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業信息
日前,某保險公司正式推出了國內首款商業性雞蛋價格指數保險。該險種將雞蛋價格補償與雞蛋市場價格掛鉤,在收購價已確定的情況下,雞蛋價格下跌時,保險公司將為養殖戶提供損失補償,保障了養殖戶的收益。
據了解,早在2015年6月,該保險公司就與當地農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通過發揮保險專業優勢,為該企業量身定做蛋雞養殖保險、雞蛋價格指數保險、雞農小額貸款履約保證保險等一系列保險專用產品,為前段融資貸款、中段蛋雞養殖、后段雞蛋銷售等各環節經營風險提供全方位、立體式、專業化的風險保障服務,從根本上對蛋雞養殖業的持續發展起到‘防護傘’、‘穩定器’作用。
據悉,目前該保險公司還正在積極研發“高品質特色雞蛋質量保險”,以期實現蛋雞保險從‘養殖大棚到市民餐桌’的全程參與。
近日,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經濟軌道“開放的貿易與投資”專題會議結束后,中國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介紹有關中美農業合作的情況。
屈冬玉指出,中美雙方在農業方面達成了7項成果,其中經濟軌道4項、戰略軌道3項成果。
經濟軌道有4項成果:①共同決定在農業生物技術管理、生物技術開發等加強合作、提高生物技術監管和研發能力等;②美方承諾加快中國禽肉輸美立法程序,盡快實現禽肉輸美;③支持農業企業開展農業科技聯合研發;④在農產品加工領域,促進雙邊貿易增長。
戰略對話軌道有3項成果:①打擊非法捕魚,加強海洋漁業資源養護、休閑漁業等方面合作;②在精準農業領域加強合作,交流和分享精準農業方面的經驗;③在作物育種、動物疫病防控、農產品加工、農業數據公開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
屈冬玉表示,中美農業合作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如合作機制日益完善,科技合作成果豐碩,貿易投資持續穩定增長。近5年,中美農業貿易額年度增幅超20%,2014年貿易額比加入WTO之初翻了近10倍。
雖然成績斐然,屈冬玉表示中美農業合作潛力很大,因為中美兩國農業發展優勢、特色互補性強。當前主要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取得進展,還需加強雙方的戰略合作。
近日,天津確診兩例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目前兩位患者均在定點醫院接受市級專家組治療。與患者密切接觸人員均已實施醫學觀察,截至目前未發現異常。
根據通報,其中一位患者家住河北省廊坊市,經當地醫院急救車送至天津市的醫院治療,另一位患者家住天津市濱海新區。二人皆因重癥肺炎住院治療,且此前均有病禽接觸史。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復核,天津市專家組綜合病例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診斷兩病例為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兩個病例沒有關聯性,屬散發個案病例。
天津市衛生計生委表示,疫情發生后,該市立即啟動應急措施,加強多部門聯防聯控,調集專家全力救治患者,及時開展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強化醫療機構不明原因肺炎監測,對疫點周圍活禽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組織開展禽類和外環境監測,確保疫情可防可控。
臺灣大成集團投資1.2億元建設的年產12萬噸無抗反芻飼料廠,正式在銀川建成投產。該公司與荷蘭研究所聯手研發寧夏牛羊特定的“定制”飼料,以提高該區牛羊品質,同時在國內首推無包裝飼料配送體系,實行飼料可溯源系統,確保飼料的安全。
云南省馬龍縣通過實施中央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山地養雞項目,解決了當前制約深溝雞繁育場發展的孵化、脫溫難題,項目效益初步顯現,有力推動了全縣深溝雞產業的快速發展。
馬龍縣山地養雞項目于今年1月3日開工建設,新建脫溫室、孵化室 1406平方米,占計劃的100.4%,購買孵化機6臺,安裝供電設備1套,架設供電線路400米。現養殖場存欄深溝雞4萬只,出欄1.8萬只,供應種雞苗1.1萬只,實現銷售收入404萬元,帶動周邊625戶發展深溝雞生產。預計今年深溝雞繁育場存欄5萬只,出欄4萬只,供應種雞苗4萬只,全縣出欄肉雞可達132萬只。
近日,廣西田林縣利周鄉老山村凡屯黃家鋒生態養鴨場格外熱鬧,站在養鴨場里的一條小河旁邊觀望,幾千只鴨子在水里追逐嬉戲、游泳覓食,鴨子頭上的綠色羽毛在陽光的襯映下閃閃發亮,更顯出“生態清水鴨”之稱。
今年以來,田林縣水產畜牧局緊緊圍繞全縣“優生態、保民生、促增收”的目標,把家禽產業作為促進農村農業發展的重要產業來抓,堅持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走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的路子,持續推動養殖產業擴規模、提品質、創品牌、增效益。目前,全縣肉鴨存欄15.6萬只,出欄22.8萬只,1000只以上的規模養鴨有120戶。
近日,中美洲農業部部長在國際農業健康組織總部圣薩爾瓦多會見了家禽委員會組織成員,這次會面的主要任作任務是大家一起共同探討如何徹底消滅這個地區的H5N2型低致病禽流感。
2000年在危地馬拉首次發現 H5N2禽流感之后的15年中,中美洲的地區的他們一直不斷的在周邊農村地區里的商業農場和家庭農場中進行抽樣檢測,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盡早的讓這片區域擺脫H5N2禽流感的困擾,以便這些禽肉產品更好的打入國際市場。
這一計劃受到很多國家的大力支持,紛紛表示愿意與家禽組紀織合作,建立標準化禽流感檢測實驗室,對農場、濕地和家養家禽感染禽流感情況進行監督、預防和控制。
澳大利亞自今年實行新 “散養”養殖法令以來,由于養殖戶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增高,加上肉類價格的增長促使雞蛋消費量提高,導致整個澳大利亞嚴重缺雞蛋。有分析稱,“蛋荒”或持續數月。該法令引發了民眾的嚴重不滿。
《悉尼晨鋒報》和《每日郵報》報道稱,由于“散養”法令的強制要求,養殖戶紛紛將主要資金投入到興建符合法令的雞籠和畜棚上,導致雞蛋產量嚴重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肉類價格持續上漲,澳消費者越來越多地選擇相對便宜的雞蛋作為替代和補充,消費量每年上漲3.5%到4%。此消彼長之下,澳各大超市的雞蛋貨架上早已沒有新鮮雞蛋供應。而澳養雞農民協會發言人科沃德的預估更為沮喪,他預計“蛋荒”將持續2~3個月,雞蛋價格也會持續增加。
鑒于此,有的超市雞蛋貨架上已經貼出向顧客道歉的告示:“我們正在努力提供雞蛋替代品,由于供應問題,現在雞蛋正處于缺貨狀態。”
澳當局3月引入的“散養”法令規定,每平方米只能養殖一只雞,且雞要 “有機會到雞籠外面去”。同時,一些尚未最終確定的規定還包括畜棚的大小,這種不確定性使養殖戶建更多的畜棚以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