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燕,瞿 翔
(1.盤縣農業局蔬菜站,貴州 盤縣 553537;2.盤縣農業局果品站,貴州 盤縣 553537)
根據六盤水市委、市政府“3155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發展六盤水市農業特色產業實施方案的安排,盤縣從2013年開始規模化發展蔬菜種植,且種植面積逐年遞增,現就近年來實施過程中和驗收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總結出以下幾項茄果類蔬菜的育苗技術,供廣大蔬菜種植農戶參考。
床地的選擇要結合光照、土壤、通風、排灌等條件進行。一是要選擇避風向陽,東西南三面開闊、沒有遮陽物、日照充足的地方,并要求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地塊。二是選擇離大田近,管理和運輸方便的地塊。三是近一二年沒有種過茄果類、瓜類蔬菜等作物的地塊,以防病害的傳播。
1.2.1 育苗床的類型
根據盤縣的氣候條件,一般采用塑料小拱棚育苗,塑料小拱棚是利用竹片做成拱型的小棚架,上蓋塑料棚膜而成,棚架高0.5 m,寬1.2 m,長20~30 m,上面覆蓋一層2 m寬的拱膜。將拱膜一邊用土壓實,以利保溫防風;另一邊用磚壓好,以便隨時揭膜,通風換氣。
1.2.2 育苗床的設置
根據目前塑料小拱棚育苗的實際情況,一般都采用低畦苗床育苗。具體操作是將棚內苗床按1 m×10 m、1 m×20 m或1 m×30 m的規格挖成深20 cm左右的坑,然后再鋪上7~8 cm厚的營養土即成低畦苗床。由于苗床沒有任何人工加溫措施,要注意防范氣溫偏低的嚴寒冰凍天氣。當氣溫特別低,且持續時間又比較長時,為確保秧苗不受低溫危害,可在小拱棚上鋪蓋草席或麻袋,提高保溫效果。
1.2.3 營養土的配制
營養土質量的好壞對秧苗生長發育的影響很大,為了培養壯苗,要求營養土肥沃、疏松、呈微酸性或中性,保水、排水性能良好,不帶病菌、蟲卵和雜草。具體操作為:在沒有種植過任何農作物,且土層深厚,土壤疏松或種過豆類、蔥蒜類蔬菜的地塊上,鏟除表土,挖取心土,與有機肥料(如人畜糞尿,其他欄糞或堆廄肥)1∶1充分混合均勻,堆積發酵,待充分腐熟后,經過烤曬、打碎、過篩,篩好的便是營養土。如配制好的營養土暫時不用,可存貯于室內或用薄膜覆蓋,保持干燥狀態。
優良品種是豐收的基礎,當地辣椒選擇的主栽品種為:碭椒5號、碭椒6號;番茄選擇的主栽品種為:荷蘭凱撒2008、澳大利亞石頭16;茄子選擇的主栽品種為:早熟雜茄、紫長茄等。播種期的確定要以早熟、豐產和培育適齡壯苗為目的,根據盤縣氣候特點,辣椒、茄子一般于11月下旬播種,番茄1月上旬播種。
為促進種子發芽、預防病蟲害、增強秧苗抗性和促進生長發育,播種前要進行種子處理。種子處理主要是指浸種(包括種子消毒)和催芽。
浸種的方法很多,有溫湯浸種、熱水浸種和藥液浸種等。具體介紹以下兩種方法。
3.1.1 溫湯浸種
水分是種子發芽的必要條件。種子吸水后,氧氣容易透過種皮,有助于原生質的活動和種子貯存物質的轉化與運輸,在適溫條件下能快速萌發、早出苗。其方法是:將種子浸入約55 ℃的清潔溫水中,邊倒種子邊攪拌,直到水溫降為20~30 ℃,浸泡6~8 h。浸種完畢后,要用清水將種子表面的黏液沖洗干凈,濾干表面水分。
3.1.2 藥液浸種
這種方法應針對不同病害而選取不同的藥液,并將種子浸入藥液達一定時間,以達到消毒、殺菌的目的。其方法是:預防辣椒炭疽病和斑點病,先用溫水泡種4~5 h,再浸入10%硫酸銅溶液中5 min取出,用清水洗凈。預防茄子褐紋病、番茄早疫病,先用溫水泡種3 h,再用50%福爾馬林100倍液浸種25 min取出,再用清水洗凈。
把浸泡后的種子置于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促使發芽,即稱為催芽。播前催芽是保證出苗快而齊的一項關鍵措施,并能方便管理和減少能耗。催芽可根據種子量的多少采用不同的方法。茄果類種子進行催芽,當地采用的方法是:用濕紗布墊于浸泡過的種子下面,攤平放在準備催芽的托盤上,用紗布蓋嚴,并保持濕潤、進行催芽。催芽的溫度范圍在20~30 ℃,在此溫度范圍內,可采用恒溫或變溫法催芽。恒溫催芽,發芽勢隨溫度升高而增加,溫度越高,發芽越快,但芽子細長虛弱,因此為保證幼苗粗壯而整齊,可實行變溫催芽,即高溫和低溫交替處理。一般變溫催芽的高溫是25~30 ℃,低溫是15~20 ℃,每日高、低溫處理的時間分別為10 h和14 h,這種變溫處理,即能加快出芽速度,又能兼顧出芽質量。特別注意在嚴格控制溫度的同時,還要注意調節濕度和通風換氣,一般每隔6 h將種子翻動1次,并及時補充水分。當有80%左右的種子芽尖露白時即可停止催芽,進行播種。
播種宜選晴天或寒潮剛過,即將轉暖的天氣進行。催芽開始時,就要注意天氣變化的動態,以保證播種時天氣良好。播種前先在整平的床面上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后,開始播種。每平方米播種量依作物種類而有不同,番茄每平方米8~10 g,辣椒15~20 g,茄子10 g。采用撒播法,將發芽種子與過篩的營養土拌勻,均勻地撒播于苗床上,然后及時覆上1~2 cm厚的營養土,并用灑水壺噴1層薄水,沖出來的種子再用營養土覆蓋。為增加保溫、保濕效果,上面需覆蓋一層稻草或加蓋一層塑料薄膜,以減少床土水分的蒸發并穩定床土的溫度。根據盤縣的氣候條件,辣椒、茄子可于11下旬播種,番茄可于1月上旬播種。辣椒、茄子播種5~6 d,番茄播種2 d后要檢查出苗情況,發現30%的種子胚軸弓彎出土時,應及時揭掉覆蓋的稻草或拱膜,降低苗床溫度。
幼苗出土后需要給予充足的光照,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防止高溫。應進行適當的間苗,保證秧苗生長的空間和營養面積。出苗期間茄果類種子要求較高的溫度,一般在25~30 ℃,出苗后適當降溫,防止秧苗徒長,但是當棚溫低于10 ℃時,會使秧苗受凍,特別是茄子抗凍性較辣椒、番茄差,更應注意保溫,而番茄苗期最易徒長。一般在幼苗期茄子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 ℃,夜間15 ℃;番茄白天15~20 ℃,夜間5~10 ℃為宜。應盡量給予充足的光照,覆蓋的薄膜或稻草要早揭晚蓋。
為提高幼苗對定植后環境的適應能力,縮短定植后的緩苗時間,在定植前1個星期左右要進行秧苗鍛煉。首先是降低溫度,白天氣溫可降至18 ℃,夜間在13~15 ℃;地溫在根系不受凍的情況下停止輔助加溫。其次是控制水分,煉苗期一般不再澆水,促使床土“露白”。其三是揭膜通風,開始煉苗時,先揭除一部分覆蓋物,隨著煉苗時間延長,應逐步加大揭除范圍,至最后全部撤掉覆蓋物,使之完全適應露地環境,進行大田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