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海
市縣會計監督工作存在問題和對策建議
——以陜西省漢中市為例
●王 海
會計監督是財政部門的職責,加強和完善會計監督,對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維護財經紀律嚴肅性和財政資金合理使用、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意義重大。文章探討會計監督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市縣會計監督現狀 存在問題 對策建議
會計監督是我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都對會計監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會計監督作為《會計法》賦予財政部門強化財政管理、規范市場秩序的重要職責和手段,加強和完善會計監督,對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和透明度,維護財經紀律的嚴肅性和財政資金合理使用,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筆者以陜西省漢中市為例,結合會計監督工作實踐,就如何加強會計監督工作作了一些思考,以期與同行交流探討。
近年來漢中市會計監督工作,堅持以服務財政中心工作為核心,以保障財務會計制度有效執行為重點,以會計信息真實性和透明度為切入點,以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為主線,密切關注財政資金管理使用的現狀及財稅政策、財經法規執行情況,及時反映財政財務管理的問題,有效地發揮了會計監督對財政管理改革的促進保障作用。2012年以來,市財政局共對376戶企業行政事業單位進行了會計監督檢查,追繳財政資金439.61萬元,責成被檢查對象補繳稅費38.75萬元,會計監督檢查成效明顯。
(一)開展會計監督工作主要做法
1、領導重視,加強會計監督工作組織領導。一是市縣各級財政部門將會計監督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市財政局主要領導就加大會計監督檢查力度,提高會計監督成效提出明確要求,對檢查對象的選定、檢查報告的審定、檢查結論的通報親自抓,分管領導對檢查程序和質量要求等嚴格把關。二是爭取編制人事部門支持,將市財政監督檢查處提升為副縣級建制,配備了專職領導、內設 3個業務科室、調整充實了人員力量,職責分工明確。部分縣區目前正積極爭取將財政監督機構升格增編,以應對財政監督工作新形勢,為做好會計監督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2、多方聯動,發揮會計監督協同效力。一是堅持實行市縣聯動檢查。自2012年以來,市財政局在年度檢查中,均抽取兩個縣區兩個單位作為市縣聯動檢查對象,將市級財政監督部門對全市的檢查經驗和縣區財政監督人員熟悉基層財政監督業務的特點結合起來,推動縣區會計監督均衡發展,實現財政監督檢查效果最大化。二是堅持財政部門內部聯動檢查。將會計管理科室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檢查及資金管理科室的日常檢查結合起來,抽調相關科室人員開展檢查,整合檢查力量,擴大檢查覆蓋面,提高檢查成效。
3、圍繞重點,提高會計監督成效。會計監督工作堅持做到三個“圍繞”,一是圍繞全市財政中心工作開展檢查。二是圍繞會計監督的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檢查。三是圍繞上年度檢查發現的主要問題開展檢查。通過圍繞重點檢查,有的放矢,會計監督成效進一步顯現。
(二)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
1、監督主體存在的問題。第一,財政監督機構和人員配備有待加強。市縣財政監督機構不平衡,市本級財政監督機構為副縣級設置,領導職數1正1副,下設3個科室,配備9名專職財政監督干部,11個縣區中3個縣設置了正科級財政監督機構,1個縣為副科級財政監督機構,其余縣區均為股級內設股室(部分縣財政監督同稅政法規、紀檢監察等合署辦公),半數縣區財政監督專職人員2-3人,人員結構老化、專業水平不強、力量較為薄弱。第二,會計監督信息化建設較為滯后。會計監督信息化建設對于提升會計監督精細化、科學化水平和監督績效意義重大。現實情況是,大部分縣區會計監督尚未實現信息化操作,檢查單位的基礎數據庫尚未建立,會計監督軟件開發和運用進展緩慢,工作效率和質量較低。城固縣財稅監督檢查局以財政監督檢查信息化工作平臺為載體,實現了監督檢查工作流程規范、權責分明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監督格局。此項改革創新得到省市肯定,并自2013年以來在全市推廣,但目前大部分縣區尚未運用該項成果,信息化建設滯后。第三,會計監督質量還不夠高。會計監督工作程序嚴格、內容涉及會計基礎、會計核算、會計制度等,對檢查程序和質量要求較高,但有些縣區開展檢查走馬觀花、點到即止,提出的意見建議大而化之、輕描淡寫,處理處罰無足輕重,甚至為零。
2、監督對象存在的問題。第一,被檢查單位領導不重視。一是部分單位領導對財務工作不重視,重支出輕管理,側重于經費支出審批程序等會計基礎工作,忽視了預算管理、資產管理、制度建設等職能。重核算輕績效,缺乏依法理財和精打細算意識,不注重資金績效。二是對會計監督認識不到位,存在重審計監督、輕會計監督的意識,區別對待,對于提出的檢查意見整改不到位甚至置之不理。第二,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單位財務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不到位。部分單位無專門的財務機構,會計主管、會計、出納崗位無會計從業資格證,部分單位雖實行了代理記賬,但因賬務處理不及時、對單位日常運行管理不熟悉等原因,造成會計信息質量不高、不準確;會計報告體系不健全、設置不完整,以會計報表和年終決算的編報說明代替財務分析報告,沒有對單位的財務收支狀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判;會計憑證不規范,形式不合規、記錄不完善、內容不真實、手續不完備;會計制度執行不力,不執行新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執行會計制度不準確;內控制度不健全,制度流于形式、多年不予修訂完善等問題仍很突出。第三,重點領域財務支出違規問題較突出?!叭涃M”、會議費、培訓費等支出存在超預算支出、審核程序不到位、報銷費用手續不全等問題,如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超預算支出;公務接待費審批不嚴、報銷手續不全、超標準支出、轉嫁公務接待費,個別單位全年公務接待費為零;會議費、培訓費不執行計劃和備案管理、不經財政部門預算審核、超天數、超人數支出、超范圍、超標準支出等。
(一)財政部門方面
一是在監督機構人員設置上,受編制等因素制約,大部分縣區財政監督機構級別低、混編混崗,人員結構老化,綜合素質不高。二是在監督手段上,受開發維護成本高、人員專業能力要求高等因素的影響,致使會計監督信息化建設推進緩慢。三是會計監督隊伍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適應當前會計監督工作形勢。四是在監督檢查上,檢查程序執行不嚴格,會計監督嚴謹性不足,檢查考核機制不健全,檢查質量難以保證。
(二)檢查對象方面
被檢查單位領導對財務工作重視不夠、依法行政、依法理財意識淡薄、財務管理知識欠缺,部分單位領導對財務人員資質不在意、對財務報銷審核不細致、對財務制度建設不關心。財務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有相當一部分未經過系統的財會知識培訓,觀念陳舊,知識欠缺,對新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財經法規的理解不到位,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認識不到位。
(一)加強財政監督機構和隊伍建設
一是縣區財政部門要對財政監督機構建設高度重視,積極爭取縣區委、政府領導支持,提升財政監督機構級別。二是要調整充實專職監督機構人員,選優配強監督干部。三是提升業務水平,加強學習培訓,以較高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提升會計監督工作質量。
(二)推進會計監督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建設作為財政管理的重要內容,對于促進會計監督工作意義重大。要加快構建包含檢查單位基本信息、檢查報告、綜合評價、審理結論、處罰情況、數據分析、動態監控等數據模塊設置,依據用戶性質(檢查員、監督員、審理員、管理員)設定的操作權限設置,會計監督檢查系統與預算執行系統、單位賬務系統信息聯通設置的綜合監督檢查平臺。
(三)提升會計監督質量,發揮震懾力
一是規范會計監督檢查流程,對檢查程序、檢查紀律和檢查過程進行嚴格規范,做到依據充分、程序到位、定性準確。二是要主動服務、換位思考,贏得檢查對象的理解和支持,幫助和指導被檢查單位規范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增強單位負責人依法管理會計工作的自覺性,進而提高單位會計信息質量。三是注重檢查效果,要對被檢查單位存在問題的落實整改情況及時核查。四是認真落實查前公示和查后公告制度,強化社會監督,提高會計監督工作影響力和震懾力。
(四)明確被檢查單位的法人責任、單位責任和財務人員崗位責任
一是要明確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的法人責任,增強領導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意識。二是明確單位在預算編制和執行、維護財經紀律、規范支出行為、強化內控制度建設等方面的單位責任,確保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財務信息真實完整。三是明確財務人員崗位責任制,以職責明確的崗位分工、內部控制健全的制度建設、問責有力的考核機制規范財務人員的職責。
(五)加強單位會計基礎工作管理,提升會計質量
一是要依法設置會計機構,嚴格財務崗位人員資格條件,對于尚未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的要督促盡快考取。二是要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監管,財政部門要以會計制度、財經法規、會計信息質量為重點定期開展財務人員培訓,要對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情況進行達標考核,使單位財務管理的水平達到會計賬簿體系健全、會計核算真實完整、會計制度運用正確、內控制度建立健全。
(六)加強重點領域支出監管,嚴肅財經紀律
一是加強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管理。對已實行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單位嚴格執行公務交通補貼的發放范圍和發放標準。加強改革后保留公務用車的使用管理和財務核算,確保車改后政策的落實。對尚未實行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單位,應當從嚴控制新車購置及配備標準,控制公務用車運行經費。嚴格執行公務用車保險、維修、加油方面的政府采購協議供貨制度。二是加強公務接待費管理。嚴格執行公務接待審批控制制度,實行事前、事后雙重審批;嚴格執行公函接待制度,無公函的公務活動和來訪人員一律不予接待;嚴格執行費用報銷制度,報銷時應提供事前審批單、派出單位公函、接待清單和財務票據,手續不全的不予報銷。嚴格監督問責制度,財政、審計、紀檢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對公務接待違規違紀行為進行查處,嚴肅追責。三是加強會議費、培訓費管理。嚴格執行會議費、培訓費審批和財政部門經費預算審核規定、經費開支范圍、標準和報銷支付規定,對于不經審批、套取經費、違規報銷等行為,給予追回資金、通報追責的處分,涉嫌違紀違法的行為,移交紀檢監察部門或司法部門處理。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中市財政局)
1.郭云.2011.我國會計監督現狀探析[J].財會研究,12。
2.廖喜鵬.2013.新形勢下中小企業會計監督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7。
3.馬珩.2013.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加強與完善[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
4.王曉燕.2009.會計監督存在的相關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3。
5.王竹泉、畢茜茜.2008.改革開放30年會計監督的發展與創新[J].會計研究,7。
6.張曉琳.2015.基層政府會計監督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