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英
糖尿病皮膚瘙癢癥的中醫治療
●屈英
目的:探討中醫治療對糖尿病引起的皮膚瘙癢的療效。方法:將150例糖尿病皮膚瘙癢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5例。對照組采用正常的降糖、改善微循環、補充維生素等基礎治療,觀察組除基礎治療外采用中藥治療,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之間的療效差別。結果兩組患者在接受20d治療后,癥狀均有所好轉,其中觀察組共痊愈25例,總有效率達94.67%;對照組痊愈7例,總有效率78.67%。兩組療效痊愈人數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采用辯證施治,對不同類型的患者采用不同方劑進行治療,療效確切,安全可靠。
糖尿病;皮膚瘙癢癥;中醫治療
皮膚瘙癢多伴隨糖尿病發生在年老體弱的患者身上,其發病率在10%~40%。糖尿病引起的皮膚瘙癢常在冬季干燥天氣發作,呈全身性或局部性,或者常發生在外陰或肛周除。瘙癢可表現為游走性、陣發性,夜間加重,導致患者心煩意亂,無法正常休息和睡眠,精神萎靡不振。目前西醫尚無有效藥物治療糖尿病引起的瘙癢癥,主要采用對癥治療,控制血糖、使用維生素等但療效欠佳。我院采用中醫治療糖尿病皮膚瘙癢癥取得了良好療效,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集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糖尿病伴有皮膚瘙癢的患者150例,其中男83例,女67例,年齡44~78歲,平均年齡(56±6.2)歲。糖尿病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3±0.4)年,所有入選患者均為2型糖尿病,且排出了患有嚴重肝腎疾病及近期使用過糖皮質激素及抗組胺藥物。兩組患者一般情況無明顯差異。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嚴格控制血糖,采用胰島素降糖或口服降糖藥降糖,加強飲食及運動等綜合治療。對照組:口服西地利嗪10mg,1次/d;維生素B1服用10mg、B6服用10mg,3次/d。20d為1療程。治療組:根據患者臨床癥狀辯證施治,①血熱生風癥:患者情志內傷,抑郁化火,血分熱甚,傷及肌膚。表現為瘙癢游走不定,瘙癢劇烈,口干舌燥、心煩易怒、面部赤紅。舌苔少,紅薄,脈細數。治療選犀角地黃湯加減,方證為:水牛角30g,生地10g,赤芍10g,丹皮10g,白蒺藜10g,僵蠶10g。用水煎服,1劑/d,分2次服用。②濕熱蘊結癥:患者喜好肥甘厚膩之物,脾虛致水運化不良,濕熱內勝。臨床表現為瘙癢反復發作,難以忍受,皮膚暗紅,伴有水皰或膿皰,女性下帶多、色黃,外因瘙癢,流膿,神疲怠倦,口臭,脈弦滑。治療應涼血化淤,清熱利濕氣。治療選四妙散加減。方證:蒼術15g,佩蘭10g,薏苡仁30g,黃柏12g,懷牛膝30g,雞內金10g,丹皮10g,山藥30g,蜂房10g。用水煎服,1劑/d,分2次服用。③氣虛血瘀癥:患者表現皮膚晝夜瘙癢、神情疲倦、四肢冰冷、舌苔暗淡,脈細數。采用活血化瘀、益氣養陰療法。治療選擇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方證為:黃芪30g,赤芍15g,川穹10g,黨參15g,桂枝10g,炮姜5g,丹參10g,莪術10g,白術10g,白芍15g,地龍10g,灸甘草6g,水蛭8g。用水煎服,1劑/d,分2次服用。④對于局部瘙癢外洗藥方為:黃芩20g,蛇床子30g,生甘草20g,苦參30g,地膚子30g。
1.3 療效評價
參照李宏紅等人采用的《實用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學》皮膚瘙癢癥療效標準來判定糖尿病皮膚瘙癢癥的療效。痊愈:瘙癢及皮膚上的抓痕、血痂、皮膚粗糙消失痊愈;顯效:瘙癢明顯減輕,抓痕等皮膚損傷消退>80%;有效:瘙癢減輕,抓痕等皮損消退20%~80%;無效:瘙癢無減輕,繼發性皮損消退<20%或治療期間瘙癢程度及皮損加重。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采集的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接受20d治療后,癥狀均有所好轉,其中觀察組,痊愈25例,顯效28例,有效18例,總有效率94.67%;對照組痊愈7例,顯效28例,有效31例,總有效率78.67%。兩組療效痊愈人數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現代醫學對糖尿病皮膚瘙癢的病因及發病原因機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較高,血糖循環到體表,皮膚組織的含糖量也升高,于是為細菌、真菌及霉菌等的感染創造了良好的繁衍環境。西醫對糖尿病引起的瘙癢沒有有效措施,只能治其標不能治其本,療效并不理想。
中醫稱糖尿病引起的皮膚瘙癢歸類為"癢風"、"風騷癢"等類別,若皮膚出現皮損,稱之為“血風瘡”。出現此類癥狀常常需辯證治療,在秉承古人用藥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現代人糖尿病自身特點對古方進行加減用藥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3.1 犀角地黃湯的作用機制及療效
犀角地黃湯對于血熱生風型糖尿病瘙癢癥患者具有較好的療效。患者燥熱灼津,血燥生風,導致皮膚瘙癢難耐。患者常常陰虛,大多伴有便秘癥狀。犀角地黃湯中的水牛角可涼血清熱、養陰潤燥;白蒺藜、僵蠶、地膚子等可祛風止癢;丹參化痰通絡,諸藥合用,使血脈得潤、補充陰津,風火平復,瘙癢緩解。翟偉等人的研究表明,患者使用犀角地黃湯1個月,皮膚皮損明顯減退,排便通暢,隨訪1年未復發。
3.2 黃芪桂枝五物湯作用機制及療效
黃芪桂枝五物湯對氣虛血瘀型糖尿病皮膚瘙癢癥患者有確切療效。現代藥理研究黃芪含有多種氨基酸及黃芪多糖等可降血糖、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改善微循環,增強機體免疫力,白芍具有抗缺氧,緩解瘙癢,增強免疫等作用。該方五物合用君藥黃芪甘溫補氣,桂枝、芍藥作為臣藥可養血和營,祛風祛濕。諸藥合用益氣活血,溫陽化瘀,疏散風邪。
本次研究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辨證施治,將患者分為3類分別采取3種方劑進行對癥治療,并輔以外用洗劑,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目前臨床上對于糖尿病皮膚瘙癢的辨證治療目前尚未統一分類,治療方案多樣。如何對糖尿病皮膚瘙癢患者在中醫上進行統一辨證分類,確定有效的治療方案還需進一步開展臨床研究。
綜上所述,西醫治療糖尿病皮膚瘙癢治標不治本,中醫采用辯證施治,對不同類型的患者采用不同方劑進行治療,療效確切,經濟方便,安全可靠。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虎林市中醫院)
[1]聶焱,鄭雪峰.消渴止癢方治療糖尿病性皮膚瘙癢癥臨床觀察[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07):193.
[2]喻紅兵,宋道飛.自擬活血止癢方治療糖尿病性皮膚瘙癢癥45例[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3(02):97.
[3]姚志遠,汪晨,尤立平,潘德海,鄭占才,張曉艷,白彥萍.濕毒清膠囊治療糖尿病性皮膚瘙癢癥臨床觀察[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4(12):83.
[4]謝文皎,郭太品,楊凌,亓魯光.糖尿病皮膚瘙癢癥中醫辨證論治淺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5,(07):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