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濤 劉翔霄
對很多孩子而言,10歲,本應是在父母懷中撒嬌的年紀,本應是與小朋友無憂無慮玩耍的年紀,但她卻每天下學后都要回家燒火做飯,收拾家里,照顧殘疾的叔叔和癱瘓的奶奶……而事實上,她不過是個被收養的孩子,她從出生就被父母遺棄,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被養父陸生凱帶回了家,從此一家人相依為命,而在養父去世后,她就替養父擔起了孝悌之義。
在山西介休市連福鎮,筆者見到這個被網民稱為“報恩養女”的女孩黨陸甜時,她正在給家人做飯。和面的盆和案板就放在地上,瘦小的黨陸甜蹲下去,一邊摻水,一邊用小拳頭揉面。她的動作熟練而協調,幾分鐘下來,光溜溜的面團已經告成。幾刀下去,轉眼之間,面團在她手中變為薄厚均勻的面餅。黨陸甜抬起右臂捋去額前的汗,開始下鍋煮面。十多分鐘后,一碗熱騰騰的揪面片已經端到了家人面前。
10歲的黨陸甜每天都要做完家務去上學,而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她還要撿些柴禾帶回家生火。三年前,因收養她的養父一家家庭連遭變故,她過早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黨陸甜生活在一個特殊的煤礦工人家庭,養父陸生凱弟兄三人都曾是煤礦工人。10年前,礦難致殘未婚的陸生凱從醫院把被遺棄的黨陸甜抱回了家,小生命的到來給這個家帶來了不少歡聲笑語。
“村里原本有200多口人,能干的都去了城里,留下來的只能下礦井。”黨陸甜的叔叔陸生斌拄著雙拐說,他和哥哥、弟弟都曾是煤礦工人,不幸的是,弟弟在煤礦事故中遇難,哥哥因事故成了殘疾人,自己也是在冒頂事故中被砸到腰,落下終生殘疾。
在黨陸甜5歲時,陸生凱患心臟病無錢醫治去世。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80多歲的奶奶身上,3年前,老人突然中風癱瘓,耳朵也聾了。當時,只有7歲的黨陸甜就承擔起照顧叔叔和奶奶的重任。
他們一家現在寄居在南坡村親戚家的破窯洞。家就在村口一處黃土崖下,土窯洞上長滿了枯草,院里雜草叢生,沒有像樣的圍墻,也沒有大門。生活的磨難,讓黨陸甜早早學會了理家,做家務、照顧家人,樣樣嫻熟。
2011年,陸生斌做木工活時手被鋸,不能拄拐,只能臥病在炕。20多天里,年僅8歲的甜甜為他端水倒尿,讓這個五尺男兒沒齒難忘。貧寒窯洞的窗外,整齊晾著的是奶奶的尿布,這些都是甜甜放學回家后洗的。平時,奶奶無法動彈,照顧奶奶吃飯、喝水、翻身就成了甜甜的事。
在與甜甜的相處中,筆者發現,別人帶甜甜買的小零食,都是奶奶喜歡的,就連QQ糖和果凍也是為奶奶挑的。甜甜將所有零食和小玩具都拿給了奶奶看,把小零食喂到奶奶嘴里,奶奶不吃了她才開始吃。
“孩子跟著我們受委屈了。一想起別人家的孩子這么大,都還在大人懷里撒嬌,就覺得對不住孩子。”陸生斌說,由于情況特殊,家里需要甜甜時,都會讓鄰居去學校把她叫回來,家事多少對孩子有些拖累。但不管生活怎么苦,家里都會攢錢供養孩子讀書,孩子就是他們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難得的是,黨陸甜學習很用功,成績也不錯。在那孔舊窯洞里,“學習進步獎”“學雷鋒,講文明”等10多張獎狀貼在墻上。老師告訴筆者,甜甜愛笑,還經常幫同學打掃衛生。“甜甜懂事,家里家外全憑這孩子。”南坡村支書郭錫龐也說。
雖然社會的關心為這個家庭送來不少暖意,但這家人的日子依然過得非常艱辛。陸生斌給人雕刻印章每月能收入200多元,加上為數不多的低保,全家一年到頭每天只吃兩頓飯,土豆、蘿卜、面條是基本主食。
有人問:孩子,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黨陸甜說:我想快快長大,去很大很大的學校,好孝順奶奶和叔叔;“那長大后,你想做什么?”筆者問,甜甜說:我想當老師,幫助其他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