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
關于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護理技巧探討
●劉希
手足口病是威脅兒童生命安全的一種常見傳染病,科學合理的護理手段對兒童的康復過程具有重要影響。本文主要以130例小兒手足口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了與此相關的護理技巧。
小兒手足口病;臨床護理;技巧
手足口病是一種以胃腸道和呼吸道作為傳播路徑的傳染病,患病兒童常見癥狀主要有:發燒、口腔和手等位置出現皮疹等,此外還有可能引發一些并發癥,如肺水腫等。總的說來,手足口病的主要患者就是嬰幼兒。對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問題是人們十分關注的,筆者主要針對這一問題戰略展開了研究,具體研究過程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本次研究中,筆者選擇的是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之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兒童手足口病患者,患者數量是130例。患者的具體情況如下:男性患者的數量是73例,所占比例是56.2,女性患者的數量是57例,所占比例是43.8%。在所有患者中,年紀最小的只有九個月,年紀最大的是6歲,患者的平均年紀約為2.7歲。患者入院之后,我院的醫護人員馬上對其開展了一系列的治療措施,在醫護人員的護理之下所有患病兒童都完全康復。
1.2 臨床表現
上述130例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有:第一,發燒。患兒的最低體溫是38℃,最高體溫是40.3℃;第二,小紅斑。患兒在手部、足部以及口腔都出現了小紅斑,一段時間之后,上述小紅斑逐漸變成了皰疹;第三,有些患兒出現了咳嗽和流鼻涕的癥狀;第四,還有些患者出現了頭疼、腹痛以及嘔吐等癥狀。
1.3 治療方法
患兒入院之后,我院的醫護人員馬上對其開展了一系列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首先,對患兒做好隔離和消毒處理,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患者繼續接觸傳感源,同時也避免患兒成為傳染源;其次,對患病兒童開展皮膚護理和口腔護理工作;再次,根據患病兒童的實際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治療措施;最后,在治療過程中做好護理工作,避免并發癥的出現。具體來講,如果患兒的發熱癥狀比較嚴重,醫護人員可以通過雙管齊下的方式為其降低體溫,一方面使用物理方法,另一方面還可以適當的使用一些退燒藥。如果患兒出現了咳嗽的癥狀,此時醫護人員就需要讓他們服用一些止咳祛痰藥。此外,如果患兒的潰瘍部位出現了細菌感染現象,此時需要給予他們適當的抗生素。在本次治療中,沒有發生并發癥的患兒基本上在四天到六天的時間里就恢復了健康。有些患兒出現了并發癥,他們的治療時間相對較長,大約持續了七到十三天。總之,經過治療之后,所有的130例患兒都康復出院。
2.1 消毒隔離
為了更好的治療手足口病患病兒童,我院為他們準備了專門病房。相關醫護人員對病房開展了一系列消毒措施,包括多功能動態循環殺毒、及時清理病房等。此外,醫護人員還會對患兒使用的各種器具進行消毒處理。有效的消毒措施可以避免患兒出現交叉感染現象。
2.2 皮膚護理
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十分關注對患兒的皮膚護理工作,主要包括:第一,每天為患兒洗澡,從而使得患兒的皮膚處于清潔狀態;第二,保證患兒身穿棉織類的衣服,并經常更換;第三,保證患兒的病床處于清潔狀態;第四,及時清理患兒的指甲,避免患兒弄破皰疹;第五,對于那些臀部存在皰疹的兒童,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處理他們的大小便;第六,如果患兒的皰疹出現了破裂現象,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處理,為他們涂抹合適的藥膏等。
2.3 發燒護理
手足口病患兒一般都會出現發熱癥狀,如果患兒的體溫沒有超過38.5℃,此時護理人員需要保證患兒飲用足夠多的熱水;如果患兒的體溫高于38.5℃,此時護理人員可以通過一定的物理方法降低患兒的體溫,如有必要還可以根據醫生的知識給予患兒一些退燒藥。
2.4 口腔護理
口腔護理對患兒的康復是十分關鍵的,護理人員必須保證患兒的口腔處于清潔狀態。具體措施如下:保證患兒在吃東西之后需要用生理鹽水或者是溫水漱口;如果患兒無法自己漱口,護理人員則需要利用棉棒幫助患兒清理口腔;如果患兒存在口腔潰瘍,此時護理人員首先需要利用3%的碳酸氫鈉溶液清理患兒口腔,接下來再給予患兒一些錫類散。
2.5 飲食護理
在患兒的康復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重視飲食護理工作。鼓勵患者多吃一些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有些患兒存在口腔潰瘍癥狀,此時鼓勵患者食用一些流質食物,比較典型的有牛奶、粥等。此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兒的吃飯時間和具體數量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
2.6 病情觀察
在患兒住院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做好病情觀察工作。主要包括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皰疹情況、精神狀態等。一旦發現患兒出現異常現象,護理人員一定要馬上聯系相關醫生,保證患兒可以順利康復。
2.7 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嬰幼兒抵抗力相對較低,非常容易感染這類疾病。護理人員可以向家長傳授一些健康知識,告知家長要定期對孩子的玩具等用具進行消毒處理,吃飯之前一定要認真洗手等。
在本次研究中,130例小兒手足口病患者在我院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之下全部恢復健康。筆者主要對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護理技巧進行了探討,希望可以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作者單位: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
[1]殷銘東,施學文,余井城.小兒手足口病76例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4,06:567-568.
[2]甘軍俠. 68例小兒手足口病臨床護理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5,22:117-118.
[3]楊復清.小兒手足口病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27:261-262.
[4]劉文琴.小兒手足口病43例臨床觀察與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6,24:3433-3434.
[5]李瑞霞,尚華,王希萌.小兒手足口病中西醫結合護理臨床體會[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13:184-185.
[6]孫鳳香,王玉貞,高萍,張銀蓮.57例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0,20:139.