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麗
列缺穴名字出處
古代稱電神為“列缺”。列缺這個穴位能夠使頭部清爽,就像雷電能使陰霾散去一樣,所以把這個穴比喻為電神,并命名為“列缺”。此穴為“四總穴”之一,統治頭頸部疾病,也就是利用這個穴位能散頭頸部陰霾的意思。
列缺穴位置
歸經:手太陰肺經。
解剖結構:在肱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橈側腕長伸肌腱內側,深層血管有頭靜脈、橈動脈和橈靜脈。
定位: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
快速取穴法:兩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壓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中就是(右圖)。
列缺穴功效
按摩列缺的作用
通竅止痛:按摩列缺對于頭面部孔竅不通導致的頭痛、頭暈等癥狀能夠有效緩解。
舒筋活絡:按摩列缺能夠有效緩解常見的頸項強直、頸部肌肉酸痛、頸部麻木不舒等問題。
艾灸列缺的作用
祛風解表:艾灸列缺對于外感風邪引起的咳嗽、頭項僵痛、咽喉痛等有明顯療效。
通經活絡:艾灸列缺能有效緩解腱鞘炎、腕痛、上肢癱瘓、三叉神經痛等。
刮痧列缺的作用
清熱利咽:在列缺刮痧能夠有效地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常見問題。
列缺穴適宜的人群和使用宜忌
大多數人都可以用來進行保健。在這個前提之下,只要弄清楚不同的保健方法的適宜人群和適當的使用時機,以及使用程度就可以了。
哪些人適合使用列缺
從年齡上來說,按摩的方法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使用。
艾灸的方法主要適合老年人使用,一些體質比較虛弱的年輕人和兒童也可以適當應用;刮痧列缺的方法一般主要是用于青年人和兒童,老年人則一般很少會用到刮痧。
從體質上來說,適合在列缺使用按摩的方法的人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癥狀:
頭項僵直、頸部酸痛、頸部麻木等頸項不適。
有咳嗽、痰多、流鼻涕等外感癥狀。
有頭痛、鼻塞、耳堵等腦竅不通的癥狀表現。
適合在這個穴位使用艾灸的方法的人表現為肺氣不足,包括容易感冒及感冒后咳嗽,但是聲音很小,有時候有痰,但是痰一般都很難咳出;平時說話無力,聲音很低,不能做重體力勞動,動不動就氣喘吁吁等。適合在列缺使用刮痧的方法的人一般都有肺熱的典型表現,如咽喉腫痛、劇烈咳嗽、有咳黃色的黏稠痰液、聲音嘶啞、臉色紅等。
不同方法在列缺怎樣使用更合理
在列缺按摩的時間一般以10分鐘左右為宜,按摩時的方向應當是斜向上的,讓穴位的感覺向著頭項部傳導。
使用艾灸時,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15分鐘之內即可。溫度要求也不要太高,只要被灸的人感到微微的發熱即可。
在這個穴位刮痧時一定要注意,只要穴位變紅就可以,不要求出痧。
使用列缺需要注意什么
這個穴位使用廣泛,作用強大,但是因為其下有很重要的肌腱通過,如果使用不當,一旦造成損傷必然得不償失。所以,我們在使用時還是應當多加小心。
在這個穴位按摩時,手法可以稍重,方向要向上,使得氣感向著頭項部傳導。
在此穴位使用刮痧的方法時,一定不要強求出痧,避免損傷深層的肌腱。
穴位處有疤痕、破損、皮疣等皮膚損傷時,不宜使用刮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