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麗 翟旭杰
結腸造口患者的健康教育
●張英麗 翟旭杰
目的:探討對結腸造口患者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對結腸造口患者的健康問題進行評估,根據健康問題對病人制訂并實施健康教育計劃,包括心理疏導、自我形象紊亂的護理、性生活、手術知識宣教、造口后合理飲食、造口自我護理、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等。結果:患者在心理調適、掌握腸造口護理知識與技能等方面效果滿意。結論:結腸造口患者實施有效健康教育,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促進患者自我護理,幫助患者適應新生活,提高結腸造口病人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
自我護理;結腸造口;健康教育
結腸造口又稱人工肛門,是由于治療的需要, 將近端結腸固定于腹壁外,糞便由此排出體外[1]。盡管此術式能挽救患者生命,然而術后改變了原有正常的生理排便方式使患者的心理及生理方面帶來巨大影響,造成患者消極自卑心理,明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我們通過對結腸造口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和結腸造口周圍皮膚護理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等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具體健康教育方法和內容如下:
心理護理:當患者從一個健康人變成一個癌癥病人時,常常引起緊張、焦慮、坐立不安及煩躁等心理和情緒方面的變化,從而影響病人的治療和康復。因此,護士應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知道,給予病人心理支持,使其明白現代醫學發展的今天造口病人仍能正常生活,能與正常人一樣參加社交活動,使其消除顧慮,采用健康教育,個性化教育方案(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和各個階段存在的心理方面的護理問題)進行階段性護理。使患者從心理上完全接受腸造口,重視腸造口,平靜對待術后身體的變化。
術前宣教:結腸造口手術雖能挽救生命,但許多病人在術前仍難以接受其對肉體和精神上的嚴重打擊,所以,術前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1)護士應向病人及家屬充分解釋與疾病相關的診斷、手術方法及護理知識,針對病人的需求提供與適應生活有關的閱讀資料。(2)術前向患者講解手術準備工作的內容、目的、注意事項;講解術后翻身、肢體活動、盡早下床的意義和做法。(3)如有可能安排手術成功的患者與其交談進行現身說教,讓患者及家屬了解造口不影響正常生活促進患者對腸造口的進一步認識與接受[2]。
術后護理:術后2-3天內腸功能恢復以后,造口開放,指導患者自我護理造口,確保患者在出院前能完全自我處理造口。并介紹更換造口袋的用物準備及注意事項,評估患者自行換袋情況,并給予糾錯。鼓勵患者說出對造口產品的要求,提供相應的產品供其選擇。造口常見的并發癥是水腫、狹窄、回縮、膨出、周圍皮膚炎[ 3],告知患者各種并發癥出現的原因、表現及處理方法。
造口的飲食指導:術后禁食3-4天,待腸蠕動恢復后可以禁食,第1-2天進流食,第3-4天進半流食,術后10天可進食易消化的普食。以低渣、無刺激性的食物為主 ,豆類、啤酒及飲料易致便秘及產氣,應避免或減少使用,避免產生惡臭的食物如雞蛋、魚、洋蔥及蒜,多食新鮮蔬菜。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如韭菜、黃豆芽、竹筍等食物也應避免或減少食用,由于纖維素含量高、粗大,排泄時易造成造口堵塞。為防止大便干結,增加飲水量,養成定時進食習慣,促使糞便形成以利護理。
排便習慣的建立,首先要培養患者產生排便的醫師,有便意時指導患者通過增加負壓進行排便,每天定時訓練,使其逐漸產生定時排便的條件反射。定期擴肛,通過以上訓練,患者術后3個月左右都能有意識的控制自己定時排便,使患者無精神負擔。
造口病人同樣可以過正常性生活,對造口病人術后恢復和康復階段,醫護人員可以從不同途徑與方式給予病人及配偶及時的性生活嗎咨詢和指導。在術后早期鼓勵配偶與病人恢復術前的親昵動作,如擁抱、撫摸等,是病人感到未被社會、親友所拋棄,從而增強自信心。隨著病人生理及心理條件的不斷改善,醫護人員應及時給予必要的知道,是其消除顧慮及恐懼心理,逐漸過渡到正常性生活。
造口患者日常生活指導:(1)選擇適于自己的造口用品,可貼著造口袋或將造口袋除去淋浴,選擇溫和的香皂或沐浴液清潔造口。(2)避免使用對造口周圍皮膚有刺激的酒精或黏性太強的膠布,以免損傷皮膚。(3)避免穿緊身褲,以免摩擦造口。(4)體力恢復后可繼續原來的工作,避免舉重、劇烈運動機粗暴的接觸性運動。外出活動隨身攜帶造口用具,便于隨時更換。
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健康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軀體沒有疾病, 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造口病人經過醫院的治療, 雖然他們的原發病得到了治療或根治, 但因造口帶來的心理、生理上的變化, 影響了造口病人的生活質量, 而運用護理程序對結腸造口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每例具體的患者從生理、心理、社會各個方面得到了各自需要的教育, 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減輕或消除了一系列心理障礙,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護理人員的內在價值得到了體現,幫助造口病人恢復做人的尊嚴、回歸社會是健康教育的目的所在。造口是患者身體中一個必須的組成部分, 應接納和愛護造口, 合理安排起居, 恢復正常的生活, 加之社區的康復, 造口者的生活質量就會不斷提高。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
[1]張穎, 孫曉鶯, 黃蓉.結腸造口管理的護理進展[J]1.護士進修雜志, 2004, 19(3): 218
[2]胡愛玲,張美芳,張俊娥,等結腸造口患者適應狀況及相關因素的 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02):109-111.
[3]張振露主編. 臨床護理健康教育指南. 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2,189
翟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