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樓
(中鋼集團山東富全礦業有限公司, 山東 汶上縣 272500)
?
富全礦業公司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王占樓
(中鋼集團山東富全礦業有限公司, 山東 汶上縣 272500)
因鐵精礦價格持續下降,鐵礦企業經營困難,為了企業生存,須降低生產成本。山東富全礦業公司通過企業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了人力資源成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礦山企業;人力資源;優化配置
2015年,鐵精礦價格一路下滑至十幾年最低水平。加之我國鐵礦資源97%屬貧礦資源,存在選比高、資源賦存條件差、生產成本高的特點,致使全國多數礦山企業處于嚴重虧損局面,企業運行舉步維艱。降本以提高企業競爭力是企業永恒的主題,資源賦存條件無法改變,但可以從可變成本入手,其中,優化或減少人力資源配置,減低人力資源成本是最直接、見效最快的手段之一。
中鋼富全礦業公司所開采的資源屬鞍山式磁鐵角閃巖型貧磁鐵礦,礦石可溶性鐵地質品位25.43%,磁性鐵地質品位16.6%,設計年產鐵礦石100萬t,于2008年6月13日注冊成立。礦床采用豎井開拓方式,有主井、副井、設備材料井和風井4條豎井,構成礦山對角式開拓系統,劃分-120,-220 m和-320 m三個中段。采用點柱式上向分層充填采礦法,坑內采用窄軌運輸,采用上、下盤環形布置,穿脈裝車。井下破碎系統由主溜井、卸礦設施、破碎站、裝礦設施、計量裝置、粉礦回收設施等組成,充填材料采用尾砂和掘進廢石。水倉設在-320 m中段,由副井泵房排至地面。礦井采用單翼對角式通風系統,多級機站通風方式。主井采用單箕斗帶平衡錘落地多繩摩擦輪提升機,副井采用單罐籠帶平衡錘落地多繩摩擦輪提升機。 選廠破碎系統采用“三段一閉路”的工藝流程,磨礦采用三段磨礦流程,最終磨礦細度-325目占90%以上。選礦流程為階段磨礦,階段選別流程,尾礦排放于距離采選工業場地南側850 m處。
公司生產系統已經實現了以信息網絡與計算機技術為基礎,將多系統集成一體,各類信息的統一管理和共享,形成了具有圖形、數據、語音、圖像等綜合調度信息平臺。通過這個平臺(集控中心)可監控全公司所有的生產設備、了解全公司的實時生產、經營以及管理情況。實現了集中監控主井提升系統、副井提升系統、充填系統、選礦廠、35 kV變電站、井下中央變電和排水泵房、水源熱泵、污水處理、計量銷售、井下車輛調度等20余個生產系統和崗位,并可通過局域網將各系統和崗位的生產情況、設備運行狀態與參數、視頻畫面、人員和移動設備分布及運行情況、以及生產匯總表等傳至公司領導的辦公電腦,公司領導在辦公室就可以了解生產狀況,隨時指揮生產。建成了E礦山應用管理系統,領導人員可隨時隨地通過手機終端了解礦山各系統和崗位的生產情況,對重要設備、重要場所進行動態監視。已建成無人化選礦廠、無人化提升系統,實現了全公司變配電、供排水、供通風、計量、充填等崗位的無人化,遠程智能溜井放礦,能源管理、職工洗浴等的智能化管理。
2.1 部門設置和生產組織模式
公司設置有9部2室3車間,另有3個外委項目部分別負責井下采礦、運輸和充填作業。9部為黨群工作部、資產財務部、人力資源部、技術計劃部、質量管理部、設備材料部、安全環保部、銷售部、物業管理部;2室為總經理辦公室和生產調度室;3車間為采運車間、機電車間和選礦車間。在職人員187人,全公司從業人員533人,生產組織模式為四班三運轉制。
2.2 生產系統部門職責及人員配置
(1) 生產調度室負責公司生產組織協調管理,井下軌道衡礦巖計量,全公司生產設備的開停及工藝參數的調整,配置地表調度員4人、井下調度員4人、集控操作員8人。
(2) 質量管理部負責地質、原礦、精礦、尾礦取樣及樣品化驗,負責外銷汽車衡的計量。配置地質工4人,取樣化驗員8人,汽車衡計量員1人。
(3) 設備材料部負責火工品的存儲、發放及井下炸藥庫的安全保衛工作,配置炸藥庫工8人。
(4) 采運車間負責充填站的管理及井下采礦、運輸、采場充填的生產組織協調。配置維護巡檢人員10人,全車間共計15人。
(5) 機電車間負責公司提升系統,變配電線路及站所,供排水主管路及站所,供通風系統及站所,供暖及制冷系統及站所等的維護、維修管理。配置信號工12人,井下破碎、放礦工8人,維護維修、巡檢人員24人,全車間共計53人。
(6) 選礦車間負責地表供礦、磨選系統、精礦濃縮和排尾系統的管理,負責尾礦回水及精礦外運的裝載工作。配置裝載機司機2人,中控操作員4人,回水泵工2人,新水補水泵工2人,維護維修、巡檢人員45人,全車間共計62人。
(7) 外委運輸、充填項目部負責井下礦巖運輸入主溜井,井下采場的充填及充填管路的維護、維修工作,負責充填和運輸兩道工序。配置充填人員16人,維修人員8人,運輸配置機車司機12人,放礦人員12人,主溜井放礦管理8人,維護、維修人員11人,道軌維護人員4人,井口擁罐把鉤人員8人,井下擁罐把鉤人員8人,項目部后勤及管理人員11人,共計100人。
此外,全公司提升系統、變配電站、供通風系統、計量裝置、地表充填站及選礦廠已實現巡崗制作業,現場無人操作。而且,公司為擴大產能,實現增產增效,開展了深部開拓擴能項目,并于2014年底形成了深部溜破、皮帶提升系統,具備了出礦能力,且人員未配備。
(1) 將外委項目或工序進行自營管理。針對外委項目部管理手段落后,智能化程度低,人員配置不合理等造成用人多、勞動效率低、人浮于事的現象突出,果斷將井下外委運輸和充填項目進行自營,納入采運車間管理。交接完成后,對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現象和突出問題進行重新梳理,并運用科技手段進行技術升級改造,將人員進行重新優化配置,使用人數量大幅下降,勞動效率顯著提高。
(2) 將分散設崗優化為一點設崗多點指揮協調。將選礦廠中控操作升級為由集控中心統一遠程操控;將尾礦庫回水泵和北風井新水補水泵現場操控改造為由車間遠程操控管理。將地表與井下調度崗位合并,運用現代化通訊手段進行統一調度協調生產。
(3) 將固定崗位設置優化為流動巡檢制。將副井信號臺操作運行模式優化為跟罐操作模式。將深部開拓破碎和皮帶提礦改造為智能運行模式與原破碎和主井放礦并崗運行,改固定崗為流動巡檢制運行。
(4) 將24 h不間斷作業優化為重點時段作業制。根據礦山行業部分崗位的重要性不斷減弱的特點,將采樣化驗和井下地質人員由每天三班制作業優化為重點時段間斷兩班制作業。
(5) 將設備操控進行智能化升級、遠程操控。將井下炸藥庫人員現場控制管理,改造為由集控中心遠程監視加流動人員定時重點管理。將井下溜井放礦改造為智能遠程放礦,由機車司機直接遠程放礦,可優化核減所有放礦人員。
(6) 將四班三運轉改為三班三運轉替補制。對四班三運轉生產組織中存在用人數量多的問題,在車間推行三班三運轉生產組織方式,鼓勵職工利用業余時間多上班,并體現多勞多得。正常的人員配置中不考慮人員休班因素,將富余人員編制到維修班組,如職工有休班需求,可從維修班組中替補,保證生產系統所需人員。
(7) 推行部室合署辦公。將技術計劃部與質量管理部合署辦公,減配部門經理1人。將總經理辦公室、黨群工作部與人力資源部合署辦公,減配部門經理2人,部分辦公人員可業務合并。
(8) 人員重新優化設置。對原巡檢人員設置的合理性在智能化礦山條件下進行重新核定,重新合理優化配置。如將選礦系統人員配置重新合理量化,節約了流動巡檢人員8人。
通過一系列生產組織和人員配置模式轉變,以及科技升級、改造項目的實施,半年來共優化核減返聘人員7人、勞務人員95人、在職人員16人,同時減少深部開拓人員配置20人;采運車間減少文明生產人員配置4人等,共計較少和減配人員152人,以3500元·人/月計,可減少費用投入532萬元/a。現公司運行模式為6部2室3車間2外委項目部,其中采運車間從業人員由115人優化至46人;機電車間由53人優化至35人;選礦車間由62人優化至38人。
此外,通過公司人員的內部調配,順利實現了運輸工序的自營,并將井下外委充填作業實現勞務制自營。其中運輸工序減少費用投入34.5萬元×12月=438萬元/a;井下充填減少費用投入112.8萬元-(15人×3500元)=60.3萬元/a,共計498.3萬元/a。
人員節約和項目自營兩項相比取其重,共可節約費用投入498.3萬元+減配20人×3500元×12月+減配中層3人×20萬/a=642.3萬元/a。
[1]張 濤.淺析資源型企業跨國經營人力資源管理[J].采礦技術,2013(03):122-124,127.
[2]廖國禮.礦山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初探[J].采礦技術,2001(04):4-5,20.
[3]張楚靈,姜建明.國有礦山人力資源管理應對WTO挑戰的思考[J].采礦技術,2002(03):4-6.
[4]顏愛民,鄭文達.礦山人力資源管理的新探索[J].礦業研究與開發,2003(06):63-64.
[5]張茂賢.管理方式的變革與企業人力資源競爭力[J].采礦技術,2003(03):70-71.
[6]魏書祥,侯運炳,魏建現,等.礦山人力資源管理方法研究[J].金屬礦山,2008(09):11-14.
[7]廖志強.凡口鉛鋅礦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4.
[8]范云峰.淺析東曲礦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焦煤科技,2009(09):21-24. (收稿日期:2015-10-20)
王占樓(1975-),男,河北永年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人力資源工作,Email:41944612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