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明 伍建平
?
溫熱地區新生兒硬腫癥的相關因素
梁光明1伍建平2
【摘要】目的探討溫熱地區新生兒硬腫癥的相關因素。方法選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廣東省江門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新生兒硬腫癥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患兒患病季節,將其分為冬春季節組(32例)和夏秋季節組(48例)。統計患兒出生時體重、胎齡、是否發生窒息、感染情況及程度,比較兩組患兒發病的相關因素及治療效果。結果春季節組患兒早產率、感染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夏秋季節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根據單因素分析結果,影響患兒預后的危險因素由大到小分別為早產、感染、低體重、窒息;經過治療,兩組患兒情況均明顯優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但兩組患兒預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溫熱地區,早產、感染是導致新生兒硬腫癥發生的重要因素,對其進行相應的保溫、復溫、抗感染、糾正酸堿平衡等處理,可降低新生兒硬腫癥的發生率。
【關鍵詞】溫熱地區;新生兒硬腫癥;相關因素;早產;感染
1廣東省江門市第二人民醫院,廣東江門303367
2廣東省新興縣中醫院,廣東云浮527400
已有報道顯示,隨著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以及醫療條件的逐漸提升,寒冷對新生兒硬腫癥的影響逐漸減弱,導致其誘發的重要因素為早產、低體重、感染等[1]。本研究就溫熱地區新生兒硬腫癥的相關因素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兒硬腫癥患兒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新生兒硬腫癥診斷標準,發病時間均為出生后7 d內,排除心、肝、腎等疾病。根據皮膚硬腫范圍將患兒病情分為輕度:硬腫范圍小于30%;中度:硬腫范圍30%~50%;重度:硬腫范圍大于50%[2]。根據患兒患病季節,將其分為冬春季節組(32例)和夏秋季節組(48例)。冬春季節組患兒中,男15例,女17例,胎齡28.2~43.8周,平均(34.58±0.25)周;夏秋季節組患兒中,男23例,女25例,胎齡28.1~43.7周,平均(34.61±0.20)周。兩組患兒性別、胎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分組標準:江門地區氣候情況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月平均氣溫為9~16 ℃,氣候較溫暖;春季(3—5月),是過渡季節,氣溫和降水均處在上升時期;夏季(6—8月),平均氣溫達28~29 ℃;秋季(9—11月),多晴朗天氣,氣溫逐漸下降。由于春季、冬季氣溫較接近,夏秋季節氣溫較接近,因此將患兒發病季節劃分為冬春季節及夏秋季節[3]。
1.2研究方法統計患兒出生時體重、胎齡、是否發生窒息、感染情況及程度。兒童出生體重劃分標準:低于2500 g為低體重;2500 g以上為非低體重。根據患兒具體情況,對其進行相應的保溫、復溫、抗感染、糾正酸堿平衡失常等處理,中重度患兒靜脈滴注雙嘧達莫、低分子右旋糖酐,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早期靜脈滴注肝素,給藥時間為3~5 d,可根據病情變化適當調整[4]。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兒發病相關因素及治療效果。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發病相關因素分析冬春季節組患兒早產率、感染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夏秋季節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發病相關因素分析[例(%)]
2.2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根據單因素分析結果,影響患兒預后的危險因素由大到小分別為早產、感染、低體重、窒息,見表2。

表2 影響患兒預后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2.3治療效果比較經過治療,兩組患兒情況均明顯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兒預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比較[例(%)]
相關研究顯示,新生兒硬腫癥的發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早產、感染、天氣變化、低體重等[5]。患兒的胎齡對于其身體素質及抵抗能力均有重要影響,早產兒由于先天體質較弱,各器官功能發育不成熟,很多還伴有低體重現象,體內脂肪含量較少,產熱較少,對于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較差,環境、氣候、氣溫的細小變化都可能引發患兒不適,出現比較強烈的反應,如炎癥、感染、發熱,甚至缺氧。一旦引發炎癥、體溫不穩定,夏秋季節易導致皮膚感染,冬春季節易導致新生兒肺炎,而其均屬于感染,均是引發硬腫癥的重要原因[6]。因此,夏秋季節注意加強患兒的皮膚護理,預防皮膚感染,從而降低硬腫癥發生;而在冬春季節,應加強室內保溫,經常檢查患兒各項生命體征,防止其受寒冷刺激,引發各種炎癥及感染,降低誘發硬腫癥的可能性[7]。
由于江門地區在冬春季節常受北方冷空氣影響,氣溫變化較大,早晚溫差明顯,日平均溫差達10~15 ℃。很多家庭室內缺乏保暖裝置,新生兒抵抗力較差,尤其是早產兒更易受寒冷損傷,發生感染,引發肺炎等疾病,最終導致硬腫癥的發生[8]。已有相關學者提出,日平均氣溫為14 ℃是圍生兒寒冷損傷及發生硬腫癥的警戒線。一旦平均氣溫達到14 ℃,家長應加強對患兒的保暖,預防引發硬腫癥,影響患兒身體健康[9]。低體重是引發新生兒硬腫癥的危險因素,因為低體重新生兒體質較弱,有引發感染的可能,也就是說低體重引發的硬腫癥與感染引發的硬腫癥有一定相關性,因此,在新生兒護理中,及時補充能量,提高新生兒體重,加強對低體重新生兒的保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硬腫癥的發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冬春季節組患兒早產率、感染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夏秋季節組,影響患兒預后的危險因素由大到小分別為低體重、感染、早產、窒息;經過治療,兩組患兒情況均明顯優于治療前,但兩組患兒預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在溫熱地區,早產、感染是導致新生兒硬腫癥發生的重要因素,對其進行相應的保溫、復溫、抗感染、糾正酸堿平衡失常等處理,可降低新生兒硬腫癥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王建華,莊澤吟,陳秋陽.近十年溫熱地區新生兒硬腫癥與感染的關系研究(附462例報告)[J].海南醫學,2007,6(11):60-61.
[2] 方潤婷,李銳欽,陳志鳳,等.118例新生兒硬腫癥臨床特征與病因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9(12):54-55.
[3] 楊春霞.新生兒硬腫癥25例臨床病因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09, 23(22):175-176.
[4] 王文亮,李紅.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新生兒硬腫癥82例臨床研究[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6(13):13-14.
[5] 王春曉.新生兒硬腫癥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0, 34(31):20-21.
[6] 秦雪蓮.90例患硬腫癥新生兒的病因與治療措施分析[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12(11):98-99.
[7] 李自平,陳永平.新生兒硬腫癥43例臨床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11(10):1225-1226.
[8] 尚培薇.新生兒硬腫癥的病因分析和防治措施[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2(19):2737-2738.
[9] 徐烈媛,姚慶,田應榮.新生兒硬腫癥45例臨床病因分析[J].遵義醫學院學報,2008,1(21):60-61.
作者簡介:梁光明(1961-),學士學位,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兒科
【中圖分類號】R722.16
【文獻標志碼】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