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計智
春天來了,春風蕩漾,人體陽氣生發,氣血運行旺盛,如何在春天養生呢。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博士代金剛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兩點:順春氣、解春困。
順春氣 指的是要順應自然界陽氣生發的特點,通過飲食、運動的調節提升人體的陽氣,比如可以多吃一些芽類的蔬菜。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發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萵苣、韭菜、春筍等。代金剛提醒大家為了更好地順春氣,應根據不同的年齡段和生理特點,調整飲食結構,補充必要的微量元素,維持體內各種元素平衡。忌大熱、大寒及過于肥膩的湯品膳食,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原則必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涼,食后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時常配以蛋類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這個時節雖然天氣溫暖了,但是還會有較大的溫度變化,適當春捂有利于陽氣生發,也是預防倒春寒的有效措施。
解春困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天的時候如果沒有跟上大自然的節拍,人們就很容易犯困,甚至出現頭暈等不適,多梳頭是緩解春困的有效方式,頭為諸陽之會,梳頭相當于對頭部的按摩,改善頭部氣血循環,對緩解春困有一定作用。此外,還應該“廣步于庭”,多走出去,進行戶外活動,既能放松心情,也能預防春困的發生,在起居方面要定時睡眠,有目的地進行調養,保持輕松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
幾個妙招祛春火
文/張正修
春季氣溫逐漸回升,人們容易因為上火引發一些疾病,如鼻子出血、嗓子變啞、長口瘡、便秘等。春季人體內熱較旺,加之天氣干燥,極易“引火上身”,如果不能正確認識,還會引發其他一些疾病。下面是幾個應對上火的妙招,您不妨一試。
流鼻血 鼻腔內毛細血管豐富而脆嫩,春季干燥的氣候首先會危及鼻咽部,令鼻黏膜干燥、毛細血管破裂。在治療上,出血時可用冷敷額頭、鼻梁的方法暫時止血,緩解后可取白茅根30克或藕節15克煎水,代茶頻飲,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
咽痛 咽痛發干、疼痛不適,恐怕是春季人們最常出現的上火癥狀之一。在治療上,可用春季清咽湯:菊花、金銀花各10克,生甘草、胖大海各6克。共置保溫瓶中,用沸水沖泡,代茶頻飲,每日1劑,具有疏散風熱、利咽清音的功效,常用于治療春季常見的急性咽炎、扁桃體炎所致的咽痛音啞、口干燥咳等癥。
便秘 春季老年人易出現大便干燥的情況,治療春燥引起的便秘,宜潤不宜瀉,可試用潤腸食療法:芝麻核桃湯——黑芝麻、核桃仁各適量,研碎后炒熟,共拌入蜂蜜,溫開水沖調,每日適量服用;蜂蜜決明子湯——炒決明子15克,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煎30分鐘,濾取藥液并調入蜂蜜少許,每日空腹代茶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