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宗吉黃林麗
雙黃連凍干粉的不良反應及注意
●古宗吉1黃林麗2
雙黃連凍干粉作為在臨床上廣泛使用的中成藥,具有較強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但其不良反應亦很常見。本文就臨床使用中的不良反應作一個梳理,以咨注意。
雙黃連凍干粉;不良反應;注意
雙黃連凍干粉是由金銀花、黃芩、連翹三味中藥按比例精制而成。其主要成分是綠原酸,黃芩甙和連翹甙,具有較強的抗病毒和抗菌作用。目前已成為臨床上治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多種疾病的首選藥之一,1992年12月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定為全國中醫院首批急診必備中成藥。但隨著使用的廣泛和使用時間的累積,其不良反應病例也日益增多。
雙黃連粉針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大多數較輕,主要表現為皮疹、瘙癢。時間為滴入的10min-12h,多數在30min之內,而且多數發生在首次用藥后,持續時間較短。停藥或口服抗過敏藥后不良反應即可消失。據報道雙黃連粉針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5%,相對于雙黃連注射液約75%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雙黃連粉針的發生率已經是很低的了。但仍要給予重視。
1.1.過敏性皮疹:患者用藥后全身潮熱,皮膚泛紅。最先皮疹出現在面部、耳后、頸部等,繼而到全身皮膚,呈散在分布。
1.2.過敏性紫癜:患者用藥后皮膚出現散在點狀出血,四肢有瘀點和瘀斑。
1.3 全身性剝脫性皮炎:患者在連續使用雙黃連粉針后,全身瘙癢。面部出現水腫性紅色斑塊逐漸向下至全身,進而結痂,大片脫屑。
1.4 過敏性哮喘
患者用藥后哮喘加重,呼吸困難。并常伴有其他過敏癥狀,如皮疹、發熱等。
1.5 過敏性休克
主要表現在胸悶,呼吸困難,繼而出現顏面有青紫,肢體抽搐意識喪失。
1.6 血管性水腫
患者用藥10min后,皮膚突然潮紅,雙眼瞼充血水腫。眼球脹痛視力模糊。鼻塞、并伴有發熱胸悶。
1.7 血管擴張性頭痛
患者雙側太陽穴處脹痛,且急劇加重。有時是幾種不良反應伴隨發生,表現更為復雜。
1.8 胃腸道癥狀
患者在用藥中,出現輕重不同的惡心、嘔吐、腹部不適,并有腹痛、腹瀉癥狀。
2.1.個體因素:不同年齡、性別的個體,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有差異。
2.2 制劑因素:綠原酸是有效成分也是致敏因素,黃芩甙導致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很高,連翹甙經靜脈滴注,對于循環系統、血液系統和呼吸系統都會產生不良反應。
2.3.溶媒、給藥劑量、速度:有文獻報道,雙黃連粉針的不良反應與溶媒有關。建議選用
pH值在4.5以上的溶媒。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鈉注射液都適合。給藥劑量偏大會加重不良反應。而有的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與滴速有關。
2.4.與其他藥物配伍:研究表明,配伍用藥是雙黃連不良反應增加的重要原因。如頭孢噻肟鈉、地塞米松、丁胺卡那霉素、輔酶A等可誘發雙黃連的不良反應。妥布霉素及部分氨基糖甙類與雙黃連存在配伍禁忌。
3.1 用藥前應仔細詢問患者的過敏史,如果有要注意監護,高敏體質禁用。有哮喘、嚴重血管性水腫、靜脈炎應避免使用。嚴格按推薦的劑量60mg(kg.d)使用,盡量避免超劑量,對于特異性體質要從小劑量開始,待機體適應后再逐步增加劑量。
3.2 首次用藥控制滴速10滴/min。加強巡視,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面部顏色。一旦有皮疹、瘙癢、面部充血、眼瞼口唇浮腫、心悸、胸悶、咳嗽、惡心、嘔吐等癥狀,要及時采取措施。首先要停止給藥,針對不同的癥狀,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注射地塞米松、異丙嗪等,口服抗過敏藥,有呼吸癥狀的給予吸氧等等。
總之,在使用雙黃連粉針時,要對其可能的不良反應給予高度重視。能口服的就不要選擇靜脈給藥,如有必須靜脈給藥的,就要從劑量、配伍、滴速等方面加以注意,密切觀察,一旦有不良反應的苗頭,就要立即停藥,對癥處理。有過敏史的患者禁用,號碼體質者慎用,并做好藥品、物品的準備,避免因慎用該藥導致的不良后果。
(作者單位:1貴州省都勻市小圍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貴州省都勻市廣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劉秀云 雙黃連粉針藥物不良反應觀察與護理
[2]臨床醫學 2010年2月 第30卷 第2期 124-125
[3]張旗 李強 雙黃連凍干粉針劑不良反應的研究進展
[4]世界中醫藥 2013年3月 第8卷 第三期 35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