑,但他馬上又回到座椅上,然后繼續演奏。
(二)音樂情緒與注意力對比賽的影響。音樂情緒是指個體在參加音樂活動時獲得的一種生理體驗,受外界環境因素影響較大。注意力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動指向以及集中于某種事物的能力。此次比賽項目屬于肢體運動,且受限于鋼琴比賽規則,受比賽場地與現場氛圍等因素的影響,兒童的心理變化較大,主要表現在情緒和注意力兩個方面,這兩點因素可以直接影響兒童的演奏和表演。由此看來,演奏過程中心情的愉悅和注意力的穩定這兩者之間的相關性較大。
(三)自信心對比賽的影響。俗話說“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在比賽過程中,兒童一旦自信心不足、身體狀況較差、身體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就會導致演奏過程中心里慌亂、忘記樂曲甚至顧不上表演的狀況,最終導致比賽失利。
(四)場外因素的影響。場外因素容易對兒童的心情與注意力造成干擾,從而導致身體緊張,演奏過程中出錯、忘譜,使兒童喪失自信心。
例如,在比賽時個別家長就演奏情況不時地進行交流,演奏現場較混亂,需要管理人員多次維持秩序。還有個別演奏完的學生,下臺后不是馬上離開考場,而是繼續留在現場,使進行比賽的兒童受到嚴重干擾,間接影響到他們的演奏。
(五)提升心理素質水平與抗干擾能力的方法。1.定期的模擬訓練。根據比賽的要求,營造出比賽的氛圍,能夠提高兒童的表演能力。通過模擬訓練不僅可以鍛煉兒童的心理素質,還能夠提高兒童對比賽氛圍的適應力。平時上課時也應盡量安排實戰化,不斷地為兒童創造出真實比賽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變化,使其身臨其境地進行訓練。
2.注意力的培養。心理專家指出,兒童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因此,教師對兒童注意力的培養,有利于加強兒童注意力和情緒的調控能力。
3.以鼓勵教學為主。身為教師的我們,要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學生的不足并給予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四、結論與建議
(一)在比賽過程中,兒童根據自身的狀況進行自我調節,不僅能夠穩定心態,還能提高比賽的質量。(二)平時練琴的過程中,多了解兒童的心理變化,并進行針對的訓練,才能提高兒童的抗干擾能力,取得預期的效果。(三)心理訓練不是一個單一的過程,應該緊緊地與課堂教學、模擬訓練相結合,從實戰出發,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確保比賽的順利進行。(四)兒童心理素質的適應性對比賽有直接的影響。教師應利用一切條件調整兒童的心理狀態,從而提升他們對比賽環境的抗干擾能力。(五)心理素質的好壞,對兒童今后的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們在教學的同時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張凱.音樂心理[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俄)根納季·齊平.演奏者與技術[M].董茉莉,焦東健譯,陳復君校訂.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3]許姍.鋼琴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4.
[4]侯莉敏.兒童生活與兒童教育[D].廣西師范大學哲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
[5]李欣桐.淺談高端與低端鋼琴比賽陰暗面的對比[J].音樂時空,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