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織子
如果說一日三餐的作用是予食人以動力,那么三餐之外的四餐、五餐的享用就不是食人基于維持日常功能運轉而進行的標準化作業了。在標準下作業,意味著你不必過多地思考,只要你樂意,標準化的三餐可以陪伴你漫長的一生。肉包子豆漿也好,牛奶面包也罷,都像是愿與你結發的另一半,你與它相識于微時,它安心地為你看著城門。哪天你發現它不在城門口,你的肚子便會“咕咕”作響,前來稟報,這時你會想起當年它曾俟己于城隅。但時光這把殺豬刀總吝嗇于留情,待你重新尋回它,警報解除之后,它或許又會在刀光之下蜷縮成那顆從嘴角掉落的白米粒,而你,終會在慈悲的月光之下或者大雪紛飛的夜里遇到那么一顆朱砂痣。至于相遇的起因是自身有排闥而出、游街巡巷之欲,還是公務繁忙,不得不日夜風雨兼程,又或者是友朋相聚需舉杯邀月、開懷暢飲,那都是不必細究的了。
與其相識以后,你的味覺系統會告訴你它與白米粒的諸多不同。比如,白米粒習慣將個性鮮明的韭菜與細膩柔嫩的雞蛋結成一對兒,可朱砂痣會獨立韭菜之精神,野蠻韭菜之體魄,使其排列成一支隊伍,置其于火架之上,配以花椒、干辣椒、孜然、老抽等等香料調料,待其經受與油火數個來回的搏斗之后,朱砂痣也就將韭菜之性格淬煉得能與諸襲人嗅覺的香調之色和平共處,并且鶴立其間了。白米粒這一派是娃娃親,執掌財政大權,行的成婚之禮,承的媒妁之言;朱砂痣這一系是相見恨晚的異性知己,是能與君同袍的異姓兄弟,但它如閑云野鶴,遠離廟堂。所以前者是白日里的標配,后者適合夜里偶爾地談天說地。
現代人提倡晚餐應少食、忌宵夜有益健康,而對身材有著嚴格要求的女性更是視宵夜如洪水猛獸,即使惦念得輾轉反側,也要與其割袍斷義,拉黑于朋友圈。可世間女子若都懼怕游泳圈,男性若都害怕啤酒肚,那么一天之中最濃墨重彩的夜市也就只能偃旗息鼓,夜色也如同被拔了數根羽毛的鳥兒,依然能飛行,但光彩已失一半。
好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夜場,場中有眼淚縱橫,有笑聲震天,情緒如此釋放,自然少不了助興食糧。愛食豬肉的蘇東坡一句“龍津觀夜市,燈火亦煌煌”更是道出了夜市的美妙。拜把子兄弟就著啤酒、烤串,在炎炎夏夜于露天大排檔半醒半醉地彈落男兒淚,交了心的姑娘在雨加小雪的冬夜里鉆進甜點店,手握暖飲,口含提拉米蘇,暢敘心中的那些事兒……一切性情都在夜中食物的陪伴中被磨成了粉末、制成了標本、化作了云煙、煉成了精華。至于那些食物帶來的些許脂肪,自是不值得介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