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影
?
綜合護理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
周影
【摘要】目的綜合護理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HD)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沈陽市紅十字會醫院收治的70例CH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命質量評分。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穩定程度、軀體活動程度、患者主觀感受、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分及西雅圖心絞痛調查量表(SAQ)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綜合護理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模式,有助于提高CHD患者的生命質量。
【關鍵詞】綜合護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生命質量;影響
沈陽市紅十字會醫院,遼寧沈陽110013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HD)的發生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如吸煙、缺乏運動、熬夜、攝入過量的膽固醇和動物脂肪等及生活壓力不斷增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1-2]。因此,CHD已成為臨床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CHD患者易出現情緒消沉、抑郁等,嚴重影響其生命質量。本研究就綜合護理對CHD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CH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存在心前區疼痛,靜息心電圖檢查顯示ST段壓低和T波倒置,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排除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異常、肝腎功能障礙以及語言和聽覺障礙。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50~75歲,平均(62±6)歲,病程1~14年,平均(6±4)年,體重55~85 kg,平均(67±9)kg;CHD類型:心肌梗死29例,心絞痛(間歇期)6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52~77歲,平均(61±7)歲,病程1~15年,平均(6±3)年,體重54~86 kg,平均(66±8)kg;CHD類型:心肌梗死30例,心絞痛(間歇期)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體重、CHD類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測量血壓及體溫、病情監測、環境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具體如下。
1.2.1入院介紹患者入院后,協助醫師對其病情進行評估。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其基本情況,如飲食習慣、生活習性、性格特點、病情特點等,為其制訂個性化護理方案;然后向患者介紹病房內設施、環境、醫院規章制度以及主管醫師和護理人員等,使其盡快熟悉醫院內環境,消除陌生感。
1.2.2心理護理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患者易出現急躁、焦慮、緊張、灰心喪氣等不良情緒,因此,必要的心理輔導工作應貫穿于治療的全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況,然后針對其心理情況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例如,患者擔心長期的治療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從而出現抵觸情緒,護理人員應多給予其心理寬慰,告知其只有積極配合治療,身體才能更快恢復,從而為家庭減輕負擔。同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囑家屬多給予其鼓勵和關懷,盡可能消除其的憂慮。對治療存在疑慮的患者,護理人員可鼓勵患者訴說內心疑慮,并耐心、認真傾聽其的訴說,使其感到被理解和尊重;然后針對患者提出的疑惑,給予詳細、耐心解答,以解除其心結;同時,多給予患者鼓勵,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和信心。
1.2.3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耐心為患者講解CHD的發病機制、臨床癥狀、預防措施、注意事項等,并強調積極配合治療對于身體盡快恢復、提高生命質量的重要性。另外,健康教育的方式可多種多樣,可對患者進行單獨健康宣教,或組織一個病房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也可通過發放健康教育宣傳小冊、播放視頻等方式。
1.2.4用藥指導藥物指導也是護理人員日常護理的內容之一,護理人員應謹遵醫囑對患者用藥。為減輕患者痛苦,在靜脈給藥時應盡量減少二次操作;對于口服用藥患者,需提前告知其用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并予以應對建議。同時,對于各類藥物使用的方法,包括用藥次數、時間、用量、用法等應進行詳細講解,并做好監督工作。另外,由于各方面原因,如患者文化水平較低、記憶力差,護理人員講解用藥方法不夠詳細、藥物過多記不清,患者擔心藥物不良反應擅自改變服藥方法等,易造成其服藥規律性較差,進而影響治療效果。為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護理人員應了解患者服藥依從性差的主要原因,然后進行針對性用藥護理。如對由于思想誤區導致服藥依從性差的患者,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簡練介紹每種藥物對疾病的治療作用,告知其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對于記憶力差的患者,可反復重復藥物的使用方法,以此加深患者的記憶,同時,及時給予其服藥提醒;對于由于擔心給家庭造成經濟負擔而出現不規律用藥的患者,應對其進行耐心勸導和寬慰,告知其若不規律用藥會加重病情,反而會增加家庭經濟負擔。
1.2.5飲食和運動指導為加快患者的身體康復,良好的飲食習慣至關重要。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進食低脂、低鹽飲食,并攝入富含膳食纖維、蛋白質的食物;戒煙、戒酒,按時按量進餐,遵循少量多餐原則,保證每日身體所需水分。另外,在保證充足休息時間外,患者需進行適量運動。護理人員可針對患者具體情況為其制訂個人運動計劃,選擇較溫和的運動形式,如太極拳、散步、騎車等;運動量和運動時間應因人而異,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預防誘發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例如,進行力量訓練時,主要應訓練肌群包括腰背部肌肉、肱二頭肌等的抗阻力性收縮能力,每日訓練30 min左右。通過輕音樂療法、放松性按摩、散步等放松身體,可提高機體血液循環,并達到放松精神狀態的效果。
1.3觀察指標采用西雅圖心絞痛調查量表(SAQ)對患者護理后的生命質量進行評估,其內容主要包括心絞痛穩定程度、軀體活動程度、患者主觀感受、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每個方面25分,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生命質量越高[3]。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穩定程度、軀體活動程度、患者主觀感受、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分及SAQ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指標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各指標評分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心絞痛穩定程度軀體活動程度患者主觀感受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SAQ總分對照組 35 13±6 10±6 16±7 14±7 52±8觀察組 35 18±5* 17±5* 22±6* 25±5* 77±10*
CHD的發生與高血脂、高血壓、遺傳因素、糖尿病、內分泌失調等因素有關,輕者可出現壓榨性胸痛,重者可出現心肌梗死,甚至休克等[4]。在臨床實際治療中,由于各種原因,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較差,進而影響臨床治療效果,使患者生命質量明顯下降。為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還應對患者施以有效的護理干預。綜合性護理對提高CHD患者的生命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狀況和生理健康,提高其遵醫行為,從而有效規避風險,有助于提高其的生命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穩定程度、軀體活動程度、患者主觀感受、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分及SAQ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綜合護理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模式,有助于提高CHD患者的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麗華,羅全,朱光凝,等.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15):145,147.
[2] 符岸秋,程世蓉.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2,9(9):126-127.
[3] 楊秀英.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6(7):11-112.
[4] 張紅云.綜合護理干預對改善冠心病合并抑郁癥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5):892-893.
【中圖分類號】R473.54
【文獻標志碼】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