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弟
?
保留盆腔自主神經根治性子宮切除術在宮頸癌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吳愛弟
【摘要】目的探討保留盆腔自主神經根治性子宮切除術在宮頸癌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4年1-12月沈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收治的48例宮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4例。對照組患者行常規根治性子宮切除術,觀察組患者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經根治性子宮切除術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子宮切除時間、手術時間均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時間、排便時間、殘余尿量<100 ml時間、殘余尿量<50 ml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保留盆腔自主神經根治性子宮切除術治療宮頸癌患者臨床效果明顯,術中可有效避免損傷患者盆腔神經,術后膀胱功能及直腸功能恢復時間短,手術安全性高,患者預后佳。
【關鍵詞】保留盆腔自主神經;根治性子宮切除術;宮頸癌
沈陽市第五人民醫院,遼寧沈陽110023
宮頸癌是一種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對患者生命質量影響極大,且病死率較高。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早期宮頸癌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也明顯提高。在早期宮頸癌治療中,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為主要治療措施,雖然可明顯提高患者生命質量,但術中易對患者盆腔自主神經造成損傷,并發癥發生率較高[1-2]。本研究就保留盆腔自主神經根治性子宮切除術在宮頸癌治療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宮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4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9~68歲,平均(51±3)歲,病理分型:鱗癌15例,腺癌7例,腺鱗癌2例;臨床分期:ⅠB1患者3例,ⅠB2患者9例,ⅡA患者1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8~67歲,平均(50±4)歲,病理分型:鱗癌14例,腺癌6例,腺鱗癌4例;臨床分期:ⅠB1患者2例,ⅠB2患者8例,ⅡA患者14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理分型以及臨床分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行常規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取仰臥位,實施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后實施Ⅲ型根治性子宮切除術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經根治性子宮切除術進行治療。全身麻醉后,患者取仰臥位,盆腔淋巴結清掃結束后,分離其直腸側窩以及膀胱側窩,充分暴露主韌帶、骶韌帶。隨后在主韌帶下方分離子宮深靜脈,將子宮深靜脈與膀胱靜脈切斷并進行結扎。根據其斷端詳細辨認盆叢、膀胱支以及子宮支,切斷盆叢內側子宮支,逐漸向外游離神經束,將主韌帶、膀胱宮頸韌帶以及陰道旁組織切除,保留輸尿管外側膀胱支,最后實施宮頸癌根治術。術后均給予常規抗感染治療。
1.3觀察指標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子宮切除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首次排氣時間、排便時間、殘余尿量<100 ml時間、殘余尿量<50 ml時間。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手術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子宮切除時間為(92±11)min,手術時間為(249±36)min,術中出血量為(440±24)ml;對照組患者子宮切除時間為(70±11)min,手術時間為(200±34)min,術中出血量為(422±22)ml;觀察組患者子宮切除時間、手術時間均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術后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時間、排便時間、殘余尿量<100 ml時間、殘余尿量<50 ml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直腸功能及膀胱功能恢復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直腸功能及膀胱功能恢復時間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首次排氣時間(h)首次排便時間(h) <100 ml <50 ml殘余尿量時間(d)對照組 24 80±10 125±12 18.5±2.2 29.1±3.4觀察組 24 60±10* 96±12* 13.1±2.0* 13.9±2.6*
宮頸癌好發于40歲以上中老年人群。隨著女性地位不斷提高,社會壓力不斷增加,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宮頸癌的發生率不斷提高,且呈年輕化趨勢。目前,多數學者認為對于Ⅲ型根治性子宮切除術是治療宮頸癌的標準術式,可明顯降低術后盆腔復發的可能性[3]。但是,傳統根治性子宮切除術可影響患者盆腔自主神經功能,術后膀胱及直腸功能恢復較慢,術中尤其是在以下幾點操作中易對患者盆腔自主神經造成損傷,主要包括:①在對宮骶韌帶進行游離與切斷操作時,易損傷腹下神經。②在橫斷主韌帶時,易對盆腔內臟神經造成損傷。③在切斷陰道旁組織以及膀胱宮頸韌帶時,易對下腹下叢膀胱神經支造成損傷。因此,為了減少手術過程中的損傷,需減少切除范圍,但需保證切除范圍滿足手術需要,同時最大程度保留相關神經組織。
隨著內鏡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腹腔鏡輔助下進行留盆腔膀胱神經叢及直腸神經叢的宮頸癌根治術,可明顯擴大手術視野,患者盆腔內組織結構以及解剖層次清晰,降低了手術盲目性,可有效減少對盆腔內組織的不必要操作,減輕盆腔自主神經損傷,有助于操作者順利完成盆腔淋巴結清掃,以保證手術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且在腹腔鏡下進行手術,可對韌帶進行銳性分離,能清楚辨認盆腔神經叢,從而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可成為未來治療早期宮頸癌的主要術式。但是,在進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根治性子宮切除術時,為了保證手術治療的安全性,手術操作者需熟練掌握人體血管解剖結構。術中手術操作者可沿患者腹下神經向宮靜脈下側探查,準確查找盆腔神經,清楚辨認膀胱神經與盆叢神經,對宮旁組織進行分離,防止術中對盆腔神經造成損傷,降低手術風險[4-5]。
綜上所述,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根治性子宮切除術治療宮頸癌患者臨床效果明顯,術中可有效避免損傷患者盆腔神經,術后膀胱功能及直腸功能恢復時間短,手術安全性高,患者預后佳[6]。
參考文獻
[1] 蔣麗華.綜合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8(9):472-473.
[2] 羅永紅,倪觀太.系統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根治性子宮切除術25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3):3159-3160.
[3] 朱前勇,郭偉平,申沛,等.腹腔鏡下系統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廣泛性子宮切除術治療早期宮頸癌38例[J].重慶醫學,2011,40(21): 2128-2130.
[4] 李靜瑜.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根治性子宮切除術治療宮頸癌的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9):4699-4700.
[5] 高偉,楚蔚琳,楚蔚昕.對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宮頸癌患者術后性生活質量的療效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9(2):336-337.
[6] 王艷紅.經腹腔鏡保留盆腔自主神經根治性子宮切除術治療早期宮頸癌的療效[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4,27(2):129-131.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志碼】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