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卉偉
探究神經內科患者的抑郁心理及護理思路
●周卉偉
目的,分析神經內科患者所產生的抑郁心理及護理策略。 方法,從我院在2014-2016間所治療的神經內科患者中選擇200例患者,以抑郁心理評估表的方式,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并分析患者抑郁心理的特點及產生原因。 結果:42名男性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其患病率為35%,30名女性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其患病率為37%。患有抑郁心理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1歲,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3歲。除此之外,學歷為高中及高中以下的患者患病率為19.5%,大學畢業的患者患病率為33%,學歷為研究生及以上的患者患病率為46%,體現出神經內科抑郁心理與性別年齡和學歷都有較大的聯系。結論: 神經內科患者帶有抑郁心理的可能性較高,并且年齡和學歷越高的患者,患有抑郁心理的可能性越高,需要醫護人員加大對于神經內科患者的溝通力度。
神經內科;抑郁心理;護理
抑郁心理是神經內科患者產生的最主要心理問題,能夠在患者的心理和身體兩個方面產生癥狀。而在神經內科的治療過程中,患者通常會產生更大的身體上的不適,而掩蓋了心理的癥狀,加上許多醫護人員對于神經內科患者的抑郁心理認識不夠深刻,沒有對患者的心理健康有足夠的重視,這也就導致了患者的抑郁心理長期無法得到排解,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不利于患者日后的生活和發展。因此,本文通過在2014年-2016年的神經內科患者中隨機選擇200例患者,對其抑郁心理進行分析,從而提升醫護人員對于神經內科患者心理問題的重視程度,全方位的提升神經內科的醫護水平。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4-2016年間的神經內科患者中,隨機選擇2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119人,年齡最高為82歲,最低為13歲,平均年齡為42歲。女性患者81人,年齡最高為79歲,最低為14歲,平均年齡為43歲。其中,學歷在高中及高中畢業以下的患者為42例,大學畢業學歷的患者為121例,研究生及以上患者的數量為37例。200例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并且在精神和身體上沒有嚴重的障礙,可以配合醫院方進行調查。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由于抑郁心理經常伴隨著焦慮心理而產生,因此,在對患者的心理進行檢查時,要從焦慮和抑郁兩個方面出發。首先,采用了焦慮心理自評量表。焦慮心理自評量表是在1971年編制完成的,總共有20個選項,采取四級評分制度。焦慮心理自評量表的準確度較高,并且適用性更高,可以有效的評測出患者是否具有焦慮心理。評價結束后,如果患者的總分數在50分以上,就代表了確實存在焦慮心理。
其次,在抑郁心理方面,采取HAMD抑郁量表。HAMD抑郁量表共有24項考察指標,其中,11項指標主要考察患者的身體癥狀,采取0-2的評分制度,13項指標主要考察患者的心理癥狀,采取2-4的評分制度。HAMD被廣泛的應用在抑郁心理的評測當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可信度。
最后,院方要自制登記調查表。在調查表中,要填寫患者的基本信息、臨床表征等。其中,基本信息要包含患者的年齡、性別、學歷、工作、就診項目等。而臨床表征一方面為患者的心理狀況,填寫患者是否具有反常舉動,另一方面則要體現患者的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
1.2.2 分組方法
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首先,護士要根據對患者的了解,來分析患者是否具有抑郁癥傾向,對于確定具有抑郁癥的患者直接置入研究組中。其次,剩余的患者要針對以上兩種抑郁心理評價方法,只要滿足其中一點就將患者置入研究組中,而沒有抑郁心理的患者則置入對照組中。
首先,在119名男性患者中,有42名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其患病率為35%。。其中,患有抑郁心理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1歲,最高為80歲,最低為38歲。其次,在81名女性患者中,有30名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其患病率為37%。其中,患有抑郁心理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3歲,最高年齡為79歲,最低年齡為38歲。
其次,在學歷方面,41例學歷為高中及高中以下的患者中,有8例患有抑郁心理,學歷為大學畢業的患者為15例,其患病率為19.5%。121例學歷為大學畢業的患者中,有40名患者患有抑郁心理,其患病率為33%。在37例學歷為研究生及以上的患者中,有17例患者患有抑郁心理,患病率為46%。[2]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的節奏不斷加快,人們的工作壓力和精神負擔也越來越高,這也就導致了人們患有抑郁心理的現象日益增多,抑郁心理已經成了影響人們生活和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對于神經內科疾病的患者而言,如心腦血管疾病、偏頭痛、帕金森病等病癥不僅長期折磨人們的身體健康,還會導致患者的工作能力受到嚴重的阻礙,其經濟收益正在不斷降低,長此以往,會導致患者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導致病情的進一步惡化,既不利于神經內科病的醫療工作,還會對患者的未來生活和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這也就需要醫院方對患者的抑郁心理問題有足夠的重視,通過將抑郁心理作為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3]
首先,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實際情況有深入的了解。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神經內科患者在心理方面與醫護人員的溝通較少,雙方的交流一般僅限于身體狀況,這也就要求醫護人員要緊抓細節,通過分析患者是否有違反常理的舉動,來推斷出患者是否具有抑郁心理問題。其次,醫護人員在發現抑郁心理時,要與患者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結,并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排解,通過交流的方式,讓患者抒發自己內心的抑郁感情,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的抑郁心理。最后,醫護人員還要對抑郁心理有充足的了解,通過學習相關書籍等方式,來使得護理人員具備簡單的心理輔導技能,才能夠在實際工作中對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排解,提升醫療水平。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1]譚清澈,張家堂,崔榮太,徐全剛,邢小微,孫婷婷. 三級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門診患者焦慮抑郁狀態特點[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05):667-670.
[2]付朝偉,徐飚,詹思延,欒榮生,陳維清. 中國四城市綜合醫院神經內科患者抑郁、焦慮現況研究[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6,(09):803-807.
[3]史麗麗,趙曉暉,姜榮環,馬弘,白文佩,劉梅顏,魏鏡. 北京市部分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門診焦慮、抑郁障礙現況調查[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23(09):616-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