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槐霞,毛德新
(1.酒泉市肅州區銀達鎮人民政府,甘肅 酒泉 735011;2.酒泉市肅州區蔬菜技術服務中心,甘肅 酒泉 735000)
琉璃苣是甘肅河西走廊近年來引進的特種經濟作物之一,通過幾年的種植實踐,河西地區種植面積已超過0.33萬hm2,平均667 m2產量為140 kg,平均效益在3 000元左右。琉璃苣產業取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祁連山北麓高寒旱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隨著栽培管理技術日趨成熟,琉璃苣的產量、效益也逐年提高,但琉璃苣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尚處于一個初級發展階段,沒有引起相關部門、企業和農戶的高度關注,進一步規范、提升產品質量檔次,促進農民增收,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發展的首要任務。
河西走廊位于甘肅省西端,地處東經92°14′~100°20′,北緯37°58′~42°50′,南部與青海接壤,西與新疆毗鄰,北接內蒙古、并與蒙古交界,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轄區內現有耕地11.37萬hm2,總人口100萬左右,農區海拔1 000~1 780 m,年平均氣溫6.9~9.3 ℃,晝夜溫差14~17 ℃,日照長度3 033.4~3 267.6 h,年降水量為36.8~85.3 mm,蒸發量2 148.8~3 140.6 mm,相對濕度35%~46%,無霜期130~140 d。尤其沿祁連山北麓高寒高旱區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最適宜琉璃苣種植,一是土壤肥力較高、耕性好,有機質含量豐富,pH 7.8~8.5;二是夏季氣溫低、光照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作物積累光合產物。
琉璃苣是經濟性狀優良、適應性強、具有一定野生性、耐脊薄土地、極具增產潛力的作物,無論在山區或川區都能正常生長,尤其在光照強、通風好、排灌便利、水肥適中的沙壤土中產量更高,最適宜在海拔1 750~2 350 m的區域種植,通常在6月中旬到7月下旬生長達到盛期。
沿祁連山北麓的高寒高旱地區,無污染源,年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加之歷年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病蟲害較少,生產琉璃苣基本不用農藥,殘留污染輕。該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高,耕地肥沃,以施用有機肥為主,生產出的產品飽滿且色澤鮮亮,無公害、無污染、安全優質,很受客戶青睞。由于是在完全自然生態環境下種植,夏季氣溫低、光照強,有利于琉璃苣的生長發育,是天然的“綠色產品”,市場需求前景廣闊,因此,通過種植優質綠色產品,可以變資源優勢為產品優勢,變產品優勢為產業優勢,帶動沿祁連山北麓高寒高旱區農村經濟向前發展。
以酒泉市肅州區為例,2011年全區種植琉璃苣424.2 hm2,平均667 m2產量128 kg,平均收入2 420元;2012年全區種植琉璃苣615.27 hm2,平均667 m2產量138 kg,平均收入2 636元;2013年全區種植琉璃苣705.13 hm2,667 m2平均產量139 kg,平均收入2 780元,扣除投入(化肥90元、地膜52元、水費100元、人工300元、機耕費60元)602元,667 m2純收入2 178元,投入產出比超過1∶3。
為進一步促進琉璃苣產業發展,近幾年,農業技術部門進行了品種、播期、不同栽培模式的試驗示范,本著“先試驗、再示范,后推廣,穩步進行”的原則在當地推廣種植,促進了琉璃苣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現在僅有的少量水資源無法充分利用,對大面積種植琉璃苣產生很大的影響。南部祁連山區冬季降雪逐年減少,導致6-7月份灌溉高峰期水資源緊張,使得灌溉面積得不到保障,嚴重制約著沿祁連山北麓地區的經濟發展。
農戶文化素質相對偏低,科學管理水平不高,隨意性強,對依靠科技種植琉璃苣的認識不足,與科學生產管理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此外琉璃苣生產訂單較少,市場混亂,誠信度較差。琉璃苣生產雖然走的是訂單農業產業化之路,但受市場價格波動和農民合同意識差的影響,“訂單生產”不能得到有效落實,產銷銜接不緊密。琉璃苣種子定價主要還是由外地加工企業和中介代理收購商決定,當市場行情較好時,各收購商相互抬價;當市場行情較差時,收購商又不愿意承擔市場風險,采取壓價收購,更有甚者,一些小商販干脆不收購。此外一些農戶也缺乏誠信,不履行合同,價格好時違背合同,私自高價銷售,對產品質量認識不夠,隨意摻雜、摻假,使產業“品牌”受到了損害,對優化市場環境帶來了負面影響,也制約了琉璃苣產業的穩步發展。
農戶對市場經濟的認識不足,信息意識、市場經營理念跟不上,物資投入少,經營效益不穩,跟不上發展需求,沒能充分發揮出獨特的資源優勢。同時農戶在生產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從眾心理嚴重,跟風種植現象突出,種植大多看上年行情,引起種植面積和種植結構的劇烈變化,增大了種植風險。
目前,琉璃苣生產在河西地區沒有龍頭骨干企業帶動,只能依靠外運原料,沒有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只有“農戶+基地”,沒有“企業+市場”,無法形成完整的利益鏈條。此外生產的各個環節機械化程度較低,主要靠人力完成,給種植操作帶來很大的勞力消耗,增加了成本,造成“豐產不豐收”“優質不優勢”的現象。
通過宣傳產業優勢,采取集中培訓、田間指導,組織農戶到種植先進區參觀交流等多種措施,提高農戶的科學種植、管理水平,轉變更新生產觀念,真正為產業的發展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生產者。同時堅持“試驗、示范、穩步推廣”的原則,選擇出適應在當地自然生態環境條件下栽培的高產、優質品種,推進規模化、產業化可持續發展。
針對沿祁連山北麓高寒高旱地區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引進琉璃苣新品種,利用該地區無污染的自然環境優勢,建立良好的生態農業系統,進行多層次、多類型的布局,集中連片,合理規劃,統一安排,發展琉璃苣產業帶。
通過招商引資及政府對新型產業的扶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一是對產業體系建設的資金投入,進一步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引導產業體系不斷壯大。二是對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對種植區進行渠道維護,修建蓄水庫,利用滴灌等先進的節水技術改變生產條件,確保產業持續發展。三是加大研究與試驗示范的資金投入,進一步加大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力度。
沿祁連山北麓高寒高旱地區無環境污染,土壤有機質含量高,耕地肥沃,傳統以施用有機肥為主,應積極規劃建立琉璃苣生產基地,使琉璃苣生產向規模化方向發展,走產業化經營之路。要按照各自不同的生產條件,適當集中連片種植,形成區域化規模生產,使沿祁連山北麓高寒高旱地區琉璃苣生產基地真正做大、做強、做精、做優。不斷適應市場需求,并全力打造這一區域琉璃苣品牌,更快提升沿祁連山北麓高寒高旱地區農民綜合經濟實力,實現琉璃苣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