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眼看畜牧
墨西哥的豬肉產業在明確以亞洲市場為關注重點的基礎上預計將會進一步擴展國際市場。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預測,墨西哥在2016年的豬肉生產量將會達到140萬t,即使如此,仍然遠遠無法滿足本國的需求。根據估算,2016年期間墨西哥的豬肉消費量將會增加3.3%,達到220萬t之多(按胴體重量計算)。從2012年開始,墨西哥的豬肉出口量已經增加了30%(2012年7萬t,2015年10萬t)。
墨西哥的豬肉進口量每年可達到100萬t,其總價值超過17.85億美元,占據了世界范圍豬肉進口量的14%(包括肉品和副產品)。美國是墨西哥最主要的豬肉供應商,由美國出口到墨西哥的豬肉占據了墨西哥豬肉進口總量的84%,價值超過15億美元。緊隨其后的是加拿大,出口至墨西哥的豬肉總價值達到2.5億美元。以上兩者加在一起占據了墨西哥豬肉進口數量和貿易額的98%。■
[點評]
墨西哥是豬肉進口大國,2015年全年進口量大約為100萬t,而其產量也不過100多萬噸,遠遠達不到自給自足的程度。但近年來,墨西哥也在積極開拓出口市場,尤其是亞洲地區,而中國無疑是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據墨豬肉聯合會估計,5年內墨西哥將對華出口30萬t豬肉。顯然,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全球的目標,未來國內豬肉進口量仍將繼續攀升。
USDA近期分析報告著重指出,美國玉米和大豆庫存超出預期,這些飼料作物的種植面積在增加。
“報告數據包括一些意外的熊市走勢,如飼用玉米用量下滑。”伊利諾伊大學農業市場研究院院長Scott Irwin提到。“6月1日玉米庫存,達47.2億蒲式耳,超出市場預期大約2億蒲式耳。比較近10年同期庫存,我們發現今年玉米庫存量大的驚人,精確的說是比市場預期多1.94億蒲式耳,同比增長6%;這也意味著今年第3季度玉米使用比預期減少1.94億蒲式耳。在過去10年,今年玉米使用量下滑最為顯著。”■
[點評]
從USDA公布數據看,美國春播的玉米面積高于預期,天氣良好助推農民加緊播種。6月玉米種植面積9,410萬英畝,較同期增長600萬英畝,比預期增長130萬英畝,外加庫存創歷史新高,引CBOT玉米大盤下跌至年度新低,且跌勢明顯。國內玉米受外盤影響也迎來下跌,但定向拍賣等因素又使得價格反彈回升,多少起到穩定價格的作用。
小豬剛出生的時候差別并不大,可為什么以后會出現大小不一的情況呢?這和豬的群居生活習性有關,這就好比是一個小社會,每個豬群都有一定的等級秩序。豬群內部的個體差異就會越來越大,等級秩序也就越來越明顯,在自然狀態下,豬群內部通過打斗建立等級,使行動有統一性,能夠更好地適應野外的生存,但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這種打斗建立起來的等級卻不受歡迎。
現代化養豬追求的是豬的大小均衡。如果一個豬群出現個體差異太大的現象,就說明這個豬群等級明顯,必須對它們進行重新分群,把個頭大的豬轉到和它體重接近的豬群里。這樣體型稍微偏小的豬,生長速度可能更快一些,而不再因為料吃得不足,造成出欄時體重與大豬相差懸殊。
特定形式的豬群模式一旦形成,就會對外來者表現出嚴重的排斥,所以如果把一頭或者幾頭豬并入到其他豬群,肯定要發生打架撕咬。那么,這時候養殖戶該怎么辦呢?怎樣才能避免或者減少這種現象發生呢?有的養殖場會向豬的身上噴灑一些消毒劑,讓它們的氣味混合一起,到底是自己人還是外來者,豬利用它靈敏的嗅覺,通過氣味就能分辯出來。但是如果在轉群前人為加入一些消毒劑的氣味,辨別的難度就大了,這樣它們之間基本就相安無事,而且轉群最好在傍晚進行,因為此時豬的表現不是很活躍,反應也不是特別強烈,讓它通過一個晚上的共處,氣味幾乎可以混合在一起;第二天一早,豬比較活躍,相互之間有一個熟悉的過程,那么爭斗的機會將會減少,為了避免等級特權,只有在和平安靜的環境下,豬才能均衡、健康、快速地生長;只有選好轉群的時間,再讓氣味混合一下,才會讓來自不同家庭的豬,和平、安全、舒適地住在一起。■
[點評]
動物行為是動物對某種刺激和外界環境適應的反應,不同的動物對外界的刺激表現不同的行為反應,同一種動物內不同個體行為反應也不一樣,這種行為反應可以使它從逆境中得以生存、生長發育和繁衍后代。所以動物的行為習性,有的取決于先天遺傳內在因素,有的取決于后天的調教、訓練等外在因素,這些行為反應則是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結果。
這種人為環境與豬行為之間的矛盾,只能從豬適應反應著手,加強調教,發揮豬后效行為潛力,使其后天行為符合現代化生產要求。如果我們掌握了豬的行為特性,并加以科學地利用,再根據豬的行為特點,制定合理的飼養工藝,設計新型的豬舍和設備,改革傳統飼養技術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創造適于豬習性的環境條件,提高豬的生產性能,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