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義垚
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現狀與思考
●羅義垚
本文通過對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現狀的分析和與國外現狀的對比,研究國內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的不足與國外可取的先進經驗,探討適用于我國醫學教育現狀的對策,從而提高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培訓水平,使之能夠確實培養出一批專業優秀具有現代化意識的醫學生。
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現狀;思考
最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醫學教育越來越重視,社會各界和政府都越來越關注全科醫學教育培訓,我們國家已經將培養出精英全科醫生作為當今醫學教育培訓的重中之重。隨著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患病人數不斷攀升,人們對醫療衛生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全科醫生教育培訓的質量關乎著社會穩定和國家發展,處于發展迅速時期。
全科醫學教育起源于美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被稱為“美國醫學翻天覆地的革命”[1]。建成一支高素質的全科醫學教育隊伍需要不懈的努力,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雖然在改革開放之后發展迅速,但發展時間段,仍然存在一定缺陷,缺乏一個長遠的科學規劃和針對性研究。
1.1 全科醫學教師培訓考核
指定科學的師資考核認證體系,是提高全科醫學教育培訓質量,強化師資隊伍的關鍵因素。西方發達國家,如英國,在師資考核認證方面就有明確的規定來保證師資水平,不僅對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行考核,還要考核其品德,醫德。澳大利亞與英國相似,規定了教師必須符合六個基本條件才能進行培訓工作[2]。而我國與上述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優秀的專職教師隊伍不足,沒有符合國情,可持續發展的師資考核體系。因此,導致教師隊伍管理混亂,教學質量層次不齊,教學效果也不佳。
1.2 全科醫學培訓機構
全科醫學的培訓機構,是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的基石,教學大綱的制訂,教學課程的詳細設計,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品德,醫德的正確樹立都是全科醫學培訓機構需要引導學生學習的內容,在醫學教育中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美國則規定,醫學院如果要取得全科醫師培養基地的許可證明,必須擁有學院自己的全科病房,能夠提供給學生真實的實踐環境。而英國政府則在英國全科醫學教育中起了關鍵作用,制訂了嚴格要求約束全科醫學培訓基地[3]。培訓基地的培訓項目,經費,醫師薪酬和具體的醫師培訓數量都必須有明確的標準。但是,在我國,這套嚴格的標準并未建立起來,缺乏地域性的全科醫學教育培訓基地。而且,培訓基地對培養醫師的培訓手段,培訓時間,培訓費用都未能統一,因而全科醫學教育質量很難得到保證。
針對以上所述的我國全科醫學教育的現狀和問題,為培養高素質的教學隊伍,提高全科醫生教育培訓的質量,培養出一批精英全科醫師,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2.1 全面提升全科醫學教育隊伍水平
全科醫學教育隊伍的水平決定了教學的質量,因此需要全面提升其素質,不僅僅是教學水平。應當從急診科,兒科,內科等于全科醫學相符合的臨床科室選取培訓對象,同時還應調動區域內綜合性大醫院的全科醫生的積極性,將他們發展成為師資,也應注意提升臨床和基層實踐師資力量。在確保全科醫學教育師資力量后,著手培訓時,應當給予培訓對象一套科學的培訓流程:崗前提供相對完整、科學的課程體系,加強品德、醫德思想教育,培養培訓對象的行醫責任感,同時崗前還應提供全科醫學的專業培訓課程,使培訓對象充分了解全科理念,掌握專業技術和知識,通過最終的考核評估,獲取合格證書[4]。之后還應為培訓對象提供交流機會,如外出進一步培訓、進修、專家講座、外出訪問等,能夠充分吸取他人經驗為己所用,提高自身水平。
2.2 完善培訓制度化進程
為解決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培訓不成體系的問題,進一步推動全科醫學教育培訓制度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同時也不可一味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經驗,全科醫學教育培訓制度化應當符合我國的國情。因此,應當召集專家座談,制定出一份較為科學的教學計劃、教學管理、教學規范,從而使全科醫學教育培訓有規范可循,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模式[5]。
2.3 培訓投入適度增加
為了進一步提高全科醫學教育隊伍素質,提升其教育水平,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使整個教育培訓形成一定的規范,適當加大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的資金和人力投入是有必要的。國家財政與地方財政應當共同負擔起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的支出,畢竟全科醫學培訓出的全科醫師是服務群眾的,這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而投入也不應當盲目,投入重點應當放在對師資與培訓基地建設上。這方面可以設置專款專向,用于引進出色的師資力量上。
2.4 建立區域性分級培訓基地
對于全科醫學教育培訓基地的選址也應當慎重,一些地區缺乏全科醫學培訓經驗便不適合作為教育培訓基地,否則容易造成資源耳的浪費。因此,應當在對全科醫生科學培訓有豐富經驗地區建立培訓基地,充分發揮其經驗優勢。同時培訓基地還應當具有配套的科學教育模式,現代化教育設備,以及實踐平臺。在此基礎上建立區域性分級培訓基地:國家級培訓基地負責精英師資的培訓,為全國全科醫學教育樹立模范,對下級培訓基地起到指導和監督的作用[6]。而區域內各級培訓基地也應積極學習經驗,完善自身培訓體系,提高教學質量。對于欠發達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這樣師資力量薄弱的區域,扶持力度應當獲得進一步提升,要因地制宜,為這些地區提供適合本地區情況的指導和支持。
(作者單位:南明區二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呂光輝,姚彌,孫偉,等.全科醫學研究生精神科培訓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7):834-837.
[2]陳東濱,劉金也.我國大陸地區全科醫學師資現狀分析與對策[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5(3):252-255.
[3]貢瑩.探索國外全科醫學教育及培訓情況啟示[J].醫藥衛生:文摘版,2017(1):00313-00313.
[4]鄒晨,陳釗嬌.全科醫學的發展與醫養護一體化的問題與思考[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7-8.
[5]王潔,何淑通,周小冬,等.全科醫生教育培訓體系的發展思路與戰略重點探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5):2-3.
[6]陳曦.中英兩國全科醫學發展狀況的對比研究[J].藥物與人,2015(1):416-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