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鳴華
?
社區隨訪對糖尿病患者增強健康知識及血糖控制的影響
李鳴華
【摘要】目的探討社區隨訪對糖尿病患者增強健康知識及血糖控制的影響。方法選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納入沈陽市鐵西區霽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的164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2例。對照組患者僅給予常規門診治療及宣教,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隨訪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入組6個月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紅蛋白(HbAlc)水平及糖尿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結果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FPG、2hPBG及HbAlc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的糖尿病知識掌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糖尿病患者提供社區隨訪服務不僅能夠提高患者對糖尿病防治的認知水平,還能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
【關鍵詞】糖尿病;社區隨訪;健康知識;血糖控制效果
沈陽市鐵西區霽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遼寧沈陽110000
目前,糖尿病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重要內分泌疾病,其病程較長,對于糖尿病患者,除了規范使用降糖藥物外,還需進行科學、連續的飲食干預、運動干預等,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保證血糖控制效果。糖尿病患者大多時間是在社區和家庭中度過,因此社區衛生機構在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社區衛生人員定期的指導和督促可增強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進而提高血糖控制效果[1]。本研究就社區隨訪對糖尿病患者增強健康知識及血糖控制的影響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納入本社區管理的164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嚴重心、肝、腎疾病及惡性腫瘤、精神疾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42例,女40例,平均年齡(63.4±2.4)歲,平均病程(7.4±1.9)年;對照組患者中,男44例,女38例,平均年齡(62.7± 2.8)歲,平均病程(7.8±1.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預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門診治療及宣教,根據患者血糖情況開具降糖藥物,同時對患者進行口頭宣教;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隨訪干預,具體如下。
1.2.1建立健康檔案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為患者建立詳細健康檔案,主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史、血糖定期監測水平、合并疾病、家庭住址、聯系方式以及生活習慣等,全面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并對其病情進行評估,以便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及隨訪。
1.2.2制訂隨訪服務計劃組織全科室護理人員討論并制訂糖尿病社區隨訪計劃,包括隨訪對象、隨訪內容、隨訪形式等,同時查閱國內關于糖尿病患者社區隨訪服務相關文獻,為制訂科學的干預計劃提供依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部成立管理小組,護士長任組長,負責督促和指導各項隨訪服務計劃落實。在計劃實施過程中,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以及患者自身情況隨時調整隨訪計劃,以保證隨訪服務質量。
1.2.3隨訪內容隨訪期內,應重點向患者介紹糖尿病的發病機制、相關并發癥及治療方法,強調飲食干預和運動干預對控制血糖的重要意義,指導患者合理安排飲食,保證能量攝入與支出均衡[2],飲食宜清淡,限制每日攝鹽量,忌食油膩、辛辣食物,同時戒煙戒酒;在運動干預方面,首先應要求患者減輕體重,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慢跑、游泳、跳舞等有氧運動,以保持良好體質。藥物治療是控制血糖的關鍵,醫務人員應向患者詳細介紹治療藥物的作用機制、使用方法、使用劑量等,囑其應規律服藥,不可擅自停藥或換藥。指導患者規律監測血糖水平,兩周進行一次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水平的監測,及時糾正錯誤的監測和治療方法[3]。此外,社區隨訪過程中在對患者進行系統教育的同時,應向其家庭成員宣教糖尿病基本知識,以提高其對糖尿病防治的認知水平,共同參與并督導患者實施治療計劃[4],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1.2.4隨訪形式根據患者年齡、文化程度及糖尿病史情況將患者分為3組,每月邀請內分泌科醫師或糖尿病專科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1次糖尿病知識的集中授課[5]。社區護理人員每半個月對患者進行1次電話隨訪,每次隨訪時間不少于15 min,了解患者近期血糖監測情況、是否合理飲食、是否參加運動鍛煉、是否遵醫囑服藥等情況[6],同時針對性地給予患者健康指導?;颊唛T診隨訪時,向患者發放糖尿病防治健康教育宣傳手冊,以便其隨時學習。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入組6個月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紅蛋白(HbAlc)水平及糖尿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糖尿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自制糖尿病知識調查表,從飲食、運動、用藥、自我監測管理、定期檢查方面對患者的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估,滿分100分,完全掌握:95~100分;部分掌握:85~94分;未掌握:低于80分??傉莆章剩?)=(完全掌握例數+部分掌握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血糖控制情況比較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FPG、2 hPBG 及HbAlc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FPG(mmol/L) 2hPBG(mmol/L) HbAlc(%)對照組 82 7.8±1.5 11.2±1.5 8.2±1.7觀察組 82 6.6±1.2* 8.9±1.6* 6.5±1.5*
2.2糖尿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糖尿病知識掌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糖尿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逐年升高,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治療和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積極探索一種科學的健康隨訪服務模式尤為重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患者的隨訪管理中承擔著艱巨任務,由于糖尿病患者需終身接受綜合治療,對血糖控制相對穩定的患者,可轉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由社區醫務人員統一管理,其不僅使醫療資源利用更加合理,又能有效防止糖尿病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進而改善患者生命質量,降低病死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患者隨訪方面具有天然優勢,便于對慢性病患者進行集中管理,對患者的追蹤和隨訪較為便利。因此,需大力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的社區隨訪工作。
孫高峰等[7]研究認為,定期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社區隨訪,進行藥物治療、非藥物干預、健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干預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圍。由于患者個體文化素質、環境因素、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存在差異以及健忘等諸多因素會影響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8]。因此,需加強對患者的隨訪,通過電話提醒、上門隨訪、定期組織集體宣教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全面隨訪干預。社區隨訪服務期間應重點向患者進行合理飲食、合理運動、合理用藥以及自我監測管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同時,隨訪形式應多種多樣,以便提高社區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FPG、2 h PBG及HbAlc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糖尿病知識掌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對糖尿病患者提供社區隨訪服務不僅能夠提高患者對糖尿病防治的認知水平,還能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幼能.社區糖尿病患者遵醫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與康復,2011,10(3):200-201.
[2] 王麗.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區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 2014,35(6):1279-1279.
[3] 黃建紅.社區隨訪管理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3):236-237.
[4] 楊春玲.家庭隨訪對糖尿病病人治療效果的影響[J].全科護理,2008,22(11):3000-3000.
[5] 盧筱華,陳利波,岑益女.社區跟蹤隨訪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3,12(8):782-784.
[6] 陳萍.電話隨訪在糖尿病社區管理中的效果評估[J].上海醫藥,2012,33(24):41-43.
[7] 孫高峰,趙娥,萬里,等.糖尿病患者社區隨訪的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0):70-71.
[8] 姜紅.對2型糖尿病患者電話隨訪及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2):255-256.
【中圖分類號】R473.2;R587.1
【文獻標志碼】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