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紅,鄧遠明,肖敏,張瀝引
(1.四川綿陽國紅動物醫院,四川 綿陽 621000;2.四川梓潼縣文昌鎮畜牧獸醫站,四川 梓潼 622150;3.四川梓潼縣黎雅鎮畜牧獸醫站,四川 梓潼 622153)
中國臨床獸醫禽病控制戰略(上)
張國紅1*,鄧遠明2,肖敏3,張瀝引1
(1.四川綿陽國紅動物醫院,四川 綿陽 621000;2.四川梓潼縣文昌鎮畜牧獸醫站,四川 梓潼 622150;3.四川梓潼縣黎雅鎮畜牧獸醫站,四川 梓潼 622153)
養殖業的主要風險是管理風險、市場風險、疾病風險和觀念風險,而中國家禽養殖產業最重大的障礙及最主要的風險則是疾病。禽病包括營養代謝性疾病、管理性疾病、中毒病、寄生蟲病、細菌病、病毒病、真菌病等等,但人們一般只重視引起家禽慘重損失的疾病如肉雞的新城疫、禽流感、肉雞矮小綜合征、球蟲等;蛋雞的新城疫、減蛋綜合征、禽流感、白血病等;水禽的鴨瘟、禽流感、雛鴨病毒性肝炎、漿膜炎、腺病毒性腸炎、小鵝瘟等,因其可見的、傳染快、危害大、發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性而倍受關注。
然而,一些通常不會引起家禽大批急性死亡的疾病,也會導致經濟上的嚴重損失,如霉菌中毒、肉毒中毒、大腸桿菌病、傳染性鼻炎、慢呼、螨蟲、藥物性肝腎損傷等,要么提高耗料量、要么延長上市日期、要么降低產蛋率、要么影響肉蛋品質與風味,其損失往往比禽流感爆發還要厲害。對家禽疾病的問題,許多臨床獸醫或養殖場戶喜歡用藥物來應付,一些專家往往第一反應就是四處尋找“病原”,一味依賴藥物而使家禽成為“垃圾桶”或“藥品百寶箱”,見什么病或什么問題都以藥物為主要的防控措施,此措施治標不治本,問題的根源依然存在。疾病的發生必有其病因,所謂“防重于治”提醒我們須要采取某些諸如疫苗免疫、溫度控制、水環境改善、設備設施改良、空氣環境凈化、密度環境把控、營養調控、品種改良、生物安全、藥物保健等具體的綜合的措施才有可能阻止或減少疾病的發生,任何單一的方法與策略都不利于疾病的防控。
2.1 病原體越多,疾病越嚴重 不同病原組合感染的問題與養殖場管理有密切的關系,如寄生蟲、細菌或病毒的混合感染將惡化病情;患上球蟲的肉雞容易導致營養物質不均衡引起消瘦性死亡或貧血性死亡;腸毒綜合征與球蟲的相互侵害使疾病的診治更加復雜;家禽不規范用藥導致嚴重的肝臟、腎臟損害;肉雞螨蟲引起雞只羽毛色澤晦暗、冠髯異常;禽流感等導致禽群嚴重的免疫障礙。在臨床實踐中,某個特定的養禽場患病后通過實驗室檢測,常常能檢測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致病微生物。這些情況表明,越多病原存在,疾病的狀況越復雜,治療也越棘手。清除病原不等于清除疾病,殺滅完病原不一定能夠健康禽群。
2.2 禽群密度越大,控制疾病越困難 病原體需要易感宿主來繁殖。當一只易感雞只感染病毒時將會排出大量病毒顆粒污染環境,傳播力強的病毒被帶進易感雞群時,短時間內養殖場將出現疾病爆發。禽流感爆發于大中型雞場、鴨場或鴿場時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控制。育雛期的肉雞本來是健康的,一旦被移入污染的中雞舍時,便開始發病。其實,很多病原在宿主體外生存期不長,只要實施消毒和保持空欄一段時間即可將其殺滅,批次進雛或全進全出的管理方式,就有控制疾病的可能。因此,如果想以大規模方式飼養肉雞、蛋雞、蛋鴨、肉鴨、鵝或鴿等家禽,最好是根據飼養階段建立幾棟單體建筑并保持一定間距,而不是在一幢大建筑物內完成不同批次、不同日齡、不同用途、不同品種的家禽混養。
2.3 進雛批次越頻繁,疾病越多發 購買新禽群入場時,也容易帶入潛伏在新引進禽群的疾病。應盡可能向一家種禽場購買禽苗,不同的養殖場有不同的疾病,從許多養殖場引進禽苗時,帶入許多別的養殖場的疾病。引進帶菌禽苗是養殖場疾病傳播的重要途徑,即使是普遍的大腸桿菌,隨著引進不同的血清型,而本場禽只對此型抗原無免疫力而造成疾病問題。同樣的原理,當種禽場從不同的國家引進種禽時,也會從國外引入新血清型的病原或新的病原,即使沒有引入新病原,也可能帶入有易感性的禽只。
2.4 家禽飼養期越長,免疫力越強 免疫力隨著禽群成長而增強,年長家禽比幼齡雛禽免疫力強?;A免疫越扎實,禽群患病概率和嚴重程度則減少。但是,由于藥物預防保健的濫用,大量有毒有害的投入品包括藥品、疫苗、營養素、飼料毒素等在肝臟、腎臟的蓄積量越大,肝腎的病損也更為嚴重;某些細菌的抗藥性也顯著增強甚至出現多重耐藥,臨床防控難度也越來越大。
2.5 病原在環境的存活力越強,其疾病越難控制 一些病原微生物在禽群體外能存活較長的時間,如流感病毒、沙門氏菌、大腸桿菌、支原體、嗜血桿菌等,或因為容易變異,或因為繁殖過程中容易產生毒素,或出現多個血清型,或易于多途徑傳播,或嚴重污染空氣水體,這類微生物不容易被消滅,要控制其誘發的疾病也較困難。
2.6 雞群間距離越遠,疾病傳播越困難 最大感染原常來自其它禽群,禽群之間距離不要太近,其距離以地形、禽群密度及該地疾病情況而定。年齡不同的禽只不應混養在一起;禽場工人應嚴禁串場、避免互相串舍以免疾病四處傳播;除了禽舍之間應隔開,禽場之間也應保持一段距離;運輸活禽、禽蛋的車輛常常是禽場與禽場間交叉傳播的主要路徑;糞污清洗工具和運輸車輛、病死家禽的處置更是常見的重大傳染性疾病的主要感染因素。
3.1 養殖場應建立于偏僻的地方 飼養場之間的距離對控制疾病有關系,飼養場的位置應與其它場保持一段較長的距離。由于面對土地有限和環境污染問題的壓力,有時只有集中某一地區飼養禽群,從處理養殖場排泄物的觀點看,地形集中養殖區是有利的但對疾病控制卻有害,養殖場稠密的地區常面對疾病蔓延而無力徹底控制其危害。各類養殖小區、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特色鎮村高密度養殖區域布局和養殖勞動力相互調劑是當前我國禽病形勢異常嚴峻最為主要的失當之處。
3.2 養殖場四周最好建立圍墻 飼養場過分集中且禽場周圍沒有明顯的界限,一旦傳染病爆發是難于控制的,因為飼養場之間來往的人、貓、狗或老鼠都可能是病原傳播的媒介體,很多的禽病皆可在這類密集養殖區出現。所有禽場皆應建立圍墻,至少可以阻止車輛、人員和其它動物任意進入。最為尷尬的是某些地區推行林下養殖、生態循環養殖,把養禽場建在河邊或樹林里,飛鳥與空氣成為某些重大禽病爆發的重要傳播媒介。
3.3 保持規模小的禽群 養禽密度與規模大小亦影響疾病的傳入。規模小的禽場較安全,當傳染病爆發時,大型養禽場勢必更嚴重,持續較久且不易控制。禽場越大,疾病發生時損失越大??紤]興建大型禽場,疾病控制將是首先考慮的因素,與其建立一所有十萬只的雞場時,不如以安全起見,建立兩所五萬只的雞場。
3.4 盡量減少飼養場的禽群來自不同的禽群種源 若雞場雞只來自不同雞源,新雞只的引入將導致新疾病的混合感染,這不但威脅到引進的新雞,對原有雞只也構成相當大的威脅。自繁自養的雞場一般病原較少。若雞只必須來自不同雞源,且這些雞只健康狀況不明時,必須根據自身雞場雞病流行情況,選購無下述感染的新雞或下述疾病不嚴重:新城疫(雞瘟)、傳染性支氣管炎、霍亂、禽流感、雞痘、球蟲、支原體病、大腸桿菌病、肉雞矮小綜合征、肉雞腹水綜合征、馬立克氏病、傳染性喉氣管炎、禽腦脊髓炎、沙門氏桿菌病、飼料霉變病、藥物中毒病、腸毒綜合征等。如果雞場無此類重要疾病的影響,就應檢查所有引進雞只,確定它們無此病存在,實際的做法是:調查雞源的健康狀況,該場是否實施定期免疫接種計劃和防疫措施;向其它曾經從此雞場買過雞苗的雞場詢問,盡可能使雞場主人不會隱瞞疾病問題。更為尷尬的是不同種類的禽群或動物混養,如雞鴨混養、豬鴨混養、鴨鵝混養,更易出現多病種的交叉或混合感染。
3.5 避免購入問題禽群 由于我國動物重大疾病撲殺補償機制設計與執行的缺陷,以及多年來形成的經濟至上而社會道義的大量缺失,在面對新城疫、禽流感等爆發時,某些失德業主可能冒違法風險而以低價賣掉無癥狀的禽群來減少自家場疾病損失,連那些即將上市的肉雞都以廉價出售,貪圖便宜買入的人?!耙馃怼?,新城疫或禽流感也會出現在他們的雞場。
3.6 避免人員傳播疾病 許多養殖場的老板更關注政府資源的利用,常常帶領政府官員參觀,尤其是地方兩會為提振經濟或政府示范帶動效應,往往安排眾多人員實施現場參訪,但從禽場安全的角度應盡量減少客人參觀,且進場時必須先淋浴更衣。若參觀者與其它禽類接觸過時,必須三天后準其進入,管理區辦公室應設計于生產區外或盡量靠近圍墻邊,使載運物品工作不需進入養殖場即可將家禽運走或物品送入。許多參觀訪問的客人可能是傳染病的媒介,對必須參觀訪問的客人應有基本防疫措施如提供防護外套、膠鞋,并經消毒藥水噴霧消毒及紫外燈消毒后才讓其進入。
家禽販子或巡診獸醫或飼料廠技術員可能去過許多其它養殖場,別的養禽場的禽群、運輸工具及司機亦為最大之污染源。禽群出售,應由本場工人親自操作。禽群裝載場,應位于墻邊緣,禽群收購商或裝載工人不需進入養殖場即可將禽群運走。使用后,禽群舍裝載場及設備工具均需沖洗消毒。教育養殖場工人懂得控制疾病之原則并注意不接近其它禽群場,避免肉食帶入禽群場內,雞肉、鴨肉食品可能帶有雞瘟或禽流感病毒,工人進入禽群場時必須換上工作服及膠靴。
3.7 引進禽群嚴格隔離檢疫 我國的家禽養殖基本屬于小規模大群體,不同批次禽群的更替和循環則屬于家常便飯。但禽群之更新最好有隔離舍,使新進的禽群隔離檢疫3~7d后合群;養殖場沒有隔開的孤立禽群舍時,可將引進禽群飼養于另圈。隔離期間必須經常觀察引進禽群的健康狀況和采血測驗抗體。
3.8 定期的科學合理有效的疫苗接種 家禽養殖場各類禽群應有一個科學、合理、適用的疫病免疫程序,免疫程序必須立足本場實際,根據本場動態抗體監測結果、周邊疫情、國內疫情、本場技術水平,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適時修正更新且由專業獸醫團隊完成免疫,并定期監測完善。沒有常規免疫計劃的養禽場經常暴露于烈性傳染病的侵襲,尤其是密集養殖區,禽流感嚴重威脅雞、鴨、鵝、野雞、鵪鶉、鴿子等禽類。
3.9 良好的養殖場設計與管理 不同日齡的禽群,最好分割一段距離有助于減少傳染病的傳播;不同品種的禽群應當嚴禁混養或在同一養殖場內飼養;養殖禽舍必須遠離交通要道、農貿市場,養殖場周邊應建立圍墻,良好的功能化區域布局,根據資金和技術水平確立適度規模。
養殖場管理不佳會導致許多疾病出現。營養不良、過分擁擠、寄生蟲感染、疫苗注射、氣溫變化、斷喙、轉群和圈舍骯臟都是造成應激的因子。應激會造成雞只免疫力下降而易受病菌感染,冷應激造成雛雞下痢和易染大腸桿菌癥,不傳染的疾病如氨氣中毒也由飼養管理不良才產生的,潮濕的圈舍是大腸桿菌、球蟲滋生的溫床,潮濕的環境促使細菌大量繁殖,因此禽舍應保持干燥、保溫防暑、通風透氣、勤換墊料。許多養殖場的球蟲、白痢、慢呼等多因管理不良而不易控制,禽舍及管理影響禽群對病原之抵抗力。家禽下痢、喘鳴、生長發育不良等,這些都不是單純的疾病,而是由于過分擁擠、采食不足、水供應不夠、飼料品質差、溫度及通風不良所造成,單純采用抗生素或藥物不能解決問題,養殖場管理良好比用藥物控制疾病重要得多。
4.1 家禽疾病防控形勢 養禽單位多而密集,經營規模較大,養禽數量多,禽及其產品流通渠道多而繁頻,活禽市場的存在和監管難度大,給禽病發生和流行造成有利條件。養禽生產經營主體多元化,擴大生產、外出引種,普遍忽視疫病檢疫和防制工作。我國對疫病防控基礎薄弱,技術儲備不夠,防疫、檢疫網絡系統及防控手段不健全、不完善,基層防疫機構建設簡陋、不健全,人員隊伍專業水平尚需提高。規?;曫B與散養并存,疫病防控難度大,難以有效防止交互傳染。規模養禽場對飼養管理、環境衛生、消毒、防疫制度等存在缺乏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執行不嚴,不持久等弊端;過分依賴疫苗;大量從國外進口或走私的生物制品、疫苗等,因監管乏力而有可能成為新的生物炸彈;單純追求高密度、大規模、大集約而成為疫病的大倉儲和疫源庫。
4.2 禽病種類多而復雜且傳染病防控難度大 我國禽群傳染病202種,寄生蟲病23種,普通病14種,共239種。20世紀80年代新發生傳染病15種,寄生蟲病2種。其中禽傳染病有:雞傳染性鼻炎、禽白色念珠菌病、EDS-76、雞病毒性關節炎、禽大腸桿菌病。20世紀90年代以來,又新出現傳染病10種,其中家禽傳染病有禽流感、雞傳染性貧血、網狀內皮細胞增生癥、J亞型淋巴白血病、鵝副黏病毒感染等。八十年代到現在,新傳入的比較重大的雞群傳染病就有20多種,傳染病中又以病毒性疫病嚴重,造成的損失最大。每年因禽病死亡率高達20%左右?;疾∏莘N增多,家養禽、珍禽、觀賞禽、野生禽鳥、候鳥等。
我國蛋雞產蛋期死淘率20%~25%;美國、荷蘭等發達國家蛋雞產蛋期死淘率0.4%~0.6%;雛雞育成期平均成活率92%~94%。發病非典型化、病原和病型出現新變化,如:ND非典型化發生;有學者分離MDV31株且出現超強毒株;禽白血病的新病型-ALV-J引起的白血病/血管瘤以及近年頻發的變異性禽流感已成為影響我國蛋雞業發展的重大疫病。
多病原共感染、繼發感染、混合感染和出現復合癥,使病情復雜化,診防難度加大,發病和死亡率高。病毒與病毒、細菌與細菌、病毒與細菌、病毒或細菌與寄生蟲、病原性與非傳染性疾病混合感染呈多發態勢,如新城疫與禽流感、新城疫與大腸桿菌、沙門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病原嚴重污染養禽場,飼養管理不良和有應激因素時,發病癥狀復雜,病情嚴重,診治困難,損失巨大。
4.3 家禽呼吸道疾病突出,危害嚴重 禽呼吸道疾病已是養禽生產中危害最嚴重和最棘手的問題,飼料轉化率低,肉禽增重慢,蛋禽產蛋率不高,用藥成本加大。禽呼吸道疫病綜合征是近些年提出的一個概念,屬于多因素造成,如原發、繼發和共感染引起的危害;飼養管理、環境因素和應激引起發病,是最被忽視的問題;飼養管理和環境差、飼料霉菌毒素、散發病和應激等多因素造成禽體免疫力低下;常見細菌性疾病病原的內源性感染和繼發感染。
4.4 免疫抑制性疫病危害嚴重 主要且常見的免疫抑制病有:傳染性囊病病毒(IBDV)、馬立克病病毒(MDV)、雞傳染性貧血病病毒(CAV)、禽網狀內皮細胞增生癥病病毒 (REV)、J亞型淋巴白血病(ALV-J)、呼腸弧病病毒(ARV)。此類疾病主要損害免疫器官和免疫系統,造成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抑制,以及對其它疾病易感性增高。
4.5 細菌性疾病防治效果差 細菌性疾病的耐藥菌株增多,危害加大。養禽場增多,規模大,污染嚴重,病原廣泛存在,多種途徑傳播。飼養密度大,通風換氣及環境衛生差,多種應激使雞體抵抗力降低,導致發??;免疫抑制病的存在和危害導致抗感染無效;盲目、大量濫用抗菌藥物導致耐藥嚴重,如從田間分離的雞毒支原體對鏈霉素耐藥性提高1000倍,對泰樂菌素耐藥性提高100倍,紅霉素無治療效果;有學者用113株雛鴨分離的大腸桿菌,對33種獸醫臨床常用抗生素藥敏結果,顯示最多耐藥21種,以13耐、15、17、9、12為主,共占53%;亦有學者從24個省市規模化養雞場分出300株大腸桿菌,用17種藥物檢測耐藥性,結果所有菌株均出現耐藥,呈多重耐藥,甚至對17種藥物全部耐藥。
4.6 過度重視禽病而忽視食品安全 禽病防控的教學、科研、臨床取得長足進步,推動了中國禽業的健康發展。但仍然時有大量不科學、不規范甚至濫用獸醫資源的現象充斥養禽界,偽獸醫偽專家遍及養殖各個環節,或養殖從業者自身修為不夠而盲目扮演技術員角色,或種苗、飼料、獸藥企業技術員行走于千家萬場忽悠,過度使用疫苗、化學藥品、抗生素等防控禽類疾病,或者在治療期間不重視家禽福利、忽視休藥期管理,毒素殘留、藥品殘留、代謝殘留,過度處置或轉移病死家禽,導致嚴重的社會道義缺失,迫使養禽行業的公信力和為人類提供健康、安全、豐富的禽肉禽蛋產品飽受公眾質疑。
4.7 營養代謝等非感染性疾病被忽視 受經濟利益驅使,過度追求產蛋率、生長速度、料肉比、錢肉比,部分飼料廠、藥廠、疫苗廠違規超范圍添加藥物或營養素,或禽場自行違規或不科學添加藥物、營養素,或超劑量高頻度使用疫苗,或對禽群實行高密度圈養或籠養,忽視福利養殖的要義,導致富營養性疾病多發,禽群亞健康狀態問題突出,肉品蛋品口感風味極差;或者臨床獸醫只關注死淘率的把控,而忽視肉禽蛋禽生產性能與生產品質的提高。
(未完待續)
S854
:A
:1673-1085(2016)05-0046-05
2016-04-23
*通訊作者:張國紅,綿陽國紅動物醫院院長、綿陽國創農牧有限公司首席獸醫專家、綿陽國紅獸藥有限公司獸醫總監,四川農業大學特聘副教授、中國中西獸醫結合研究會西南分會副理事長兼病癥防治委員會主任,長期從事動物疫病防治研究和獸藥產業戰略管理研究;郵箱:zghong_03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