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杰
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為春分時節。由于春分這天正好晝夜平分,陰陽各半,此時的節氣特點是陰陽平衡,故養生也要順應此時的節氣特點,要講求“平和”,以和為貴,以平為期。
歐陽修對春分也曾有過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無論南方北方,春分節氣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時節,我國的臺灣省更是蘭花盛開的時候。
由于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斯大林有言:“物體相對靜止的可能性,暫時平衡的可能性,是物質分化的根本條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條件”。我們為了求得這種“暫時平衡狀態”的“生命的根本條件”,對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就成為養生的一條重要法則,這一法則無論在精神、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調攝上,還是在自我保健和藥物的使用上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在養生中如何運用陰陽平衡規律,協調機體功能,達到機體內外的平衡狀態,使人體這一有機的整體始終保持一種相對平靜、平衡的狀態是養生保健的根本。
《素問·至真要大論》:“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是說人體應該根據不同時期的陰陽狀況,使“內在運動”也就是臟腑、氣血、精氣的生理運動,與“外在運動”即腦力、體力和體育運動和諧一致,保持“供銷”關系的平衡。避免不適當運動的出現而破壞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加速人體某些器官的損傷和生理功能的失調,進而引起疾病的發生,縮短人的生命。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的生命在活動過程中,由于新陳代謝的不協調,可導致體內某些元素的不平衡狀態的出現,即有些元素的積累超量,有些元素的含量不足致使早衰和疾病的發生。而一些非感染性疾病都與人體元素平衡失調有關。如當前在世界上危害人類健康最大的心血管病和癌癥的產生,都與體內物質交換平衡失調密切相關,究其原因,無一不是陰陽失調之故。平衡保健理論研究認為,在人生不同的年齡段里,根據不同的生理特點,調整相應的飲食結構,補充必要的微量元素,維持體內各種元素的平衡,將會有益于我們人類健康。
《素問·骨空論》:“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余則瀉”。傳統飲食養生與中醫治療均可概括為補虛、瀉實兩方面。如益氣、養血、滋陰、助陽、填精、生津為補虛;解表、清熱、利水、瀉下、祛寒、去風、燥濕等方面則可視為瀉實。中醫養生實踐證明,無論補或瀉,都應堅持調整陰陽,以平為期的原則,科學地進行飲食保健,才能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
精神養生
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做到心平氣和,保持輕松愉快、樂觀的情緒,從而安養神氣,切忌大喜大悲、情緒波動劇烈而不利于肝氣疏泄,與春分時節的“陰陽平衡”特點相應。春分時節,春光明媚,鶯飛草長,桃紅李白,百花盛放,此時仍然是郊游踏青的好時節,可在風和日麗的時候與好友結伴郊游,增長見聞,以利于肝氣的疏泄。
起居養生
在起居方面,雖然春分已進入二之氣,天氣日漸暖和,但日夜溫差較大,而且仍不時會有寒流侵襲,天氣變化較大,雨水較多,甚至陰雨連綿。此時,要注意添減衣褲,“勿極寒,勿太熱”,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腳部保暖,最好能夠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潛伏的寒邪。尤其是老人及小孩,抵抗力差,容易患傳染病,更應注意適時添減衣褲,可以適度曬太陽,以利祛散寒邪。
1.保證室內空氣清新潔凈,減少呼吸系統疾病。
2.經常消毒,殺死病毒。
保持室內外衛生,角落和陰暗死角的污垢都要清掃干凈,并經常消毒,殺死病毒,減少傳染病的擴散。
3.運動不宜太過激烈。
從冬季的寒冷中舒緩過來不久,外出運動鍛煉需要循序漸進,不可太過激烈,以免身體不適應。
4.衣物增減有度,切勿愛美穿的太少。
春分時節,天氣漸暖,尤其是白天的溫度上升很快。北方的街頭也常見中午時人們只穿一件衣服,愛美的姑娘們更是不愿意穿得臃腫,有的甚至穿上了初夏的服裝。
寒從腳下起,乍暖還寒時,還是捂著點好。愛美的年輕人如果一定要穿的少,最起碼也要保證褲子、鞋襪厚一些,上身衣物適當輕薄一些就可以了。
溫馨提示:“春捂秋凍”是老祖宗智慧、經驗的總結,為了身體健康,春天減衣物還是要慢一些,少一些,以順應季節變化。
飲食養生
春分與驚蟄同屬仲春,此時肝氣旺,腎氣微,故在飲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腎補肝,同時,由于肝氣旺,易克脾土,而且在進入二春之氣后,雨水漸多,易生濕,因此飲食方面同時也要注意健運脾胃,健脾祛濕。飲食上可多吃姜、蔥、蕎、淮山、椰菜等,同時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理。
從立春節氣到清明節氣前后是草木生長萌芽期,人體血液也正處于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于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常見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在此節氣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原則必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該菜肴性寒偏涼,食后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時常配以蛋類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在思想上要保持輕松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在起居方面要堅持適當鍛煉、定時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進行調養,方可達到養生的最佳效果。
春分時節的飲食,宜清補不宜濁補,大量氣血外行,重補不易運化,清補則有利于輕清之氣的通暢。
1.飲食清淡,多吃新鮮蔬菜
多吃新鮮蔬菜,有助于人體應時知節,與自然相融合。
春筍、菠菜、芹菜、韭菜、萵苣、蔥、豆苗、蒜苗、木耳菜、油菜、等當季蔬菜,都是不錯的選擇。以及雞、蛋、牛奶、山藥、蓮子、銀耳等營養豐富的溫補食物,都適合這一季節進食。
2.食物的搭配、烹調上注意陰陽互補
食物分寒、熱、溫、涼、平五種屬性。在搭配、烹調時候,要充分考慮。
比如說,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添加蔥、姜、酒、蒜、醋等發熱的調料,可緩解寒性食材的寒涼;在食用牛羊肉等發熱食材后,就要配上一些滋陰食材,達到陰陽互補之功效。
3.多喝水,多喝粥、湯
春天木旺,耗費的水分相對大,多飲用水、粥、湯,可清除肝熱補充體內水分的流失。
兩大穴位解春愁
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此時也要注重保持人體內的陰陽平衡狀態。首先應預防因肝陽上亢引發的疾病,同時,春季肝臟疏泄功能易失調,肝氣不疏,郁熱化火,就會導致心情不暢,造成心理疾病。所以春分前后,注意避免情緒波動,保持良好心態。
按摩相關的空穴位可以起到舒緩情緒的作用。比如,按揉合谷、太沖兩穴,可以有效調理精神疾患。太沖穴是肝經上的第一個要穴,揉太沖穴可以給心臟供血,只要把這個總開關打通了,整個肝經的氣血都會旺盛。合谷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有“顏面合谷收”的說法。另外,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功能,但體質較差者不宜給予強刺激,孕婦則要禁忌。
春分日疏肝理氣,做做生發陽氣操
專家表示,春季陽氣生發、大地回春、萬象更新、生機盎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重點體現“生、升”的自然規律。按自然界屬性,春季屬木,與肝相應,肝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郁而喜調達,調暢肝氣是春季養生的核心目的。
春季按摩養生以膽經為主,因為肝膽相表里,肝經為陰,膽經為陽,取“生發陽氣之意”,故取膽經為主,自下而上,循經按摩,達到疏肝理氣的作用。
自我保健按摩手法:取自然站立位:
1.彎腰,雙手分別拍打兩小腿外側,自外腳踝至膝關節外側,以陽陵泉、陽交、絕谷為主,拍打5-10遍,2分鐘/遍,以局部微感疼痛為宜,頻率100次/分鐘;
2.半彎腰,拍打大腿外側,自膝關節外側至臀部,以梁丘、風市、居髎、環跳為主,拍打5-10遍,2分鐘/遍,以局部微感疼痛為宜,頻率100次/分鐘;
3.伸直腰部直立位,拍打腹部兩側、胸廓兩側,直至兩乳房水平,以帶脈、章門為主,拍打5-10遍,2分鐘/遍,以局部微感疼痛為宜,頻率100次/分鐘。
4.彎腰,雙手握拳,以上拳眼敲打腰部,以腰眼、命門、腎俞為主,拍打5-10分鐘,2分鐘/遍,以局部微感疼痛為宜,頻率100次/分鐘;每日自我按摩兩遍為宜。
調治老毛病,預防新疾病
春分時節,陽氣已經比較強壯,萬物復蘇,生物們也都活躍起來,各種細菌、病毒在這一時節的繁殖很快,大家一定要注意預防感冒、肺炎、麻疹等高發疾病。
這一時期,正是木旺之時,相應而言,金、土的力量難免削弱,所以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方面老毛病發作的概率就比較大。一定要注意保養。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此時節陽氣越來越盛,在故疾復發的時候, 注意調養,“因勢利導”,借此機會正好調治那些老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