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煥村
近期,美國《科學美國人》雜志提出幾類可能對情緒產生影響的藥物。對此,根據臨床上的觀察,我國患者在使用下面幾類藥物時,也要注意合理應用,避免出現情緒上的不良反應。
降壓藥。長期服利血平、普奈洛爾等降壓藥可致情緒低落、悲觀厭世等抑郁癥狀,一般服藥4-6周后可出現,3個月以上發病率更高。服這些藥的患者家屬應密切留意其情緒改變,如出現主動言語較少、注意力下降等應及時就診,遵醫囑停藥,更換種類。大部分患者停藥后可自行恢復,嚴重者則需抗抑郁藥物治療。
降脂藥。他汀類降脂藥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可造成記憶力下降或喪失等;多數患者服藥后2個月內發生此類情況,一般停藥后可恢復。服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等后可發生情緒不穩甚至抑郁。因此,出現上述情況應及時停藥并遵醫囑換藥。服他汀類藥宜從小劑量開始,根據臨床情況及時調整劑量,從而最大限度降低風險。
抗胃酸藥。抑制胃酸分泌的質子泵抑制劑如雷貝拉唑等藥可引起眩暈、焦慮等不良反應,這可能與其讓血中胃泌素升高有關。尤其是肝臟病患者,雷貝拉唑在肝中代謝下降引起血藥濃度過高,更易出現精神癥狀。有肝臟疾病的人盡量應避免用雷貝拉唑。精神不良反應一般用藥1周后出現,這時應停藥就診并遵醫囑對癥治療。
強心藥。洋地黃類強心藥如地高辛等可產生神經、精神不良反應,主要為視覺異常、定向力障礙等,低血鉀、血鈉,甲狀腺功能低下時更易出現。用藥后應嚴密觀察,如出現以上不適,要遵醫囑更換治療方案。使用時也應注意選擇合理劑量,以免出現中毒。
抗菌藥。抗菌藥特別是喹諾酮類和p-內酰胺類藥可影響情緒。左氧氟沙星等喹諾酮類藥能使中樞神經興奮增高,出現躁狂、幻覺等。頭孢曲松等B-內酰胺類藥也可引發躁狂等。這主要與癲癇病、腎損害、給藥劑量及方法等相關。用藥前應注意病史,并定期監測腎功能,如出現精神異常應及時停藥并對癥治療,必要時進一步進行神經醫學檢查。
還需注意的是,雖然使用上述藥物可能會對情緒產生影響,但只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就可有效避免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